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有力保证,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语文教师要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阅读习惯: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排除干扰,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读书,养成静心读书的习惯。专心,是读书的先决条件。对于外界的干扰,要采取调动积极性的办法,培养专注的心理。如:教师可在读前提一些问题,像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以此来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专心致志读书的良好习惯。

3、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4、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的阅读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1)关键性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子下用“ ”标出重点句,用“ ﹏﹏”标出精彩句,用“?”标出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对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随时翻检字典、词典。通过读书、思考、动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首先要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一方面让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在学每一篇课文前,让学生课下去收集有关课文以外的信息。另一方面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还可以给学生背诵某读物中的一些好的段落,让学生分享读书的快乐,或介绍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等,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其次要求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从时间到内容都要计划好,并严格执行,最后抓落实促阅读,为了督促计划的实施,每周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课时来指导课外阅读,检验阅读的效果。

二、教师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1、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

从课前预习到上课再到课后复习,学生时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着种种阅读实践,而阅读实践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根本途径。教师要在学生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中,随时向学生提出要求,告诉他们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提醒他们改正,使他们懂得为什么必须改正,怎样改正。

2、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要做到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例如,教师提出了某项要求,就要抓住不放,不能时紧时松。严格训练应当以正面诱导为主,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这将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3、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如《荷花》一文,理解“挨挨挤挤”一词,通过查字典,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个词的本意,接着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并感情朗读这句话。荷叶的多以及荷花生机勃勃的情景立刻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学生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既养成了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总之,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

1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属于情绪有问题,需要调整,这样孩子对自己情绪心中有数,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老师要告诉学生,如果情绪较差无法舒缓的时候,可以找身边的长辈寻求帮助,以此更好疏导自己。

3

老师应当开设主题班会,给孩子传达良好情绪培养的方法,以此帮助孩子可以一定程度上做到自我管控。

4

老师需要多多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如果学生情绪不对了,可以开展相关课外活动,借机帮助学生舒缓,同时科普管理良好情绪的方法。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1、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

老师们利用课间的日常活动,从多方面引导幼儿倾听,从感兴趣的声音入手,比如大自然的声音,动物的叫声、人的声音等,让孩子听完后说说感受。

在上课区域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木偶或者情景演绎等方法,将听和看有效结合,让孩子在“看到的物”和“听到的声”建立联系,增加倾听的乐趣,有效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

2、积极创造倾听的环境

积极创造孩子互相倾听的机会和条件,各班在小游戏中设立了“小小新闻台”,让幼儿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听新闻、讲新闻会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逐渐就学会了耐心倾听同伴的声音,良好的倾听习惯就逐步养成了。

于此同时,老师也要扮演好一名“好听众”角色,当孩子说话时,老师要蹲下身,真诚地看着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话,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倾听。

3、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比如:利用物体发出的声音,如筷子敲打碗、金属物品互相碰撞、大自然的水声、动物的叫声等,要注意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和分辨这些声音的区别。

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倾听时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幼儿养成仔细倾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树立耐心倾听的好榜样非常重要。让幼儿感知:耐心倾听是有礼貌的表现,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有问题可以等别人说完再提出来。

4、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龄前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不稳定,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与他们的好奇心、新鲜感分不开的。作为老师就必须善于发现和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探索“秘密”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儿的一些经验心得,现在的科技发达,我就尝试用数字产品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后也试用果很多款名为“早期阅读”或“学字”的应用软件,都不是十分满意,要么是到后期课程需要交费,要么就是说是免费,但内置广告频繁,影响学习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荐了 ,【猫小帅识字】应用。让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触汉字,感受汉字,感受汉字阅读带来的乐趣,可培养孩子的初步语感,给孩子带来更多学习兴趣。后来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课程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可以让孩子持续学下去,并且每一个关卡还都有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巩固先前所学内容。我们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指定一个学习目标。培养他完成这个目标。就能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教师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与孩子一起阅读,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让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参与讨论,参加阅读比赛,组织阅读活动,给孩子提供各种资源,给孩子提供可行的奖励,让孩子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明白到阅读的价值,以及让孩子能够从阅读中得到知识和收获。

兴趣: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实兴趣有时是遗传与天生的,培养只是后期的。最好的培养就是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然后孩子会好奇,书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有好奇心便有了渴望学习的动力,这样也许会喜欢语文了。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我班大部分学生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总是挺不起“腰杆子”,甚至不是少写一笔,就是多添一笔,总之,不能规范地书写。原来的班级人数多,老师精力有限,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再强调要求,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粗心大意,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而对小学生来说认真书写是最基本的,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1、欣赏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作品,认识到书法是一门艺术,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2、课文中生字的教学,加强指导,和学生一起分析字的间架结构、注意事项,利用多媒体的示范教学作用,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3、投影字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让大家点评,从字中可看出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认真、细心、耐心、专注、讲究……告诉学生:练字能修炼人的心性,比如,性格急躁的人可通过认真练字,性子能变得沉稳等等。4、制定奖惩制度: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每次得优秀的加2分,每个月评出得分前5名,我会适当买一些奖品给予奖励。字写得马虎的不但倒扣2分,还要把不认真的题目重新抄写一遍,直到他做到认真为止,然后让他们自己比较一下,哪种更省事,这样几次以后,孩子便有了畏忌之心,渐渐地就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显得犹为轻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要求学生: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析记字形,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给生字组三个词;2、朗读课文3~5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理解文中的词语意思,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4、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批注(养成读书做记号的学习习惯);5、利用电脑或手机搜集有关课文背景或人物的资料。因为目标明确,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上课时,我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难写、难记的字老师范写、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扫除生字词障碍;然后指名学生读课文,余生认真听并且评价;接着让学生汇报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大家互相补充,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激赏学生;最后就是让学生提出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难题,大家共同探讨!因为学生亲自参加了预习,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后续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当然,也要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预习要适当加以指导,课堂上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进步。

