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3-4岁少年儿童日常生活范畴扩张,了解借助行動,心态功效大,爱效仿;4~5岁少年儿童开朗爱动,逻辑思维实际形象,刚开始接受任务,自身组织手机游戏;5~6岁少年儿童好问、难学,抽象性工作能力显著出芽,刚开始把握认知能力方式,个性化初具雏形。学前儿童心理状态发展趋势的特性有什么?

学前儿童年龄层特点

一:2岁少年儿童人的大脑的容积和净重早已是成年人的75%,来到5、6岁,少年儿童人的大脑的净重是一般成年人的90%,而休重仅仅成年人的30%。

二:少年儿童在学前教育这一环节,粗壮运动技能与细致运动技能都早已愈来愈趋于娴熟精致,到学前期完毕时,绝大多数少年儿童可以轻轻松松地进行例如系钮扣、按按键、断裂或拉拉锁等简易的自身服务型的任务,也可以进行细致的姿势,如应用剪子、用彩笔给绘画着色、撰写英语单词等。

三:到3岁时,少年儿童早已是娴熟的发言者了,到学前期完毕时,少年儿童早已可以应用和了解数不胜数的语句,可以开展沟通交流,并对书面语言也有一定的掌握。

3~4岁儿童心理发展趋势特性

3岁起,儿童才刚开始离去爸爸妈妈进到幼稚园,过起了社会生活,对儿童而言,需要有一个融入全过程,她们非常容易受心态的操纵,非常容易遭受外部自然环境和周边人的影响,看到其他孩子哭了,自身也无缘无故地哭起來,这时候,假如用新的或他喜爱的小玩具来哄他,他会没多久破天涕而笑。

3岁儿童的自觉性差,模仿性很强。看到他人玩什么游戏,自身就玩什么游戏,看到他人有哪些,自身就需要哪些,父母不必因小孩要想什么就考虑他的规定,能够教育小孩和其他小孩互换玩具玩,既能使小孩玩上他喜爱的小玩具,也可以鼓励孩子的相处工作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基本因素为三个,即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的主动活动。

一、生物因素

1.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猩猩在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下,其智力发展的极限也只能达到儿童的水平。这些事实都证明了正常的遗传素质对于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作用。

b.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外,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模式。遗传模式的差异性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 的物质本体的差异性,从而影响着心理机能。刚出生的儿童就存在明显的行为差异,表现在对各种感觉刺激的敏感性、对日常变化的适应性、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和稳定程度、情绪反应的基本倾向等等方面。 c.一般般认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的影响大些。

一些著名的音乐家、运动员、画家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固然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取决于本身的努力,但不能否认这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遗传素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的结果。充分利用良好的遗传素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以说,遗传素质决定了儿童可能的最优发展方向,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儿童其最优发展方向也不同。

d.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影响着儿童智力的差异。

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智商平均仅在25-50之间,这些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智力差异,基本都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e.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特殊能力和一般智力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个性的形成。

多血质的儿童容易形成敏捷的思维品质和活泼、乐观的性格,而抑郁质的儿童则易于形成深刻的思维品质,易于发展为忧郁、内倾的性格。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主要依赖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生理成熟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在遗传所提供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经过胎内时期的发展,儿童出生后又经历十多年的生理成熟过程。

b.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的天然物律,决定儿童在一定时候(一两岁左右)有可能学会走路和说话。如果本1岁前竭力要孩子学会走路和语言交际,那就等于揠苗助长,因为他还不具备生理发展的前提条件。

c.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儿童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或盗贼……”;斯金纳认为可以通过“操作”和“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他说“一旦安排好称为强化的特殊形式的后果,我们的技术就容许我们几乎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正如一个塑性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生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指儿童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地位、家庭情况、周围的社会氛围等等。

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变为现实。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法国的阿威龙野男孩①以及印度的10岁男狼孩巴斯卡尔等,他们都不会直立行走,不能学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情感。直立行走和说话本来是人类的特征,但是,对每一个具体儿童来说,遗传只提供了直立行走和说话的可能性,没有人类的社会环境,这种可能性不能变为现实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口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2岁左右的孩子形成自我意识非常关键的时间点。当孩子在一岁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出现,就是直立行走。这被称之为真正脱离母体。

正是因为独立行走的出现,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发现从此开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自己的思想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开始对于“我”出现了认识的萌芽。

3-4岁儿童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4~5岁儿童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自己组织游戏;5~6岁儿童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区别?

