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近代体育发端于? 中国古典园林发端于什么时期?

中国近代体育发端于?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激发了全国人民对体育运动及奥林匹克的关注,全国人民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投入更是让世界刮目相看。奥运会也终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它的足迹。2008年8月8日,当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隆重的运动员入场仪式时、当世界各种肤色的人齐聚一堂,一同参加盛会之时、当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飘扬起五星红旗,雄健的国歌响彻整个体育场时,有多少人会记得那些为了中国体育事业付出一切的人,有多少人知道中国体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百年坎坷历程、又有多少人知道天津是中国近代体育发祥地和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策源地?

作为中国奥林匹克事业的郑重起点,那些从天津启程的奥林匹克先驱们,为了中国奥运梦想作出了伟大贡献。从“奥运三问”的提出,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从奥运寻梦到圆梦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这也是中华民族从最危亡时刻到崛起于世界东方的伟大复兴历程,天津对我国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现了津沽大地体育的辉煌。今天我将用镜头带领大家走进天津、走进天津体育博物馆,共同回顾那段中国体育的发展史。

天津体育博物馆是在具有百年历史的民园体育馆的基础上于2013年改造修建的,向大家免费开放。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奥运三问是什么?又是什么人提出的?这就要从百年前说起,1908年的一天,第6届田径运动会举行闭幕式时,任天津青年会代理总干事的饶伯森通过国际渠道得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幻灯片,并带到南开学校操场给学生放映了当时正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的盛况(也有人认为放幻灯者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对于学生而言,“奥运会”这是一巨有强大冲击感的新事物,不久,这些受到震动与启发的学生投书《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奥运三问”:1.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2.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3.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奥运三问”从天津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这离不开天津深厚的近代体育底蕴,基督教青年会引进体育项目、宣传近代体育思想、创建新型体育场所、举办运动会、培养体育人才,功不可没,在普及近代体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十九世纪中叶,东西方文明在天津交融,天津作为西方文明向东方文明渗透的碰撞点,天津在全中国率先领略到西方体育的独特魅力。在九国租界里,赛马、网球、篮球这些发源于西方的体育项目从天津引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中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篮球从天津的引入最具代表性,1895年12月8日,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在北洋医学堂(现和平区大沽北路与赤峰道交口)举行了成立大会。在当日的庆祝活动中,总干事来会理组织了“筐球”(篮球)表演,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的篮球运动,也是中国近代篮球运动史上的第一次篮球表演。

1896年1月11日下午4时,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中国的第一场篮球比赛,把天津这座城市与中国篮球的开端紧紧联系在一起。1910年至1948年,全国共举办过七届运动会,天津男篮连续夺得一至六届冠军。

最早开展田径运动的城市早在1881年,北洋水师学堂就设有竞走、跳高、跳远、跨栏等田径项目,并开展竞赛活动。从此,田径运动在一批中等以上学校普遍开展。辛亥革命后,天津的田径运动扩展到小学及全社会。天津田径选手在远东、华北、全国运动会上都曾创造过辉煌的战绩。

第一个在国际赛事上得分的中国运动员吴必显,1913年生于天津,在天津新学书院(后称新学中学、今17中学的前身)毕业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上,吴必显以1.82米的成绩打破全国跳高纪录。1934年5月在远东运动会上,他不畏强手,夺得第四名,为中国田径项目赢得宝贵的一分,成为中国在国际赛事上唯一获奖的运动员。

创造中国游泳第一高峰的穆家军20世纪30年代后,天津游泳成绩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涌现出几位著名游泳选手。1935年8月,西人俱乐部举办“万国游泳赛”,穆成宽参加100米仰泳和400米自由泳两项角逐,均获第一名,轰动津门。

1941年8月,天津西侨游泳会举办国际游泳赛,会议组织者邀请穆成宽参加虎鲨队比赛,获得两项冠军。同年,穆成宽打破了由马来西亚华侨杨维谋保持的400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这一年,穆成宽等人组建了天津历史上第一支游泳队——鲲队。

体育博物馆内展出面积达3000平方米。藏品和文史资料4000余件,目前征集了不乏珍贵和有价值的物品,其中有中国第一场篮球比赛的公告复印件,见证了篮球开始引进中国;有老一辈革命家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关心天津体育的珍贵照片、

