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关于树的知识幼儿? 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

关于树的知识幼儿?

活动一:树的种类

1.目标:

(1)幼儿了解大千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树,如牛奶树、面包树、吃人树、洗衣树、灭火树等,从而认识这些特殊树的特殊用途。

(2) 幼儿了解几种常见树的叶、干、果等各部分的名称和外形特征,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及观察的顺序性。

(3) 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通过对比树叶,初步了解秋天落叶树要落叶,长绿树不落叶的简单道理,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4) 幼儿喜爱搜集、查找、观察、记录、制作各种不同的树。

2.过程:

(1) 集体讨论:我知道的树

(2) 户外观察与讨论:常绿树与落叶树

(3) 认识马尾松

(4) 歌表演《柳树姑娘》

(5) 学诵古诗《咏柳》《大林寺桃花》

3.活动实录:

户外活动时,我们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周围的树,当走到一棵松树边时,陈睿小朋友问:“唉?这是一棵什么松?”小朋友们半天也说不出它的确切名称。于是,我们给幼儿布置了任务,回家通过查找资料、询问亲人、上网等多种途径了解有关松树的知识。

第二天,薛义霖来到幼儿园第一个告诉我:“老师,昨天我问了奶奶,我们幼儿园旁边的那棵松树是雪松。”一旁的王彦皓听了,马上赞成说“对,是雪松。森林公园里的那棵松树也是雪松。”薛弘扬小朋友补充说:“樱花林里的那棵松树是塔松,像宝塔形状。”孩子们听后不由地趴到窗户上向外张望,“雪松的树枝往下垂,很分散。”薛弘扬继续说。“塔松的树枝比较平直,一层层,很象宝塔。”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议论,较好地掌握了两种松树的异同点。

“那你们谁还知道其他松树的种类?”我的一句话又重新引起了幼儿的注意。

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

1、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横向研究比较。

6、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8、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经常的、稳定的能力。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稳定的立的心理过程,而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注意。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3、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中去。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关于有限空间的安全知识幼儿?

1、有限空间的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有限空间分类:(一)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室、地下仓库、地窖、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二)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温室、冷库、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粮仓、料仓等。(三)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球磨机、水泥筒库、压力容器 、管道、冷藏箱(车)、烟道、锅炉等。

关于幼儿主动构建知识的教案?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1. 幼儿期发展阶段分为出生至2岁、2岁至6岁两个阶段,认知、语言、情感、社会互动等方面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2. 幼儿期的关键成就包括自我概念的建立、情感能力的发展、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等。  

3. 幼儿期各种心理问题可能对成长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如早期饮食问题、睡眠问题、亲子关系不和、焦虑等。  

4. 幼儿期的教育需要倡导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游戏、手工等多元化教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学习兴趣、独立性等。

3岁幼儿注意的特点心理学?

一、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一)、幼儿注意缺乏目的性和指令性

幼儿注意缺乏目的性和指令性,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做事的随意性较大。如果做事没有讲清要求,幼儿做事的随意性就更大。所以,在幼儿做事情前先讲清要求,这对幼儿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幼儿园中有的幼儿会表现出东张西望或摸摸旁边幼儿的衣服。

(二)、注意持续时间短且不稳定

有的幼儿注意的时间短且不稳定,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且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注意的时间短暂,他们注意的对象会随着自己的兴趣很快转变。如幼儿园中有的幼儿自由活动时,一会玩皮球,一会玩篮球,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不断的换球。

(三)、幼儿对活动缺乏持久的兴趣

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一定的注意,不感兴趣的活动则表现出明显地注意力不集中。如对活动产生厌倦、也会对活动过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等。

二、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一)生理原因

1、感知觉发展不成熟

由于幼儿小,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限制,如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发展不好,平衡能力差,协调性差,冲动性强,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导致勃然大怒,也会去破坏同伴的劳动成果。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不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指出:“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而幼儿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注意不稳定。”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训练幼儿的前庭平衡能力来提高注意,而不是惩罚他们。

2、幼儿的身体状况不佳

幼儿的身体状况不佳一般包括生病、睡眠不足、饥饿等。幼儿身体状况不适以后,情绪饮食各方面都受影响,也影响了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如睡眠不足会引起疲倦,会使幼儿造成吮吸手指的不良行为。所以,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这也是保证幼儿集中注意力的前提。

3、幼儿多动和多动症

幼儿的“多动”现象,主要有调皮好动、活泼好动,注意力涣散等。

幼儿多动症是指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目前西方心理学将其称作注意障碍,这会造成幼儿活动过度和注意涣散。

(二)教育原因

1、家长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

家长的过度保护会导致幼儿娇生惯养,自制力差;过度限制会导致幼儿无所事从,焦虑不安,易冲动分心,让幼儿有明显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保护实际上等于代替幼儿的注意,幼儿的注意力就可能得不到迅速的发展。过度限制,则缩小了幼儿注意的范围,同样抑制幼儿注意的发展。现在有的幼儿都是老人带的,很怕幼儿出事,无论做什么事,总会被老人打搅,并告知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样的话,他们就找不到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了。所以老人应该要克服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的毛病。不要怕会磕磕碰碰。因为这种小挫折对提高幼儿注意力水平很有作用的。