(三)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它既能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苏教版四语(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安排了此项内容。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图,了解到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要按一定的顺序可由远及近,也可由近及远;可从上到下,亦可从下到上。2、要有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物上,不需面面俱到。3、观察后要展开联想,锻炼自己的想象力。4、观察以后要勤动笔,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养成留心观察、合理想象、勤于练笔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如本学期开学,让学生写周记——《寻找春天》;过些日子,写《春来到》;再过些时候,写《我爱春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既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又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成绩是否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强弱上,而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何,能充分验证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程度。学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无异于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展现学生能力的平台:

1、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每天自行读书30分钟,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等能力。我还建议他们每个人备一个“摘抄本”,专门摘抄文章当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每天和小组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可以写读后感。我也不时询问学生最近看了什么好书,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有时还推荐一些书目,学生可经常到校图书馆借阅;有时鼓励学生读同一本书,然后班级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大家一起畅谈阅读本书的收获和感想,再写一篇读后感。这样,学生在读书中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将阅读习惯坚持下去。

2、树立“大语文观”,即“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观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除了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外,常常结合课文内容的拓展及我国的传统节日(即生活实际)让学生留心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写出来。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为此,清明节放假,我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清明节见闻》的周记。徐同学在文中写道:“……爸爸点燃了蜡烛,正正地放在石碑的前方,又拿起一块干干净净的毛巾认认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个字都擦得闪闪发光。我突然发现别人的石碑都系着一根红带子,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就也买了一根写着‘音容犹在’的红带子系在石碑上。原来这是为了寄托我们对亲人的怀念。接着,妈妈烧起了纸钱,口里还念念有词:希望爷爷在那边过得好,并保佑我们全家幸福……最后,我们还磕了头,放了鞭炮……”平实的语言、简朴的仪式、美好的寓意、优良的传承,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着孩子。

另一位马同学在文中写道:“……爷爷买好纸钱等物品,我们就去村子后面的山坡上给太爷爷扫墓。一路上,我看到黄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子,还有青青的小草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地毯。一阵春风吹来,小草在风的带动下翩翩起舞,鲜艳的小花竞相开放。到了太爷爷的坟前,爷爷边烧纸钱边说着什么保佑全家幸福健康平安……纸钱烧完了,爷爷再放一挂鞭炮,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最后,爷爷恭恭敬敬地给太爷爷磕了头,我和弟弟也学着爷爷在墓前磕头。回去的时候,爷爷对我们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太爷爷就去世了,没想到爷爷小时候的生活那么艰难。这时,一阵温暖的春风迎面吹来,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我和弟弟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从学生的描述中,我们生的语文成绩,而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只要我们用语言播种,用行动去导航,用心血去培育,并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会在这块基石上展翅高飞,翱翔长空。

总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只要我们用语言播种,用行动去导航,用心血去培育,并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会在这块基石上展翅高飞,翱翔长空

教师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心理素质的各种成分可具体分为:

1、教师角色认知

教师角色认知是指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的关系的认识。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清楚的角色认知才能在社会情境中找准定位,恰当行事,做到与现实保持一致,达到良好的角色适应。

2、教师角色体验

教师角色体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社会及家长、学校学生和同伴教师的评价与期待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这里一方面包括教师情绪的自觉能力,即教师对自己情绪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还包括教师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能力。

3、教师角色期待

教师角色期待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对自己角色行为的看法和期望。一是自我期待,个人对自己教师行为及其发展的期望;二是社会期待,是社会上他人对教师个体角色行为的看法、评价和期望。

4、教师自身品格

如果把教师看成学生的楷模,则更注重于对教师人品上的角色规范。譬如,深化师德建设,做诚信教师,这就要求教师道德高尚、诚实守信为人师表、公正善良、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等角色特征。

5、教师自我意识

教师自我意识主要指教师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它与教师品格一样,并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体现,而是个体心理活动综合机能的表现。同时,自我意识还是教师人格形成的基础,它蕴涵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构成了教师心理素质表现形式的主体。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一是要充分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对症下药。

二是要推荐著名篇名著,引导学生赏析,品尝其中味道,勾起兴趣。

三是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四是要多措并举,如成立兴趣小组、有奖活动、比赛等。

五是健全激励惩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