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 萌芽期:
时间:18 世纪至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三位著名代表人物: 卢梭, 划时代著作《爱弥尔》 被誉为“儿童权利的宣言“, 书中提出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福禄贝尔, 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他把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 为幼儿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台梭利, 幼儿具有一种很强的、 天赋的内在潜力和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 是积极、 主动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从出生到六岁是智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以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为基础设计一系列学具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学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初创期:
时间: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
(1) 学习理论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框架。
(2) 出现了幼儿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方案(行为主义理论, 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儿、 布鲁纳、 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方案, 海伊/斯科普方案)。
3、发展期:
时间:20 世纪至今
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对幼儿是一个怎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条件,学习环境, 学习的个体差异等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
《瞧,这群俏丫头》这本书的内容?
〈瞧,这群俏丫头>>主要讲:
夏林果,路曼曼,安琪儿和杜真子与马小跳的故事。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轻松、幽默的校园系列故事集,另一本是《瞧,这帮坏小子》。在这两本书中,著名作家杨红樱再次用鲜活灵动的笔触,分别讲述了小学校园中一群调皮捣蛋的“坏小子”和几个性格迥异的“俏丫头”的系列故事,记录下他们童年的欢乐与委屈。在幽默而温暖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关怀童年”、“把欢乐还给孩子”的深情期待。
推荐理由:
在书中,杨红樱首次集中展示了大量珍贵照片,娓娓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许多她与小读者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及她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期待着小读者在这些温暖的文字中学会面对困境,学会在被爱中关怀别人,学会从幼稚渐渐走向成熟。
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出现发展历史概括?
一、国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1879年 “心理学之父”★冯特 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从此 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他认为“任何人间所称之为美德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增进的”
★柏拉图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他在《理想国》中用大部分篇幅谈论他的教育主张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哲学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 并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首次提出要遵循儿童的「自然行程」并根据「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划分「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对学前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在「儿童保健」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
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倡导“有教无类” 第一个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他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孟子提倡“性善论”
★荀子提出“性恶论”
西欧中世纪文化教育倒退 宗教色彩严重
文艺复兴以后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下了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大教学论》 这部著作被看成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意味着「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已经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他还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洛克 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 1693年出版《教育漫画》一方面提出了“白板说” 另一方面他提出了完整的、系统的「绅士教育理论」
★卢梭,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1762年完成了著名的教育小说《爱弥儿》的创作 系统地提出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
★裴斯泰洛奇 瑞士教育家 《林哈德与葛笃得》
★福禄贝尔 德国著名教育家 最早提出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推广幼儿园」而享有世界声誉 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其代表作《人的教育》把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学生期
★达尔文 “进化论” 《一个婴儿的传略》
★普莱尔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霍尔 美国 “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复演说”
★斯太伦 德国 《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 最早提出IQ 即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
★比奈 测验研究
★华生 美国 “实验法” 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格赛尔 追踪研究 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
★弗洛伊德 奥地利医生 精神分析理论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现状
★瓦龙 法国 《从行动到思维》《儿童心理发展》《儿童思维的起源》《学校心理学》
★皮亚杰 瑞士 结构主义 “发生认识论” 认知发展阶段四阶段
★布鲁诺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结构主义教育流派
★斯金纳 行为主义学派 被美国心理学界评为“20世纪心理学家中的第一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
心理学每本书的不同?
1. 心理学每本书的内容是不同的。2. 这是因为心理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不同的书籍可能会侧重于不同的主题或者理论,提供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成果。3. 除了内容的差异,心理学每本书还可能在教学风格、语言表达和组织结构上有所不同。一些书可能更注重理论和学术研究,而另一些书可能更注重实际案例和应用技巧。因此,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学书籍,从而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知识。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具体内容是什么?
内容如下;
《设计心理学》共有五章;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近年来设计-理最活跃的几个领域——可用性工程设计、情感设计和感性工学等。
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将重点落干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的“感知觉”现象上,通过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破解设计中的感觉(特别是视觉)与知觉。
第三章“认知与学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将原型、特征、图式、表象、记忆等重要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第四章和第五章聚焦于设计中的情感,一方面对情绪和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进行科学解读,另一方面着眼于设计现象,总结出设计中常用的情感激发方式和表现形式。
第五章“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重点对此展开分析。
《设计心理学》为“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该书强调经典性和实践性,精练篇幅、突出重点。全书在提炼出设计心理中最重要、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大量案例和图片加以说明和验证,并收录了作者近期的一些研究,如第三章基于“特征说”的基本形式特征分析,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提取设计知识的方法;第四章中运用量表和统计的方式验证人们对产品造型的情感体验,提供了运用定量方式进行设计心理研究的范例等。
儿童教育社会化的内容?
儿童社会化(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是指儿童获得基本运动技巧、语言能力、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概念的过程。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主要力量。母亲的作用尤其突出。作为社会化主体的儿童,具有可塑性大、基本不能控制社会化进程、由各种社会化力量构建其生活环境等特点,但并非处于完全被动地位,他们的种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社会化的进程与方式。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儿童智力、道德的发展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关注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
简述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选择内容要符合直观性、科学性、教育性、兴趣性、可接受性等标准。
儿童教育内容的首要资源有什么?
首要资源是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认知。
大学这本书的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qīn)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心理学的诡计这本书很好啊?
是的,这本书很好。因为心理学的诡计这本书结合心理学理论和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误区,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同时,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对于心理学的表述也非常生动有趣,让人在阅读中倍感轻松愉快。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延伸阅读林语堂的《人生的枷锁》,这本书从哲学和历史角度探究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心理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