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备下列条件:①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这是指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有目共睹、有耳共听的。其他的人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也可以观察到,即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得到共证的。②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所谓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2、发展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人的心理的发展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矛盾运动的结果。研究者遵循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时,不仅要求阐明人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求阐明那些刚刚产生、处于形成状态的新的心理品质。

3、系统性原则。

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根据系统性原则,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

4、教育性原则。

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当被试是儿童时,由于他们的身心正处在发展阶段,认识能力较差,而且善于模仿,研究者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以人为对象进行心理研究时,在选择方法和程序时不能只考虑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利,还要考虑所用的方法对被试的身心是否产生不良的影响。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创造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等。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是指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的原则。知识与道德之间有直接和内在的联系,教育(道德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问题: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0——6岁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一般指3岁至6岁)认知、情感、社交和发展等方面的学科。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发展阶段:幼儿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身体和认知能力都在迅速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与成人有许多区别。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幼儿群体,需要考虑他们的特殊发展需求和特点。

2. 儿童心理特点: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加具体、直观,注意力短暂,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较为简单。因此,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需要关注这些特点,探究如何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3. 家庭和社会环境:幼儿的发展不仅受到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社会环境也会通过幼儿园、社交互动等途径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需要关注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探究如何提供积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总之,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幼儿的特定发展阶段、独特的心理特点以及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这些特点决定了研究方法和应用策略需要与幼儿的特点相适应,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的对象包括:

(一)、心理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1、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

拓展资料: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内容折叠1、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4、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5、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6、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7、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8、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9、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10、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1、学前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及原则有哪些?

、学校管理与人的心理

管理从字面上讲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思。

一般的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切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各种职能活动,使学校的行政、教育、教学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结构系统,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从学校内部结构系统来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相适应,各种管理要素(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都必须相互配合,系统运行;其次,从现代学校管理社会结构系统看,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涉及课堂、学校、社会、家庭等几个层面的教育与管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校内因素与社会因素必须紧密联系,学校管理除受内部因素制约以外,与社会政治、经济是、文化、科技等有紧密的联系。

在学校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即有利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应明确以下几点:

(1)一切教育的成就不会离开管理而自发地产生。(2)学校管理必须遵循人的必理活动规律。

(3)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学校管理与人的必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

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管理。因此,掌握人的心理规律,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教师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主要侧重于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规律的研究,考察这些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是如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