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正文

小学分数应用题七种类型?

小学分数应用题七种类型?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小学近似数应用题急,给我七道应用题!马上?

五年级应用题(1)

1. 小红身高是156厘米,小芳身高是1.52米,小红比小芳高多少

2. 5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吨油菜籽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3. 小明家离学校1.5千米,小南家离学校1千米60米,谁家离学校近 近多少

4. 一只非洲鸵鸟中约150千克500克,一头猪中约123.06千克,一只鸵鸟比一头猪重多少千克 再把结果写成复名数.

5. 一种播种机的播种宽度是3米,播种机每小时行5千米,照这样计算,2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顷

4,修路队第一天修了1.078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0.456千米,修路队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4,希望小学的同学修理桌椅节约了40.25元,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装订图书节约了多少元

5,小亮爸爸给他买了一套电脑桌椅,一张椅子的价钱是45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2.5元.一张桌子多少元

6,,运动会跳远比赛,小红的成绩是2.85米,小明比小红多跳1.25米,小红比小菊多跳0.23米.这次跳远比赛谁得第一呢 为什么

7,张庄小学的同学们修理桌椅花了40.25元,比装订图书多花了3.7元.装订图书花了多少元 (用方程解)

8,小虎早上从家到学校上学,要走1.3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发现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又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多少千米

9,苏果超市运来哈密瓜0.31吨,西瓜比运来的哈密瓜多2.75吨,两种瓜一共运来多少吨

10,张大妈装了一篮菜去农贸市场卖,篮和菜原来称得质量7.4千克,卖出一些菜后,她回家称得篮和菜质量3.6千克.她卖出了多少千克菜

11,三人进行60米比赛.刘明用9.6秒,李强比他慢0.5秒,赵亮比李强快0.2秒.他们三人的名

小学分辨率的计算公式?

明确回答:分辨率计算方法:

(X:长度像素数;Y:宽度像素数;Z:屏幕尺寸即对角线长度)

