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儒家的教育思想简答题?

儒家的教育思想简答题?

儒家的教育思想: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

为了实现大同世界,关键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

1.志向:"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德才:"若藏武仲之知(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3.培养具有上述弘道与行道志向与德才的君子或志士就是孔子教育的培养目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夏》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5."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

儒家教育思想的反面评价?

这个问题有两个要点,一是“孔子的儒学思想有没有弊端”,二是“后来被称作儒学的东西有没有弊端”。

应该说两千五百年前因孔子形成的儒学思想,有时代的局限,它不可能把它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华夏社会的发展涵盖进去。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孔子儒学思想的深到内涵,让它与时俱进。

做为思想家的孔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实现他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他穷毕生精力整理研究、奔走游说、亲自实践,虽四处碰壁,仍不屈不挠。

孔子是个人文主义者,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仁政思想中。他反对暴政,主张德治、礼治。在他的仁政思想中,强调德治并不反对法治。做为人文主义者,他主张对民众的教化。 做为人文主义者,孔子反对愚忠,不主张犯颜直谏,更不主张愚忠而死,所以他称道“不为纠死”的管仲。

他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主张为官者“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他自己本身也是轻易不结怨的人,他处理事物通达,既坚持原则又颇识时务。

后代儒者曲解了孔子的思想,劝导臣子犯颜直谏,坑害了许多忠臣。 孔子待人处事“无可无不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是个品行正直而又不固执、不任性的好人。他的思想学说今天仍很适用。

孔子以后,特别是经过战国时孟子、汉儒董仲舒、宋儒朱熹等人发展添加,产生了许多糟粕,后来被称作儒学的东西有许多弊端。

当前普及国学形成了时尚,但对国学曲解严重,包过对孔子的儒家思想、《道德经》的道家思想的曲解,真伪并存,苗莠共生。

儒家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儒家的教育思想成为了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于鬼神之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中国人解决现实问题倾向于依靠人间力量,形成了一种不轻易求神拜佛的习惯。

2、“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文化基础,人们追求者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儒家的教育思想成为了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育不仅需要面对未来,同时也需要继承儒家教育的优良传统。

儒家和墨家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儒家学派

学派简介:儒家以孔子思想为代表,倡导以“仁”为核心。在孔丘之后的著名学派中当首推子思、孟轲一派。这一派继承孔丘“仁学”思想,提出充分肯定人的主观作用的教育思想。儒家中另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派别为荀况学派。荀况提出“礼治”主张,确认封建等级制度的天经地义,并提出“性恶论”,作为其以“外铄”为特征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根据。

孔丘的教育思想:

1.人性论:性三品说:上智、中人和下愚

2.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教育作用

①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

②社会功能:庶-富-教

4.教育内容: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5.教育方法:

①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启发诱导: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主》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

③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④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⑤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二、墨家学派

1.学派简介: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学派。以墨子为代表,墨家主张消除社会等级,强调社会实利;在教育上信奉经验与实践,讲究思维训练,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价值等。

2.人性观:人性素丝说

3.核心思想:兼爱(核心)、非攻、尚贤

4.教育目标:培养兼士、贤士

5.教育内容:科学和技术教育;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6.知识获得途径:亲知、闻知、说知

7.教育方法:主动;创造;实践;量力

三、儒家VS墨家

孔子:不扣不鸣,拱己以待;述而不作;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道德动机。

墨子:不扣必鸣,上说下教;强调创作;言必信,行必果,强调道德成效。

战国时期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战国时期的儒家教育思想是:仁而爱人。忠君爱国,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什么是体现儒家思想的政论文?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并且保持不变。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中国古代儒家管理思想的论文开头?

儒学管理思想的主旨是“天人和谐”,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普遍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义制利”“义利兼顾”,匡扶人心、匡正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天下为公、经邦济世、济世救民是追求普遍和谐的方式。

相应的赈灾、荒政、社仓等制度形成极具特色的早期福利国家模式。

整体利益最大化与关注社会利益的儒学文化,彰显了中国管理模式中“最突出的文化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对于世界和谐具有独特的启示。

儒家的仕途思想?

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对中国社会、对中国人之心理意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之人生追求,有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鼓励在学业上饶有余裕的士去作官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既反映了知识分子阶层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又适应统治者网罗人才的需求。“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还只是一个政治号召,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而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官方思想。特别是随着隋、唐之后科举制度的实行,此一政治号召之具体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统治者对士人所发出的诱惑,这种政治上的诱惑,久而久之,亦成为士人自觉的心理追求,并由此而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仁政思想?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

  孔子 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 孟子 发挥 孔子 学说,明确提出“仁政”的主张。《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 秦 楚 之坚甲利兵矣。”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 魏 人置 豹 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有仁政,百姓耳闻之而未尝身受之。” 鲁迅《佚文集·随感录》:“一种是絮絮叨叨叙述些过去的荣华,皇帝百官如何安富尊贵,小民如何不识不知;末后便痛斥那些征服者不行仁政。”

  “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儒家的和合思想?

儒家“和合”观念概说

天、地、人和合为一,家庭内部、族群内部乃至整个国家、社会和合为一,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命题,也是儒家经典《十三经》的主要内容。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可以说是这一命题的一个总论。

和西方文化迥然相反,儒家文化强调人与天、地的和合。在儒 家思想体系当中,人并不外在于天地自然,而是作为三才之有机体的一部分而呈 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