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幼儿教育方法与技巧? 儒家思想的起源与联系?

幼儿教育方法与技巧?

幼儿园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学习法。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2、探究研讨法。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鼓励幼儿的言语表达,肯定幼儿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3、纲要图式学习法。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教学内容,出示纲要信号图式,把小型的“图式”发给每个学生进行消化。要让幼儿课下按“图式”进行复习,让幼儿在课堂上按图式回答问题。

4、暗示学习法。采取与传统教学法完全相反的做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

儒家思想的起源与联系?

儒家的起源 春秋时期以前,儒家的原始意义就是典礼仪式的顾问人员,其所能获得的最荣誉高位是被雇为国君傧相。这种以主持典礼为职业的专家,当时被称为儒家。主要内容: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正如笔者在《人性善恶论》中指出的,中国古代流行的教子歌《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

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这一点,儒家并没有错。人性中本来就有善的一面,而且是主流。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教育。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

中国古代强调“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所以,儒家轻法制,重道德。儒家认为,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 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学说非常重要。儒家不倚重武力,而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天下和管理天下的不二法门。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一思想被无数次地证明其正确性。凡是能够遵循这一法则的,就可以成功。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必然失败。而且这一思想不光是可以用来治国,对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会有用。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完全适用。将来也会适用。

这是人类历史几千年经验智慧积累下来的一个结晶。儒家的仁德思想理论永远也不会过时。 儒家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个“礼”字。既然人本性都是善的,执政者就应该让民众知道自制,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中去。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这个礼包括了礼节,礼数,礼貌,和规章制度。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制,克制欲望,遵守礼节,消除暴力,以达到一种平和的社会环境。正是儒家的这一“礼教”思想,使得中国成了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礼的思想并没有错。只是需要改变其中过于僵化的部份而已。

儒家思想因此为社会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礼节,具体表现为“三纲五常”。李先生讲的尊老观就包括在这纲常伦理中。三纲五常一直是反儒学的人批评的一个靶子。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这些社会规范确实有很多不适应现代价值观的地方。但是,这些纲常只是儒家道德思想应用到社会规范中的一些表现形式而已。

人们可以说,这些表现形式过于刻板,不够变通;或者说某些形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区别。一种思想可以影响到许许多多的方面,也会有无数的表现形式。某个方面不适用,或某个形式不合理,并不代表这种思想在其他场合和其他形式都不适用都不合理。

全面总结与评价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 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 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今之孝 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评价:

1.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 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它们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 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2.儒家思想在亚州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在韩国和日本、越南,伦理和礼仪至今都广泛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念的影响。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

3.儒家學説推動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莱布尼茨等人為代表的西方近代啓蒙先驅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歐洲封建世襲和神學統治,催生發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權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現代觀念,促進了人文、政治、經濟、社會乃至科學等方面學説的發展。

佛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相同与区别?

答:

1.相同点:

(1)儒家道家思想的价值体现;

(2)儒家和道家的共同追求 ;

对大道的追求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目标,儒家和道家都怀着天下为公的理想,都期待着建立一个保障人们健康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

本质上: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

2.不同点:

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儒家思想的精髓与糟粕起源?

儒家思想自春秋孔子时期出现,到清朝灭亡,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儒家思想促成了传统礼仪道德的出现,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根本的人生标准和道德理念。如果没有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文明也绝不会领先于世界,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中心。

但是我们现在人一提到儒家思想的时候,除了这些积极影响,还有很多的批判,比如妇女的三从四德的约束、裹脚的陋习、愚忠的思想、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天下的自私自利等等批评。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数千年的统治思想,必然是有其可取之处的,那么为何又会出现我们所说的这些弊病呢?这是否背离了孔子的本意

