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梁漱溟被誉为乡村教育之父吗?

梁漱溟被誉为乡村教育之父吗?

梁漱溟被誉为乡村教育之父。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男,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日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

毕业于顺天中学。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1913年1月,年末写出《社会主义粹言》,代表作品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等。

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

我国幼儿教育之父?

陈鹤琴

提出“活教育”理论,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十七条教学原则,

我国的义务教育之父?

我认为蔡元培是我国义务教育之父,他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 1912年初在出任教育 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 “超乎政治”两类。 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

超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他认为,两类 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

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 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 他 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 精神境界,因此还必须有世界观教育,即引导受教育者超脱现世,领悟最高精神境 界的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

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 是两个世界的桥梁。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 美育。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

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方针。他认 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应该广

集人才,容纳各种学术和思想流派,让其互相争鸣,自由发展。

墨守成规,抱残守 阙,持一孔之见,守一家之言,实行思想专制,是不可能使学术得到发展的。 他 说:“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4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他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鼓励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进行独立评判,并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

种学会和研究会,培养学生自由思考和独立研究学术的能力。 蔡元培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他认为学与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 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但学与术虽关系密切,而习之者 旨趣不同,所以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

蔡元培生于动荡剧变的时代,但一生致力于民主和教育事业。他不仅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著名革命家,而且由于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极 力倡导和推进现代教育,其理论建树和对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了我国20 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发展进程,成为当之无愧的我国现代教育之父。

被誉为中国教育之父的是谁?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

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者、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开启一代“学 术”与“自由”之风。

蔡元培出身于商贾之家,少年时期饱读经史,17岁考取秀才,18岁任塾师, 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升补翰林院编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认为

革新必先培养人才,于是走上倡导教育救国之路。

同年9月,他弃官归里,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20世纪初,他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致力于打破 封建主义教育,为反清革命培养人才。1906〜1916年间,他赴德法留学,为兼通中 西文化奠定了基础。

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 革,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 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

曰,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援 救了一批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学作为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

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蔡元培写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后人将其 收入《蔡元培选集》《蔡元培教育文选》和《蔡元培全集》中。

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 1912年初在出任教育 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 “超乎政治”两类。 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

超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他认为,两类 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

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 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 他 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

会的完全的人格。

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 精神境界,因此还必须有世界观教育,即引导受教育者超脱现世,领悟最高精神境 界的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

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 是两个世界的桥梁。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 美育。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

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方针。他认 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应该广

集人才,容纳各种学术和思想流派,让其互相争鸣,自由发展。

墨守成规,抱残守 阙,持一孔之见,守一家之言,实行思想专制,是不可能使学术得到发展的。 他 说:“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4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

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他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鼓励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进行独立评判,并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

种学会和研究会,培养学生自由思考和独立研究学术的能力。 蔡元培主张学与术分

校,文与理通科。

他认为学与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 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但学与术虽关系密切,而习之者 旨趣不同,所以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

至于文理

资料,互有交错,治学者不可局守一门,应当沟通各科界限。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他把北京大学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取消文理各科界限,并且改“学年制”为“选科 制”,使学生能“专精之余,旁及种种有关系之学理”。

蔡元培还提出“教育独立” 的主张。他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

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 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 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即教育事业应超然于各派政党或各派教

会以外。

蔡元培从资产阶级男女平等的思想出发,主张推广和普及女子教育,更开中国

男女同校的先河。

先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1912年任教育总长后,立即规定:小学 实行男女同校。 继之,1917年任北京孔德学校校长,首开中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1919年,又在北大开创了近代中国大学实行男女同校的先河,在政治和思想上都产

生了极大的影响。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后,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悼念,称其“为革

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 毛泽 东更是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给予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开拓者以崇

高的赞誉。

蔡元培生于动荡剧变的时代,但一生致力于民主和教育事业。

他不仅是追随孙

中山先生的著名革命家,而且由于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极 力倡导和推进现代教育,其理论建树和对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了我国20 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发展进程,成为当之无愧的我国现代教育之父。

钱学森被誉为什么之父?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西塞罗被誉为什么之父?

西塞罗是古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雄辩家,他最初闻名于天下就是因为他那超群的雄辩能力。另外西塞罗还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哲学家等等,同时也是“自然法之父”。

泰勒被誉为什么之父?

泰勒被称为管理学之父。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创作的管理学著作,于1911年首次出版发行。《科学管理原理》该书主要写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该书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悲剧之父?

俄狄浦斯王没有被誉为悲剧之父。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但他不是悲剧之父。

被誉为悲剧之父的另有其人,他就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一生写过90多部悲剧,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沈从文被誉为什么之父?

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贝多芬被誉为什么之父?

交响乐之父是指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他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交响曲、歌剧、室内乐、钢琴曲、弦乐四重奏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他的九部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经典音乐领域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交响曲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人类精神的最高成就之一”。《第九交响曲》包括四个乐章,其中最后一个乐章被称为合唱乐章,因为它是由合唱团和独唱演员演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