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乡村教育的代表? 乡村教育的句子?

乡村教育的代表?

乡村教育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指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它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说是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是抄袭外国的,不适合中国社会需要,更不适应中国农村社会的需要,农村教育特别落后,亟待改革。尤其是中国近代农村饱受天灾人祸,农村经济处于崩溃破产的边缘之后,有的教育工作者就提倡“到乡村去”、“到民间去”,不但造成了一定舆论,而且也实地从事,见诸行动。此后,关于“复兴农村”、“建设农村”的呼声就成为当时中国的一种社会思潮。

特点

当时,全国各地倡导这种社会运动的人们,所站的立场、所持的观点并不相同,目标也各异,所办的乡村事业也各有特点。有的以教育为中心;有的以生产为中心;有的以政治组织为中心;有的以自卫组织为中心;有的着眼于改造乡村生活;有的把政治、经济与教育事业综合进行但追溯此项乡村事业的来由,一般均由教育开其端。嗣后因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需要的不同,乃逐渐扩大范围。最后,把各种乡村事业(政治、经济、教育等)加以综合,仍以教育为枢纽,因而乡村建设运动,也就成为广义的乡村教育运动。

平民教育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自1923年10月由晏阳初任总干事后,主要在城市从事平民识字运动,后来由分析文盲数量而注意农民,因研究农民教育而移往乡村。1926年该会选河北省定县为华北试验区,特从翟城村入手,进行平民教育、农业改良、社会调查等工作。至1929年该会才集中全力以县为单位在定县进行实验。他们用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来进行生计、文艺、卫生与公民“四大教育”,试图解决他们所谓中国农村的“四大病”,即:贫、愚、弱、私;并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建设”。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晏阳初、梁漱溟等

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民族政治观:晏阳初继承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民本主义思想,并赋予其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形成了现代民本政治观。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新儒学政治观。梁漱溟是文化救国论者,他的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教育的思想是基于他对 中西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分析从而建立起来的。

中华职业教育社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26年曾在江苏昆山徐公桥设立乡村改进区,推行社会教育,改进小学教育。他们的目的是:提高文化,培养新农民,使农民有自治能力,同时改进农业。

中华教育改进社

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陶行知于1926年主张以乡村学校作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强调要教育农民有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本领,能自立、自治、自卫等,并筹办晓庄学校,于翌年春开学,成为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阵地。他试图用教育来改造乡村生活,带有空想的成分,但他反对封建传统教育和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教育,这是有进步意义的。晓庄学校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后,陶行知又创办山海工学团,注重培养农民在军事、生产、科学等方面的能力。

乡村教育的句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乡村教育的功能?

乡村教育可在人力资源释放、生态保护、乡村文化传承、乡村社会治理及乡民生活改造等方面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乡村振兴中乡村教育大有可为。在实践中,可积极探索教育帮扶的“支撑点”,让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积极建设性作用。

圣人的圣人历史?

酒圣:杜康

文圣:孔丘

史圣:司马迁

草圣:张旭

医圣:张仲景

武圣:关羽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茶圣:陆羽

诗圣:杜甫

乡村教育振兴对乡村经济的意义?

乡村振兴要走自力更生之路,要依靠自产自销的人才,必须依靠教育。在扶贫攻坚阶段,通过引入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使得贫困地区得以成功脱贫,但先进经验需要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脱贫之后的振兴之路最终还得靠当地人民自己来走,这就需要能胜任新型农业岗位、建设新农村的新时代农民。可是,这样高素质的农民哪里来?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基础教育、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农技知识普及教育、特色农业产业培训等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要走思想引领行动之路,思想观念走在前面,必须依靠教育。

乡村教育振兴对乡村孩子的意义?

强化乡村教育的流动逻辑,办好流动中的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表面看,这里没有提出教育振兴,但乡村教育振兴确是乡村振兴的隐性逻辑。流动性是今天乡村教育的典型特征。流动性的产生,根本上是城镇化带来的城乡边界的动态调整。理论上,城之外就是乡。但城市的建成区是随着城镇化而变动的。因此,城乡的边界是动态的。在城镇化驱动下,不断有乡变成了城,不断有乡村教育变成了城市教育,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将持续处于动态中。

乡村教育的社会背景?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广大地区都有农村,农村教育,是对城市教育和综合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对现代教育制度当中的重要一环,农村教育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是不可或缺的,是不可以忽略的,乡村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广大的农村子弟,农村学子来服务,能够为广大的农村孩子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出路

乡村教育振兴的意义?

乡村教育的目的是: 传承中国文化,把因城市教育而造成的民族文化损失,最大限度的找回; 孕育民族艺术,坚守在现代艺术,时尚艺术冲击下的生态艺术阵地; 把握人性走向,为因经济社会和外来文化造成的人性扭曲保留一分真情; 倡导礼仪廉耻,清除因城市生活造成的意识形态污染; 推崇绿色环保,为因城市教育造成的环境破坏留住最后一分净地;

乡村教育振兴的途径?

怎样振兴乡村教育,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选好牵头人。有一个有乡村教育情怀的区域教育掌舵人,就有一个好的区域乡村教育,有一个喜欢并热爱乡村教育的校长,就有一个好的乡村学校。

第二,做好乡村学校布局规划。乡村学校不能遍地开花,但也不能盲目拆并,未来乡村教育的常态应该是俞敏洪老师所讲的,办好以镇乡为基本单位的寄宿制学校。

第三,转发乡村教育观念。乡村教育不是城市教育的复制,乡村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诸如清新的空气,美丽的大自然,纯朴的乡风民风,纯真的亲情友情,深厚的民间文化和艺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让其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让孩子们在接受这种乡土化、在地化、自然化的教育中,留下乡音,记住乡愁,在他们的心中永远荡漾一种乡绪。

第四,政策投入兜底。对乡村学校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倾力倾情,雪中送炭,特别是对乡村学校要建立公用经费“兜底”保障机制,以确保乡村学校条件的改善和正常的运转。

第五,解决乡村教师短板。城乡教育的差异,从某种角度讲,不是硬件,而是师资的差距。发展乡村教育必先发展乡村教师。

第六。通过评价撬动。评价很重要,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乡村教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教育,就去评价什么。

振兴乡村教育的意义?

振兴乡村就要从教育抓起,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从而科学的发展让农村实现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