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的多重审视
(1)内涵: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 : 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3)关于教育本质的第五种观点“意识替代说”: 唐震认为,文化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的对象均有不同,从不同对象中得来的意识之间就具有差异性或冲突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体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减弱受体的排斥心理,
一是让教育活动主要在长幼之间进行。年长者(或者先得知识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或者后得知识者)知识匮乏,像个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
二是通过功利等方式加以诱导。比如古代有“学而优则仕”,今天有“知识就是财富”等教育目标的召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
关于意识替代,作家三盅则说:我们强迫孩子用死记硬背替代想象与创造,于是我们易中天多,而陈景润少,甚至一万个易中天里挑不出一个陈景润。
教育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为个体关于未来的指向提供了透视器和显微镜。
(4)人类的教育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质区别。人类教育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关系。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1.理想主义者说。
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1]我天真的认为,教育就是鲁迅所说的「立人之事业」,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 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 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 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 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 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 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 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 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 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 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 长的准职业者。」[2]
2.社会学意义。
后来思考教育的社会意义。起初天真地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过努力都最终都可以「能者居其位尽其才」。
而冲突论者告诉我,教育减少社会不平等不过是个骗局,教育更大程度上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再造(再生产)。而非实现阶层流动的美好愿望。[3]
好听点说,教育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为大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为大众志向提供目标,拓展时代的思想内容,推进政治权力的运用。
是的,新社会得有新公民,新机器得有新工人。大众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有点"训政"的味道),通过教育传承本国文化,灌输意识形态以及培养爱国主义。(功能主义视角)[4]
当我坐火车穿行在云贵川边界山区高架之上时,我看到了下午放学回家,走在山路上的小小红领巾,活蹦乱跳。我更加确信,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几分,决定我们命运更多的是我们诞生的脚下的土地,我们所热爱的出生地。
3.我吐槽的大学教育。
是的,应该事实地谈一谈教育是什么了,而不是总问教育应该是什么。当99%的人都低头不理讲台上的老师 时,我想这老师怎么有勇气讲下去,我 想这是教育么?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准职 业者?甚至连这都不是!我所见的高等教育,就是把一批大好青春年华者圈养在学校,既不让他们自立,又放纵他们的不上进。教师以此谋生,学生一个文凭主义,活脱脱像一个骗局。
4.参考资料及补充。
[1]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 人与自我》导言。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3]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 一种现实分析方法》林聚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494-498.冲突论视角:再生产的社会阶级结构。
[4]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 一种现实分析方法》林聚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491-494.功能主义视角:有利于社会运行。
然后谈一下自己对教育的本质理解:
个人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放手,反思,引导。中国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看清教育是什么,不是像垃圾桶什么东西都能向孩子灌输,重要的是连家长自己的定位和教育方法都得不到反思和思考。我们的教育中大多数的家长不会爱,有的是溺爱,有的是冷漠,不懂得真正的爱,不懂得生命的成长状态,孩子需要的是自由的发展,家长要懂得放手,在失败或悲伤时要懂得赏识,在孩子迷茫时要懂得引导,在孩子不听话时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没有问题,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大学问。家长在教育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道德标准要做到自己和孩子的榜样。理解孩子就像自己理解朋友,理解他人一样,不要溺爱和冷漠、抱怨、鄙视、看死等等。没有正确的爱,孩子就没有远大的前途。
家长要做的往往要比孩子多。有一点记住了,教育是不要求回报的,孩子不是你的摇钱树,尊重生命,孩子也是属于社会的,世界的。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有时可能荒唐,但是,这是他的巨大进步,因为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识开始有了独立的萌芽期的发展。
人不是机器,孩子更不是。要知道生命的快乐和幸福,满足和自由,不要把分数看的很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学的不是考试技巧,而是知识,保留住自己的好奇心。要懂得宽容,而不是纵容,懂得亲情,而不是溺爱,懂得赏识,而不是抱怨,懂得尊重,而不是辱骂,懂得放手,而不是束缚。
对孩子来说,好的教育方法,超过教授知识。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与“教育现象”相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教育,它的职能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本质,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贵族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贵族教育的本质,不是你自以为的虚无缥缈的艺术文学,而是审美眼光培训。
以前,西方技术进步没有现在这么日新月异。发财靠的是审美眼光。你把一个钻戒做漂亮了,就是珠宝世家。你把包包做漂亮了,就是路易威登家族。大清王爷,天天搞些古玩字画,你以为他们很蠢吗?不是的。以前没有什么电子仪器,就靠鉴赏审美的眼光,这是可以当饭吃的。当然,谁也没想到后来是计划经济。
数学成绩和审美眼光,是教育的立身之本,其他都是虚的。比赛买个名次,还不如去美术博物馆看看。人物造型,人群排列,色彩光线,物饰搭配,大师名家是怎么做的。举例,有一副名画,德皇加冕。画里面有几十个人,但他们排在一起,非常和谐,你看不出哪个突兀。
但是,你要是自己画一幅画,有十个人,怎么排列造型,你根本玩不转。水平达不到。小孩子肯定看不懂,但你可以稍微解释几句。这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很多人说,贵族教育玩艺术,是虚的。那是你不懂,没有家学传承,自以为是。
教育内卷的本质是什么?
简答: 教育内卷的本质是竞争压力过大。
详细介绍:
教育内卷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学生和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绩和更好的升学机会而进行的过度竞争和压力。其本质是由于社会对教育的过度重视和对学术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和竞争,从而形成了教育内卷的现象。
教育内卷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学生和家长为了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而进行激烈的竞争。在一些地区,名校资源集中,而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进入名校而进行激烈的竞争。
2. 社会对学术成绩的过度追求。社会对学术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绩而进行过度的竞争和压力。在一些地区,学生和家长为了追求高分而进行的补习和培训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3. 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合理。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导致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绩而进行过度的竞争和压力。在一些地区,学生的升学机会和未来的发展前途往往与学术成绩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绩而进行过度的竞争和压力。
4.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绩而进行过度的竞争和压力。在一些地区,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下降,这就导致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绩而进行过度的竞争和压力。
针对教育内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质建议:
1. 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调整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术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 完善教育体制。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高教育质量,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4.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减少过度竞争和压力。
总之,教育内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健康”和“教育”综合起来进行理解,那么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传播一定的健康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的环境,在必要时求得适当的帮助,从而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亲子教育是什么?
什么是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亲子教育是一种双向的教育,父母及孩子两方面。
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亲切、温和,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
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杜威教育的本质?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二)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五)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教育活动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目的性——反例:无目的地活动,即本能,不算教育。偶发性活动,不算教育。例如:婴儿吸吮,蜘蛛织网,均是本能,不属于教育。例如:小明在与他人多次冲突下,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这是偶然性事件,不算教育。
(2)育人性——反例:动物的一切活动,不算教育。例如:猴子骑自行车,海豚跳钢圈,均是动物活动,不算教育。
(3)社会性——正例:包括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算教育。例如:妈妈教孩子洗衣服,自我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均算教育。
西塞罗 教育的本质?
论雄辩家的素质及其教育内容 西塞罗详细地论述了雄辩家应具备的优良素质,并提出雄辩家要具备这些优良素质,就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