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亲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

亲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

中国NLP培训学院“李中莹”,他是NLP著名亲子教育家

卢梭所倡导的教育观?

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让孩子自由发展。教育的途径只有两条--生活和实践,逼迫孩子读书不在其列。

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做中学”是杜威教学方法论原则,也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这种教学方式倡导通过各种“作业”和活动,即从做事情中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

五四所倡导的?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一面不朽的光辉旗帜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更是一种革命的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追求进步和光明。

五四时期所倡导的民主,并非仅仅指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而是泛指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精神。“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术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就是对五四时期民主涵意的概括。

作为五四新文化旗帜的科学,并不是单指提倡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而是提倡科学精神或科学思想。民主是专制主义的对立物,科学是蒙昧主义的对立物。主张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民主精神与反对愚昧落后和迷信盲从的科学精神,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目标下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主义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 

亲子教育的五大核心要素?

五大核心要素:

1)家庭教育远远重要于学校教育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父母是不能缺席的,家庭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学校,家长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

2)童年教育远远重要于成年教育。

3)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亲子间缺乏和睦关系,教育也无从下手。

4)夫妻关系远远重要于亲子关系。孩子身上的问题很可能是夫妻关系的投影,与父亲/母亲的关系对孩子有重要影响,而影响更大的则是他如何看待父母的关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未来三观塑造有重要意义

5)(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成功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真正的教育是不用教育,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霍尔本人所倡导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问卷法。

霍尔在儿童研究中广泛使用他从德国学来的问卷法。到1915年,霍尔同他的学生已发展和使用过194种包括多种课题的问卷。虽然在他之前,英国的高尔顿早已用过这个方法,但由于他广泛地使用问卷法,并对此法有所改进,所以在美国一度把这个方法同霍尔的名字联系起来。

霍尔使用问卷法的具体方法包括两个方面。(1)直接让被试者回答问卷;(2)通过教师和父母收集资料。他的《关于儿童说谎》和《儿童心理的内容》等论文反映了这种研究的结果。在他的影响下,1890~1915年,问卷法在儿童研究中盛行一时。国内外纷纷成立用问卷法研究儿童的团体和协会,引发了儿童研究运动。

古代教育的核心是?

中国古代教育以德育为核心

在中国古代,自有学校始,在初入学阶段(即小学)首先强调的就是德行教育。即以道德来教养贵族子弟,教会他们一些道德行为准则。到了孔子时期,德育被放在突出位置。具体表现在:孔子对君子强调三方面的修养要求,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三方面的修养都必要,但最注重的还是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

道德教育有其过程,首先是提升道德认知水平。要能分清善恶与是非,进一步形成道德信念,再进一步转化为道德实践。孔子认为,德育过程最重要的还在于行为实践。他观察当时社会,感到“知德”的人很少,‘“好德”的人也少,能按道德信念去实践的人更少,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缺乏道德的状态,因此需要提倡道德教育。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因此,“礼”与“仁”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一些道德修养应当遵行的基本要求,即德育原则。

立志,孔子认为,人不应该以当前的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对未来的精神上更高的追求,要有自己的理想,他引导学生立足现在而面向未来,确定以仁道为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克己,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是个重要的道德问题。孔子主张应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仪与仁义的规范。一个人能克制个人非分的欲望,限制对私利的无限追求,不因为利己而损人以至损害社会利益,这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的规范,达到仁这一最高的道德要求。

力行,道德教育要培养德行。德行就是道德体现于行为,其中有知的问题(团道德认识问题),也有行的问题(即道德实践问题)。孔子提倡“力行”,相对地更重视道德实践。他要求言行一致, 认为言行不一致的人, 不是道德高尚的人。中庸。人的行为不一定都合乎道德准则,常有做得过分的时候,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孔子认为强调“中庸”,做事最好是恰到好处。孔子认为待人处事都要“持中道,勉不足,戒有余”,防止发生偏向,一-切行为都要中道而行。

内省,孔子认为,不论道德认识或是道德实践,都需要有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他主张内省是日常必要的修养方法之一-,并在孔家私学中推广。内省是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内省之后,如果问心无愧,心安理得,就增强了道德行为的信心和勇气。内省的范围很广,各方面的行为都有必要依靠内省的方法来帮助修养提高。

改过、孔子认为,不存在不犯过错的圣人。人非圣人,即使是君子,要一贯正确也是不可能的,难免也要犯错误。加强道德修养,正是为了减少错误。人不能杜绝一切小错误,但应力求不要犯大错误。人会犯错误是客观存在的,孔子认为正确的态度是重视改过。首先是认识错误,不要掩盖错误。犯错误是一时的,能正视错误,公开改正,会受到大家的尊敬。所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过不改,才是最大的过错,会妨碍自己的道德修养。综上可见,中国古代教育以德育为核心。

文化是教育的核心?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外,还受文化的影响。如: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受古代儒家等文化的影响,把德育放在首位。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如:澳门会把赌博类的知识放在小学课本中,就是受澳门当地赌博文化的影响。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不同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在教育上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如:我国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这一文化影响下我们更多采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保存。如:唐朝的诗歌保存至今供我们学习使用。

(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使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补充,使得各民族文化精华汇合、交融起来,逐渐形成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这是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明的进程。

这里传播和交流需要进行区分。传播是单向的,由一地传播到另一地;交流是双向的。如: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各地的设立;中日互换留学生,中国学生学习日本的文化,日本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

(三)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文化选择,是对某种、某部分文化的吸收和舍弃。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认知意向的改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我们所学习的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不断的更新、创造出新的、更好的文化来。教育激活文化的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对文化的创新。

卢梭倡导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人民主权思想被看作卢梭思想的核心理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主张如下:

第一,在社会契约制国家中,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第二,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 “公意”不同于“众意”,它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与意志表达的结果。

第三,主权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被分割、转让和代表。因为主权体现人民意志,它是公意的运用,是集体的生命。这种共同意志是不能分割、转让和代表的。

第四,政府是人民行使主权的一种工具。政府是公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中介人。主权是一种精神力量,政府则是一种行动力量。人民把权力给政府,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人。政府借助人民的力量,按照人民的意志活动,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管理的权力。

第五,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立法的原则包括法律意志和法律对象的普遍性。法律意志的普遍性即任何个人无权颁布法律,只有主权者才可以颁布法律;法律对象的普遍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六,人民主权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卢梭认为,从社会契约中诞生的人类共同体是一种普遍的善,具有道德上的崇高性,因此对共同体的限制也是不必要的。社会契约的结果不是人民将自己奉献给君主,而是人民之间相互奉献。

第七,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是直接民主。卢梭认为,实行直接民主制可以让人民自己参与统治自己,从而更方便的行使主权。

霍尔倡导的教育研究方法?

开创发展心理学研究 虽然霍尔在莱比锡大学接受过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训练,回国后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心理学实验室,但他的真正兴趣却在发展心理学研究。

他认为,就心理学以研究人性韦目的观点言,实验心理学所能研究的问题太狭隘。

因此,他采取达尔文进化论和当时美国新兴的功能主义所倡“适应”和“应用”的观点,强调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 1893 年,霍尔在芝加哥世军诶博览会的一场演讲指出:“过去我们都到欧洲去研习心理学,从现在起我们应建立属于美国的心理学;美国心理学的特色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

霍尔提倡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目的,并非将发展心理学作为纯基本科学的研究,而是为了配合教育的需要。霍尔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摆脱实验法,改采取观察法和调查法搜集资料,而且研究范围包括儿童、青年、老年、奠定了今日发展心理学以生命全程发展(life - span development)为研究取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