数学分数应用题技巧?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重点难点,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很多孩子都难以把握,致使失分率也比较高。  其实,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就要教孩子抓住规律,得出解题方法。总的来说,帮助孩子攻克分数应用题,家长从以下五个解题技巧入手。  一、字斟句酌  分数应用题很多时候容易产生“歧义”,所以家长要特别提醒孩子在审题时抓住关键句,找准比较的对象。  分数应用题中都有说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这些句子是应用题的题眼、解题的突破点。比如: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先把速度提高20%,再把速度降低20%,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分析:设定原来的速度为100%,提高20%后为120%,当再次降低时,是在120%的基础上降低,此时的20%是120%×0.2=24%。所以降低后是120%-24%=96%。  二、抓不变量  有些分数应用题数量变化多,分析难度大,不易列式计算。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变来变去,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变量。  对于这类分数应用题,家长辅导孩子解答时,要专注“不变量”,以静制动,使问题迎刃而解。比如:  有两桶水,第一桶水的重量是第二桶水的6倍,从第一桶取出12千克水加入第二桶,这时第一桶水的重量是第二桶的4倍,问第一桶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分析:两桶水的总重量总是不变的,但又未知,我们把它看作单位“1”的量。则“取前”第一桶占两桶水总重量的1/1+6=1/7,“取后”第一桶占两桶水总重量的1/1+4=1/5,第一桶取前取后差12千克占两桶总重量的1/5-1/7=2/35,故两桶水总重量为12÷2/35=210(千克),由此可求出原来第一桶水的重量为:210÷1/7=30(千克)  三、找准单位“1”的量  不管是简单分数应用题还是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中都有关键句,关键句中都有单位“1”的量,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条件。  一般来讲,单位“1”的确定有以下两点方法和规律:  1、关键句中分数前面有个“的”,“的”字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  如“甲的2/3是乙”,那么单位“1”的量就是2/3前面的“甲”;“乙是甲的4/7”,那么单位“1”的量就是“甲”;“乙的7/8相当于甲”,那么单位“1”的量就是“乙”。  2、关键句中“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  如“篮球比足球多1/3”,那么单位“1”的量就是比字后面的量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4”,那么单位“1”的量是篮球。  四、运用逆推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照从始至终的先后顺序去分析,很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陷入绝境。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进行逆推,便容易打开思路,顺利解题。比如:  倒一个油桶里的油,第一次倒出1/3后加入20千克,第二次倒出这时油的1/6多5千克,这时桶里剩下油95千克。问原来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分析:从最后条件出发思考:95+5=100(千克),即为现存油的5/6,故现在桶里有油100除以5/6=120(千克),再从第一个条件思考,120-20=100(千克),即为原存油的2/3,因此,原来桶里有油100÷ 2/3=150(千克)。综合算式:  ﹝(95+5)÷(1-1/6)-20﹞÷(1-1/3)=150(千克)  五、利用假设推算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题中所给条件直接去思考,就难以找到解题方法,如果在解题时先假设一个主观上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题目里数量关系推算,所得的结果发生与题目条件不同的矛盾,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找到正确的答案。如:  李家村修一条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多10米,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4少5米,还剩下282米没有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分析:假设第一周修的恰好是全长的2/5,这样第一、二周修后剩下的282米中就要增加10米;假设第二周修的恰好是全长的1/4,这样第一、二周修后剩下的282米中就要减少5米,于是条件变为“”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4,还剩(282+10-5)米没有修。把这条路全长看作单位“1”,那么(282+10-5)的对应分率就是(1-2/5-1/4)。于是列式为:(282+10-5)÷(1-2/5-1/4)=8201(米)  六、通过变换条件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可以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将题中某些已知数量转换成与之有关联的另一个量,使其成为一个较为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如:  有两个钱罐,如果从第一个钱罐里取出15元放入第二个钱罐,这时钱罐里的钱正好是第一个钱罐里钱的5/7,已知第二个钱罐里原有钱35元,问第一个钱罐里原有多少钱?  分析:这道题可以转化为熟悉的“归一”问题。题中的5/7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把这时第一个钱罐里的钱平均分成7份,这时第二个钱罐里的钱占其中的5份,这5份共35+15=50(元),则每份是50÷5=10(元),因此,这时第一个钱罐有钱10×7=70(元),那么第一个钱罐里原有钱70+15=85(元)。综合算式:(35+15)÷5/7+15=85(元)  解答一道题目,通常方法不是单一、固定的。所以家长要告诫孩子,解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或择优选取最简捷的解答方法。

小学六年级奥数应用题?

小明和小花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在距乙地200米处相遇。相遇后他们俩继续前行,各自到达对方的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甲地300米处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距离。

高数几个学分?

大学数学学分是几个是要看专业,以及具体是哪个课程的,比如理工科的高等数学,学分就比较多,一般是6个学分,而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一般是3到4个学分(理工科专业要学的数学课程是比较多的)。

文科有的大学也要学数学,不过是文科数学,学分也不多,一般是2到3个学分

小学数学应用题?

就来问题是考察孩子们对于数量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法:小猴子两次去买桃子,第一次得到了五个,钱剩下2元。第二次得到了三个,钱剩下八元。两次相比较,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得到了两个桃子,多花了六元。那么一个桃子是不是要用三元才能换到。这样逻辑思维准确,向孩子传达的意思明显。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子分母应用题?

八分之一,第一次用了二分之一,把彩纸平均分成二份;第二次又用了剩下的2分之一,把彩纸平均分成四份;第三次又用剩下的二分之一,把彩纸平均分成八份。

小学分几次班?

两次

小学一般分两次班,二年级的时候分一次班,然后是四年级的时候分一次班,分班也与所在的学校有关,有的学校可能一到六年级都不会分班,有的学校有可能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都要分班,但是大多数都是二年级和四年级分一次班,因为这两个年龄是年龄的分层。

实验小学分数?

这个不急,成绩会发下来的,不要急。

如果你实在很着急就查询一下官网看看有没有,或者打电话问一下老师,打电话问是最快的办法,你的老师一般是最先了解到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