有李爱锐(英文名:利迪尔)女儿参观新学书院(后改为十七中学)的签字合影照片,李爱锐在英国上学时母校的校徽;有跳水奥运冠军王鑫2008年北京奥运会穿的比赛服,汪皓在伦敦奥运会的领奖服;

有王洪捐展的他本人获得的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社区”发展贡献奖奖杯,这类奖杯中国只有何振梁、郎平、王洪三人获得;有“文革”前天津市市长,也是我市第一任体委主任李耕涛同志给天津女排的亲笔信。

体育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较为珍贵的藏品,包括从1896年第一届希腊奥运会开始的历届奥运会文物,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和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藏品,1984年至2016年九届奥运会火炬等。

中国古典园林发端于什么时期?

一、生成期(相当于先秦、两汉)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帝国初步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园林艺术兼融儒、道、玄诸家的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基础。

1、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概况、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

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它一开始即出现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的倾向;另一种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表现隐逸、追求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

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大内御苑居于都城的中轴线上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关系。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五代)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了。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它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小品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宗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

4、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诗画情趣特点开始形成。

四、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汉、唐的闳放风度,但却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的完全成熟的境界。

1、这个时期园林的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转化。

2、文人广泛地参与造园,丰富的造园经验不断积累,再由文人或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为理论著作刊行于世。

3、随着佛教禅宗传入日本,中国的造园艺术继唐代以后再度影响日本,促成了盛极一时的禅宗园林,如书院造庭院、枯山水以及茶庭等的相继兴起。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至清末)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退的倾向,逐渐流于繁琐、僵化,已多少丧失了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

2、民间的私家园林一直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并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

3、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4、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没有出现像上个时期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

5、中、西园林文化开始有所交流。

中国教育体系形成于?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国民教育体系

国民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终身教育体系则是针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化而建立的教育服务系统。

定义

指由五方面教育和三项保障机制所构成的现代教育事业总体。五个方面教育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三项保障机制是:国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国民教育教师保障机制和国民享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导向,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为层次,以成长教育和继续教育为阶段,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起步于?

《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史(1920~1980)》是200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锋、伍江。

中国教育书院出现于?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的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在宋元明清诸朝,书院逐步发展成为官学之外最主要的综合性教育研究组织形式。

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形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书院教育传统所包蕴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教育的宝贵历史财产。

书院之名肇始于唐代。官办书院大体为朝廷藏书、校书的机构,并非士子肄业之所,如唐代的丽正书院与集贤殿书院。

唐代私人创建的书院,已兼有个人读书治学和授徒讲学的职能。有的学者统计《全唐诗》诗题中所见的书院有11处,载于方志的唐代书院有17所。

其中,皇寮、松州、义门、梧桐四书院,史料中已有关于教学活动的明确记载。但唐代私人书院的这类讲学活动规模较小,尚不普遍,且未形成定制。

唐末五代社会动乱,文教衰落,士儒无由显身,穷居草野,潜心讲学之事,书院应运而起,进人了书院职能全面转入讲学读书的初级阶段。

北宋初期,乱世渐平,社会安定,朝廷虽多褒奖文事,却又无力广设州县学校,故“士子病无所学,往往相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

书院由此进人兴盛阶段。正如南宋学者吕祖谦在《鹿洞书院记》中所称:“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镐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凤日起儒生在依山林,即用旷以讲授,大奉多至数十百人。满阳、岳魔、原用及此润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

书院的兴起,一方面满足了广大主子读书求学的愿望;另方面,也缓解了朝廷尚文治而又教力不足的矛盾,为朝廷培养了大批文治人材,因而尤得政府的赞助和鼓励。

宋初的著名书院

有四大书院之称,为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书院;或有八大书院之称,即上述四书院外,再加石鼓、茅山、华林、雷塘书院。这些著名书院代表了宋初书院教育的最高水平,并且在宋初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省庐山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南唐异元年间(825 ~827)建学馆,置田产,始招学徒,并称庐山国学。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知江州周述疏请朝廷赐国子监印本九经,得准,名称白鹿国庠,学徒已达数百人之多。

