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和”有关的典故?
负荆请罪是与“和”有关的典故,最早出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予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后世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负荆请罪”。
廉颇由于蔺相如位居其上,心怀不满。后来明白蔺相如的苦心后,身背荆条上门请罪,两人结成了生死之交。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领导人应该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知耻近乎勇。耻之于人大也,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改过之要机。亦是国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机。”常人犯错在所难免,犯了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错、认错、改错的勇气和决心。
与蚊子有关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了“翠纱之帱”,“帱”即蚊帐,能使蚊子入不得内。挂蚊帐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
与周长有关的典故?
计算出地球的周长的人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
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
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写成了三卷专著。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最早把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数理地理学。
与梨花有关的典故?
梨花颂讲的是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杨玉环的美丽就像春天的梨花滴上春雨一样娇美艳丽动人,她最后的陨落也是那样叫人伤感永远不能忘记,她对唐玄宗李隆基的爱是那样真诚的爱,甚至爱到为他做出任何牺牲。
最终让这个杨玉环为国家的动乱的责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使长恨歌千古流传。
与脚有关的典故?
削足适履
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骊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骊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被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与侥幸有关的典故?
侥幸心理 历史故事
出自寓言故事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与玺有关的典故?
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与牛有关的典故?
对牛弹琴,有一个人对着牛弹琴。
与镜有关的典故?
在一代名臣魏征死后,唐太宗悼念他时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盛衰得失),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一句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言,但这里有不准确的地方,唐太宗其实不是以魏征为镜子,来察看自己的得失,他借鉴的镜子其实是隋炀帝杨广。魏征不过是位目力奇准,又敢于校正太宗过失的好监督而已。
与氡有关的典故?
人类早在上个世纪就宣布“氡氡”是引起人类肺癌的第二大杀手,其危害仅次于吸烟。
氡气是一种既看不见,又闻不到,人类要看见自己必须要借助仪器,虽然具有天然的放射性,但已经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百万年,也算是“相安无事”。
1922年,多名人类考古学家在挖掘杜唐卡门法老(古埃及君王的称号)的陵墓后不久就神秘地死亡,还有许多盗挖金字塔的盗墓人也都神秘地死去。但人类一直怀疑是古埃及人在金字塔中设下了“ 毒咒”,挖掘陵墓的人是中了毒咒而死的。一丝一毫也没有怀疑自己这个隐形杀手。
但是,人类的科学家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终于还是破解了“毒咒”之谜。加拿大、埃及的研究人员发现许多金字塔中原来含有达到危险剂量的氡气,室内环境专家巴克斯特表示:“是高含量氡气损害了当年埃及考古学家的健康。”
19世纪末,人类的科学家们发现了钍不断放出一种气态的放射性物质,他们称之为钍射气,符号为ThEm。1904年,一位名叫拉姆赛的科学家测定了其光谱,1908年又和格雷合作测定了它的密度,确定是一种新元素,于是他们将其命名为niton。这个词来自希腊文niteo,原意是“发光”。
“氡”很懒很惰性,平常游走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但你看不见他。因为“氡”是一种由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镭的衰变而形成的放射性气体,如果长期呼吸高浓度氡气,将会造成上呼吸道和肺伤害,甚至引发肺癌。所以,人类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将氡列为重要的19种环境致癌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