春秋末年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本的儒家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等内容,当时孔子的学说主张是以德治民,儒就是仁义的意思。而后孟子、荀子分别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儒家学说作了补充发展,孟子强调民重君轻;而荀子强调儒法结合,天道自然,强调爱民。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总体上强调百姓是比君王重要的,君王想要更好的治理天下必须要善待百姓,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秦汉时期,西汉武帝时期,当时的武帝渴望实现大一统,不仅要从地理上而且也要在精神层面上,所以董仲舒应运而出提出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大一统儒家思想。

  不要小看这几个主张,这是从根上背离了先秦的儒家思想,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变质”就是从董仲舒开始的。孔子儒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以百姓为主、仁义治天下;而董仲舒的主张则是把皇帝摆在了最高的地位,百姓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皇帝,因为他是天子。

  自董仲舒开始,儒家思想就开始走向了“变质”。魏晋时期的玄学,主张门阀制度,百姓无为;程朱理学,更是“无耻”,“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更是加固了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压迫剥削百姓;而后无论是王阳明的心学,还是明清儒学的异端如李贽、顾炎武等人,要么是过分强调道德作用,要么就是过于偏激。

  在这里并不是说他们的学说是不正确,像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这都是进步的思想,为后来清末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些都违背了孔子主张的本意,李贽更是打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的旗号。

  儒家学说的一路发展,无疑是每个时代发展!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区别?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一脉相承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

       道家思想,就是告诉你站在山顶上如何去看风景;

       儒家思想,就是告诉你如何爬上山顶去看风景。

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的区别?

儒家和墨家的异同点:

一、都是一个提倡爱的学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思想,总结为仁者爱人。而墨家学派更加强调爱,墨子特别提倡兼爱,认为天下人不分贵贱亲疏,都要去爱,都要去帮助他们。

这一点,恰恰成为儒家和墨家学派的对立之处。因为,儒家的仁者爱人,是建立在血缘关系远近的基础上的,儒家认为,要先爱父母,这叫做孝,然后再爱兄弟姐妹,这叫做悌,再按照社会等级制度,爱朋友,爱领导等。

相对来说,儒家的仁者爱人,是比较理性的,而墨家的兼爱,却十分理想主义。所以,儒家思想可以不断发展壮大,而墨家思想,在秦汉以后销声匿迹,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太理想化。

二、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的方法论,具有相似点。

儒家强调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孔子的过犹不及,中庸里面的中庸之道,都是儒家的方法论。而墨家则强调功利主义,强调一切行为要对社会有用,否则就应该在被抛弃之列。这两种思想在大方向上,是相似的。但是在具体处理问题上,儒家又体现了他的灵活性,而墨家却不大容易变通。

比如:在厚葬的问题上。儒家认为厚葬的仪式感很重要,绝对不能抛弃。因为这代表了人之大伦。而墨家学派认为,厚葬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绝对要废掉。

三、儒家不信鬼神,强调个人的努力。

孔子认为:不知生焉知死,强调要敬鬼神而远之。人先要活的明白。而墨家却强调鬼神的力量。墨家其实是最强调个人努力的,认为人可以战胜一切。他们信奉鬼神的目的是吓唬那些统治者,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权力。墨家告诉统治者,鬼神会监视人间统治者的行为,从而行使奖励良善惩处罪责的行为。

四、儒家和墨家都提倡和平。

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王道理想,墨家的非攻等,都是强调和平反战。

儒家思想礼与礼仪的区别?

孔子提倡的礼,是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等等级观念和社会秩序。这个“礼”叫做“周礼”,是周朝统治天下的制度,相当于今天的法律。孔子认为,治理天下应当“礼”“乐”并重,而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所以天下大乱。今天的“礼”,是指待人的态度,即“礼节”“礼貌”,意思与“周礼”不同。

简述幼儿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常常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2 .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3.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感统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感统教育是综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视、听、触、嗅、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的训练。

幼儿教育,则是对3--6岁幼儿进行保教工作,促使其各方面得到发展。

二者的区别是一个是训练教学,一个是系统综合教育。联系是,感统教育只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