从唐末至宋初任教于白鹿洞书院的学者多为名儒,如南唐李善道、朱弼,宋初的明起、刘涣、陈舜俞、陈瑾等,故其造就的学子也多出大才,吸引四方学者辐辏造访,门庭盈盛。

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北宋开宝九年(976)知潭州朱洞建讲堂书斋共50余间,初具规模。其后屡经扩建,又经朝廷赐书赐额,山长周式又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 被任为国子监主簿、兼书院教授,故尔书院兼有半官半私的性质。

应天府书院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县西北。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府民曹诚捐款在宋初名儒戚同文故居处扩建而成。此后朝廷委官赐田,逐步纳人官学的范围,并一度称名南都府学。

仁宗天圣年间,范仲淹主持南都府学教席,吸引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子,为北宋教育的兴盛和庆历兴学做出了特殊贡献。明书院位于今河南登封县太室山貌。

石鼓书院位于令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迥雁峰下。唐时本为道观,北宋至道三年(997)建为书院,仁宗景祜二年(1035)赐书院匾额及学田,得朝廷赞助而趋于兴盛。

位于浙江江宁的茅山书院、江西奉新的华林书院、江西安叉的雷塘书院,在宋初的书院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办学风格他颇具特色。

如华林、雷塘书院即是一种家族式的学基, 与前述白鹿洞、应天府诸多官方色彩颇浓的书院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种类型。

华林书院的宗旨即是胡氏家族聚居,数代承传经史、诗书、礼仪,进而累代博取功名。故徐铉《华林胡氏书院记》称共祖孙一德,洙泗同风”。

宋初胡氏一家中进士者竟达13人人多,并有位至宰相的高官。因此吸引了一批来自远方各地的字书院筑室百区,聚书50000卷,肄业者常数百人之多,岁时可论,讲席无绝,一派兴旺活跃的景象。

从上述几个著 名书院的地城分布来看,宋初书院教育普及心南较为广泛,但影响较大、数量较多的书院仍主要集中于东京周围的书院。如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官学色彩较浓,反应了这类书院在宋初的兴起,与朝廷的关联较为深厚。

集中于江西带的书院如华林书院、雷塘书院、浔阳陈氏东佳书堂,则显示了唐末五代至宋初深厚的家族文化渊源。

北宋景祜、庆历以后,至北宋末年,随着朝廷历次大规模兴学,官办的州县学校渐起,书院沦人沉寂,达百年之久。

进入南宋,书院教育开始逐渐恢复,至理宗朝达到鼎盛。

中国教育新闻网怎么投稿?

在网站上就可以投稿,联系我们那栏目就可以

中国摄影报创刊于哪一年?

创刊于1957年全年12期彩色铜版纸。

中国铁路LOGO创办于哪一年?

中国铁路的标志是1949年5月成立的。

我国铁路路徽的图案代表机车的正面,其中,外圈是人字形的象形,代表人民;工是铁轨的横断面,代表铁路。整个意义表示人民铁道。至于它的由来,要从建国前1949年5月谈起。当时的军委铁道曾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路徽式样,应征的人很多,共收到图案3000多种。

为了郑重选择,铁道部专门成立了路徽图式审查委员会,经过反复审查后,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财经委员会批准,才确定了现在所选定的式样。铁路路徽图案设计人是陈玉昶。

中国铁路标志介绍: “工人”点明铁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而工人阶级又是国家的主人,它洋溢着铁路工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责任感。“人工”:在建国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阶级,而这一标志的含义恰在说明广大铁路工人乃至中国人民勇于战天斗地,不畏艰难险阻,誓与“天公”一比高的豪迈之气,歌颂了“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在具体形象上,“工”字取铁轨横截面之形,整个构图外形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车头形象,它夺面而来,蕴含了磅礴的气势,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可以这样说,这幅作品,它构思精巧,构图精美、意蕴深刻。

它虽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实属佳作;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具有级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于()?

1.夏代。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是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2.最早的私塾教育始于春秋时期,孔子向其弟子传授知识。

3.最早的官办学校始于西汉时期,当时蜀郡太守文翁创立了石室精舍,这所学校保留到了现在,现在位于成都市文翁路,名叫成都市石室中学。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于?

招收大量国际交换生,以好的资源,如高奖学金去吸收大量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