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劳动教育的主体?

学生才是劳动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这无疑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作用、责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校内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学校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意见》指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结合当地资源,以主题模块的形式,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通过课程设置与教学创新,实现对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精神等方面的系统培养。

当然,课程教学需要体现实践化导向,因为劳动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过程,需要每个人亲身参与、亲自体验,在参与中感悟,在体验中创新与创造,真正在劳动过程中锤炼意志品质,提高技术本领。正如钱旭红所言:“之所以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学校课程中嵌入劳动,因为劳动教育的本意是注重过程、感悟过程、在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升华,传递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

二是注重营造劳动教育环境。学校是育人的机构和场所,以往劳动教育在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使得校内劳动仅仅有形无实,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在国家大力倡导并重视劳动教育的今天,学校无疑需要重新关注劳动教育,重新定位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校内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校内劳动教育中有劳动场所、有劳动教育师资、有劳动项目、有劳动教育经费、有劳动教育内容,接受真正有效的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