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根据幼儿发展特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特点与规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都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的揭示,对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阐述,对

教师左右的阐释,以及对幼儿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都在不断地充实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研究内容。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尽管以幼儿学习与教育为主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它的理论体系还未真正完善。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

展,首先要加强基本规律研究和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形成富有幼儿学习与教育教学特点的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借鉴和依赖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框架体

系,要体现中国的地域的特殊性与文化的独特性,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幼儿教育心理学要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以及科学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学习,实施有效教

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必然为科学的幼儿教育,特别是为幼儿教师开展科学、适宜、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与实践指导。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业前景?

现在儿童身心都不健康,家长又舍得花钱,所以非常有前景,最起码最自媒体拍视频很多家长都会感兴趣的。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教学环节?

一、小学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也培养了意志力,这些对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生活的要求提高了交往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儿童会表现出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顺序性、判断力都比较差。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应教会孩子明确观察目的,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学会对观察结果进行处理,并养成观察习惯。

三、第一,小学生的记忆从幼儿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第三,小学阶段从具体形象的记忆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这是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1、有意识记的培养

(1)要使学生明确了解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并愿意为达到目的任务而努力。

(2)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长远的识记忆任务。

(3)教会学生独立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2、意义识记的培养

(1)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对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他们良好的记忆方法。

(3)考虑记忆恢复现象

(3)适当训练机械记忆能力

3、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四、六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五、丰富儿童的语言、丰富儿童的表象、进行专门的想象训练。

六、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使要求学生注意的对象具有新颖性、较大的强度、运动变化性、突出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抗干扰能力。3、运用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

七、因为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容易被认识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吸引,使用直观教学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方向?

1、教育心理学方向。主要是研究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科研工作。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等作出总结。

2、发展心理学方向。也叫儿童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状况,近些年也开始研究中年及老年人的心理研究。

3、心理咨询与评价。主要从事心理咨询的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心理咨询的跨文化研究,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以及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等研究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事大众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青少年中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还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效应?

教育能够影响人的一生,从选择接受教育那一刻起,便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许多老师或者家长为了教育学生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部分的精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成人容易站在成人的高度看孩子,对于孩子的心理并不了解。把握这些常见的儿童心理学效应,对于教育孩子至关重要。

一、印刻效应。印刻效应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二、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

三、超限效应。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寓言叫《杰米扬的汤》。大意是: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 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

。四、禁果效应。孩子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禁果效应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对于孩子来说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他们想要尝试的欲望越强。禁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只要能巧妙、恰当地利用禁果效应,那么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五、德西效应。

儿童发展心理学交往的发展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

儿童心理学顾名思义,它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

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扩展资料:

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的态度应是实事求是的,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要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能凭主观臆想作结论,这样才能揭示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心理现象。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时要考虑的是整体性,注重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育心理研究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过程,要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水平。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两个原则?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心理发展的基本面貌加以考察,根据个体的社会

生活条件以及个体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6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小学教育和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现代人心理素质要求出发,既注意向学生介绍儿童心理滨 基础知识及新观点、新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前瞻性;同时又提供一系列成功范例,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启迪人们去思考、去尝试,使学生们感到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切实的指导价值。因此,它既是在校生的通用教材,也可以满足广大的职小学教师进修提高的实际需要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

 幼儿教育心理学根据幼儿发展特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特点与规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都需要

深入系统地研究。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的揭示,对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阐述,对教师左右的阐释,以及对幼儿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都在不断地充实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研究内容。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尽管以幼儿学习与教育为主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它的理论体系还未真正完善。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基本规律研究和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形成富有幼儿学习与教育教学

特点的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借鉴和依赖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框架体系,

要体现中国的地域的特殊性与文化的独特性,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幼儿教育心理学要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以及科学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学习,实施有效教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必然为科学的幼儿教育,特别是为幼儿教师开展科学、适宜、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与实践指导。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 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 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 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 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 填空题(10分)

1、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图形_、图表、__符号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 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分类法 _、排除法、解释法_、守恒法。

3、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 _四岁左右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 _直觉行动思维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 名词解释(20分)

1、 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 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 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 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 简答题(30分)

1、 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4)讲出画面中没有画出的情节

(5)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

2、 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岁)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3岁左右)

3、 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4、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映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应未来事物。

5、 影响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5)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 论述(30分)

1、 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2)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2、 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近?

这与幼儿两种信号系统的特点及其协同活动的发展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的头脑中,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都不是某一个信号系统的孤立活动,而是两个信号系统的共同活动,再形象记忆中,固然是事物生动的形象起主要作用,但词所表达的事物的形象也是重要的记忆材料。

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 萌芽期:

时间:18 世纪至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三位著名代表人物: 卢梭, 划时代著作《爱弥尔》 被誉为“儿童权利的宣言“, 书中提出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福禄贝尔, 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他把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 为幼儿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台梭利, 幼儿具有一种很强的、 天赋的内在潜力和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 是积极、 主动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从出生到六岁是智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以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为基础设计一系列学具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学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初创期:

时间: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

(1) 学习理论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框架。

(2) 出现了幼儿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方案(行为主义理论, 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儿、 布鲁纳、 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方案, 海伊/斯科普方案)。

3、发展期:

时间:20 世纪至今

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对幼儿是一个怎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条件,学习环境, 学习的个体差异等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