2、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学习内容过深或过浅时,教育方法过于枯燥或过于单一的话,会使幼儿失去兴趣,注意力容易涣散。所以,要为幼儿选择他们熟悉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指出:“教育内容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具有游戏性。”同时,教育方法也要灵活新颖,富有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幼儿的注意则会比较稳定。

(三)环境原因

1、幼儿园的环境

幼儿的注意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应将环境布置得醒目、整洁、美观、又不能过于华丽、繁杂、使人眼花缭乱。要根据幼儿知识范围,用季节特征布置,美化环境,这样会使幼儿既受到教育,又获得美感。其次,师生关系也至关重要,教师应是幼儿的支持者、鼓励者、引导者等。应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2、家庭环境

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环境,如玩具太多容易幼儿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玩具太少会引起跟其他幼儿争抢玩具。所以,作为家长要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玩具,提供的玩具应是颜色鲜艳,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新颖多变的玩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有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为幼儿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如家庭的情绪气氛,如果家庭成员间彼此尊敬、互相关心、关系融洽,幼儿在家里就会感到安全愉快,表现出积极情绪。如果家里人情冷淡、气氛紧张、经常吵闹,小孩就可能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所以说幼儿的情绪与注意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应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环境,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受接纳感,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幼儿出现注意不集中的原因甚多,除了生理原因、教育原因和环境原因外,还有心理原因,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为什么说幼儿心理学是幼儿教师的必备知识?

学龄前的孩子不善于表达,除了家长,幼儿教师是陪伴这个阶段孩子最多的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和帮助孩子,幼儿心理学对于幼儿教师,跟家长同样重要。

幼儿心理主要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和特点的学科。

一些重要的理论帮助教师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需求,采取恰当的方式缓解孩子情绪,学习到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

比如,现在比较一致的认同孩子的成长是由遗传,环境,生理成熟,教育,孩子的活动本身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理论一路发展至今,由很多心理学家的贡献,比如精神分析学派的佛洛依德和埃里克森,都有一套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和心理需求,发展任务,如果顺利完成发展的话,将获得哪些品质,如果没有发展完成,会对后学阶段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比如一岁以内的孩子把能抓到的东西,或者手指放进嘴巴里,以前很多老人都尽可能阻止,因为觉得非常不卫生。

而心理学家发现,这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要的阶段,并称为口欲期。

在完全没有行动的能力的时候,婴儿主要通过嘴巴味蕾的感触来了了解和认识世界。如果得不到满足,成年后往往表现为多使用口来发泄情绪,咬,骂,吃。一些异食症患者也是跟小时候口欲期得不到满足有关。

这个阶段孩子在发现自己无法控制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乳汁或者牛奶等,发现妈妈并不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学习跟妈妈的分离。

当得到充分的爱和关怀,感到我是被爱的,值得爱的,孩子可以缓解最基本的焦虑和恐惧,如果缺乏爱和陪伴,未来需要用一生去学习,有人即使有家有伴侣有孩子,也许会很难以拥有爱的能力。

1~2岁的孩子进入肛欲期,从依靠大人帮换尿片到自己控制大小便,通过观察自身排便和周围人的反应获得与外部环境的沟通。

孩子通过自己控制排泄获得独立和控制感,同时从排泄被允许和尊重的回应中获得自信,准备好遵守规则,如果排泄的过程中受到责备,嫌弃,孩子将感到自卑和羞愧。

排泄是一件生理上感受到快乐和舒畅的行为,排泄的时候无论什么原因受到责备,嫌弃,孩子会感到快乐不被允许,有时候会通过故意做令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来获得关注,就表现为叛逆。

成人的内心冲突,心理问题神经症很多时候跟童年的内心冲突,生活经历,创伤有关。

孩子幼年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和需求,沟通能力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幼教老师应该学习幼儿心理,帮助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让孩子得到身心方面的善待,未来成为一个心身健康的成人。

涉及幼儿心理学的知识相关电影有哪些?

《火星的孩子》--美国《地球上的星星》--印度《叫我第一名》--美国《不一样的爸爸》--美国《写给上帝的信》--美国《想飞的钢琴少年》--瑞士《泽西女孩》--美国《超级杯奶爸/比赛计划》--美国《放牛班的春天》--法国,讲少年《自闭历程》--美国,有段少年时期开始的部分《心灵捕手》--美国,青少年《卡特教练》--美国,青少年《灵魂冲浪》--少年

关于维生素幼儿要知道的知识?

维生素A、B1、B2、C、D,都是宝贝不可缺少的常见维生素,一旦缺乏将会影响生长发育。

关于幼儿园宝宝知道祖国的知识?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宝宝知道祖国的知识,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里人,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正确引导孩子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以及国旗、国歌,还有自己的祖国在地图上的大致方位,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祖国,才能为拥有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