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讲解?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特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特岗教育是指特殊岗位教师招聘计划,旨在解决我国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教师短缺问题。作为特岗教师,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知识对于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心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1.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特点和阶段。包括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等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2. 学习心理学:了解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包括学习理论、记忆、注意力、动机、评价与反馈等。
3. 教育心理学:了解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的相互关系。包括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心理测量和评价、教育心理辅导等。
4. 行为心理学:了解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原理,包括条件反射、习惯养成、行为调节等。
5.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体的个性特点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性格理论、人格测试和评估等。
6. 心理咨询与干预: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干预方法,以便能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这些知识点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作为特岗教师,您可能还需要学习其他相关的教育和教学知识。建议您参考教育类书籍、学术期刊和相关培训课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提升您的教育能力。
教育学和心理学中 预测控制是哪个知识点?
预测控制是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功能和作用,是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同时也是所有科学的作用(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通过心理学的理论,描述现象,解释实质,预测未来的因为,最好达到能够调控和控制个体的行为。
1898年教育学知识点?
1898 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围绕“中体西用”进行系统的阐述,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 试图为中国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1.教育概念——广义(社会、家庭、学校);狭义(学校教育)——孟子:最早将“教”和“育”连用——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教育活动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3.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最古老)——生物起源(第一个正式提出,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无意识模仿,孟禄)。
5.原始形态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阶级性。
6.古代教育——中国:夏,最早的学校;西周,政教合一官学体系,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分科课程,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宋代以后,四书五经(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印度:吠陀——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雅典: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军人。
7.近代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8.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记忆:全民多现身)。
9.孔子——《论语》(非孔子所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10.学记——教育学的雏形——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社会本位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1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西方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
1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最早对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1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4.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16.赫尔巴特——一:《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记忆:教师拿着书本在课堂中)——四: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记忆:一二三四。
17.杜威——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三: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记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五:五步教学(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18.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19.康德——“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20.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
21.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2. 布鲁纳——“结构教学论”。
23.赞可夫——“发展教学论”。24.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心理学必考原理?
首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心理学属于教育学吗?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相反,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具有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教育学心理学和理学心理学的区别?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理学主要是研究理论科学以及实践应用的,更多的偏向与生活;教育类主要是教师这一方面。
教育学原理必背知识点?
1.课程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讲,课程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从狭义上来讲,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2.关于课程的不同观点
关于课程的不同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1)课程即教学科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课程指所有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种学科科目。
(2)课程即知识。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是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的。
(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全部的教学要素及其运动过程。教学要素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又包括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达成预期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
(5)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学生实际上所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一些简单呈现的事实、知识或信息。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意义的主观体验,课程即经验。
(6)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社会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
(7)课程即社会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而是要使他们敢于建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3.古德莱德的课程定义分类
古德莱德将课程定义分为五个层次:
(1)理想的课程:专家制定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政府制定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教师实施的课程;
(5)体验的课程:学生学到的课程。
333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论述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而生活教育思想则贯穿始终。
1、生活教育思想:
(1) 生活即教育
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
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主张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观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要与生活需要相适应。
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具有作用。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2) 社会即学校
①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
②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学校即社会”是半开门,“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在社会中创建学校。
评价(价值):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值得肯定。
(3)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①“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
②提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动是知识的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③“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即教人者,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
④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教是服务于学的,教与学又是服务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方法。
2、特点:在理论归纳起来,有六大特点。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1946年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
3、总体评价: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从思想背景上来说,该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目的是摆脱传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教育,培养自觉追求真理的人、为人类谋利的人、具有 道德的人;有健康体魄、科学头脑、团体自治能力的人;有创造精神的人。
局限:将生活与教育的概念相等同,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知识的系统传授。
4、现实的启示
提高教师素质:陶先生说全民族的命运都握在小学教育的手里,教师提高了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优化课程设置:生活教有启示我们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学习机会转变教育观念;生活教育理论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
改革课堂教学法:生活教育反对注入式教学法,指出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习。改革评价的方法,生活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要改变单纯的注重考分的评价标准,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