学前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1、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4、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   5、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6、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7、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8、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9、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10、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学前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学前发展心理学:在内容上反映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新成果和新观念,不仅阐明了学前儿童认知、情感、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特点,而且揭示了学前儿童在交往、游戏及各类艺术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在结构上采用开架式,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分成编,每一编由具有灵活性的若干模块构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分别组合成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学内容。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得益于?

1.生物因素。

(1)遗传素质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2.社会因素等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呈体系。

1.从简单到复杂,表现在从简单的反射活动,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复杂化,比如从出现语言,到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2.从具体到抽象,表现在从认知具体事物到抽象概括,比如开始认识苹果、鸭梨等具象的物体,到理解它们都是属于水果。

3.从被动到主动,表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发展逐渐开始不断出现了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能够意识到自己进行的心理活动,比如老师在读儿歌时,会有意识到去记住,并知道如何记住。

4.从零乱到呈体系,表现在从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到逐渐形成体系。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说出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开始看到瓶子倒了水洒了,低龄幼儿认识到两个单独的事件,而随年龄增长可认识到因为瓶子倒了,所以水洒了。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心理的本质?

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个体的心理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如儿童能够选择目标,并根据目标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心理的发展基础,婴儿3、4个月前由于能力限制,只能通过眼睛、耳朵、鼻子来看、听、嗅等方法感觉环境变化,给婴儿创造接触环境的机会就是这一阶段婴儿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其中视觉在各种感觉中占首位,婴儿仰卧时只能看到天花板,可是坐着的时候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东西,视觉效果相差很大,所以大人们要经常抱婴儿多走走看看,拓展视野,见多识广才能使婴儿智力发展产生飞跃。

第二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在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基础上,婴儿的思维、意志、兴趣、各种情感体验等高级心理活动得到发展。爬行是婴儿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里程碑,婴儿在不能移动身体前思维和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基本没有,当婴儿能够爬行时就不一样了,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爬过去拿,这就是思维,爬行过程需要意志力,拿到后就会有成就感,这就是情感体验,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第三次,这就是兴趣。

第三阶段、初级的人际交往

语言和移动身体是婴儿进行初级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在宝宝满一岁的时候应该具备直立行走和简单的语言交流能力,但是这两方面都必须通过运动来获得。婴儿的语言发展必须同动作相结合,离开了动作,再简单的语言也听不懂,反之,再复杂的语言也能听懂,智力行走本身就是一个重要动作,因此婴儿的心理发展同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们常说用心交流,只有心与心相同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也才会越来越近,孩子的教育也才越来越容易。做父母的,每天在工作之余可以与孩子多聊聊心里话,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衷,也让自己了解孩子的想法,慢慢的孩子的教育就会变得简单。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观点方案?

优秀书籍推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解读》,作者郑绪卿,刘艳菊。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解读》所选案例都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对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行为,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诊断,具有高度的借鉴、参考价值,既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幼师专业学生的必修教材,又可成为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孩子这样长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1

第一节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3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9

第二章 专家这样说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37

第一节 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39

第二节 格塞尔的成熟学说/41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45

第四节 埃里克森人格终生发展论/49

第五节 行为主义理论/55

第六节 人本主义理论/63

第七节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65

第八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74

第九节 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77

第三章 我们这样做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测量评价/81

第一节 学前儿童自尊心的评价/83

第二节 学前儿童责任感的评价/86.

第三节 学前儿童主动性的评价/90

第四节 学前儿童自信心的评价/92

第五节 学前儿童独立性的评价/94

第六节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评价/97

第七节 学前儿童好胜心的评价/99

第八节 学前儿童表达与控制情绪能力的评价/101

第九节 学前儿童同情心的评价/104

第十节 学前儿童好奇心和兴趣的评价/108

第四章 游戏中成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游戏教育/111

第一节 训练孩子感知能力的游戏/113

第二节 增强孩子体质的体育游戏/117

第三节 锻炼孩子反应能力的徒手游戏/120

第四节 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结构游戏/122

第五节 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智力游戏/123

第六节 培养孩子自主探究能力的游戏/128

第七节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游戏/130

第八节 促进孩子社会化的角色游戏/134

第九节 培养小小管理者的归类、分类游戏/137

第十节 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其它游戏/138

第五章 育子有良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案例解读/143

3_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921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是几门课?

1、内蒙古师范大学专硕考的92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包括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建议使用师范大学的教材即可,因为基本内容都差不多。 2、学校官网公布有初试考试大纲可以作为备考的重点,具体内容如下: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新中国幼儿教育发展概述、现代幼儿教育新观念、托儿所(早教中心)的保育和教育、 幼儿园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的游戏与指导、 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 学前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与发展、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与发展、学前儿童想象与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