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写作特点有哪些? 广播新闻评论有何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哪些?

写作特点又称“写作特色”,“写作手法”。写作特色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个性和特殊之最。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表达的基本方式有五种就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最基础的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衬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修辞手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方法。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种之多,我们熟悉且常用的有十几种。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广播新闻评论有何写作特点?

第一类:是我们最常见的消息,如报纸上的本报讯、广播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电视节目中的新闻联播。消息类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迅速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闻。刊发篇幅和播报时间都很短,观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大量的信息。

第二类:是专题类节目,这类节目的话题一般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报纸上的新闻背景分析、广播中的广播讲话、电视节目中的焦点访谈等。这类专题节目在动态新闻的基础上又做深入详尽地报道,因此占用的版块大或时间长。

第三类:是新闻评论类节目,如报纸和广播中的评论、评论员文章,电视讲话和电视评论等。

特点:时效性、现场性、纪实性、综合性、贴近性、接受的随意性

爱的教育写作特点?

其写作特色在于他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与思想。全书采用日记体形式,更具真实感,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灵也更能为孩子们接受。

传统媒体新闻写作有什么特点?

传统媒体写作特点

全民写作热潮的出现得益于互联网。其实,在写作历史进程中,每出现一种新的写作媒介,都扩大了写作的范围和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写作的发展。

(一)纸媒写作特点

由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纸媒写作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写作模式。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是纸媒写作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特点与要求。纸媒写作以有形的纸张为载体,主要利用单一的视觉效果,换句话说,就是用文字表情达意。在各种写作文体中,多数文体都可归入纸媒文体。人物的言行举止、事件的详尽过程、四季美景、思维的逻辑推理过程等,都依赖作者用文字具体化、画面化、深刻化。因此,不管是为报纸写作,还是为杂志、书籍写作,作者都必须熟练、自如地驾驭文字,深入挖掘文字的深刻性和内蕴,思维缜密、用语规范、表达严谨、形象,其作品方能跨越时空,经得住岁月的磨炼和历史的考验。

(二)广播写作特点

广播是有声语言交流,但不再是面对面的即时交流,而是通过电波广泛传播。所以,广播稿或广播剧的写作特点就是口语化、通俗化,以营造出一个真实自然的谈话氛围,让听众易于理解、消化。语句简短,句子成分尽量完整以减少歧义,帮助听众在稍纵即逝的语音传播中及时抓住信息、准确理解语义。

(三)影视写作特点

文字、声音与画面三者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利用声音和移动图像扩大信息,大大增强了画面感和现场感。

广播和影视写作看似使文字的作用弱化了,但实际上文字写作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广播剧、影视剧的剧本写作,都是以文字写作为基础,新闻报道稿件、剧本的故事和人物对白都是作者首先构思酝酿后完成文字稿。除了文字表达准确外,作者要在充分熟悉、掌握广播、电视、电影的媒介特点的基础上,既保证写作语言的口语化、通俗化,还要充分发挥视听优势,将文字与声音以及文字与声画有机结合,写作的难度不言而喻。

申论写作有哪些特点?

作为一条上岸十年的老鱼来说,看到有关申论的提问都备感亲切,让人想起夜里挑灯奋战的日日夜夜。

申论的写作,“稳中求胜”必然是比“出奇制胜”更靠谱的战略。这里就详细谈一谈,申论考试的大作文,如何做到稳中求胜。

1.“稳”字当先

复习申论,应先仔细研读几套真题,及其答案,不计时间,认真咂摸体会申论答题的文字风格,熟悉“申论用语”。

大作文写作更是如此,作为占答卷40%分数的800字,必须要先求“稳”,保证基本分,不可唐突冒失。

2.把握要点

一是,结构务必完整,有标题、开头、结尾和中间论述部分,结构的每个部分特征鲜明,比如最后一段结尾,就要写出结尾的样子,不要让人家以为你还论述得意犹未尽。

二是,提出的论点要明确、深刻、具体,并且是站在政府的工作立场,客观公正、切合实际、符合主流。这一点非常重要、重要、重要!论点,一定要唯一确定、斩钉截铁。千万不能为显得含蓄有底蕴而故弄玄虚,走“高大上”的“飘渺”路线,也不能扭扭捏捏,“千呼万唤始出来”,自己给自己挖坑。

三是,逻辑要清晰,文字要简明。文字应当有力、严谨、干练优美。这就是说你既不能通篇只使用大白话,也不能只为了语言而语言,弄一堆花架子。各种辞藻名词术语口号堆砌一番,也不过是语言驾驭不好的表现而已。

四是,论证手段要丰富。虽说是写风格相对固定的申论作为,但论证起来太单一,也会显得太单调了不是,阅卷老师看着这从头到尾一杯白开水也要打呵欠了。要求求稳,并不是说一点花样都不给你,正反对比论证、数字论证、举例论证、归纳推理等手段,想必你们的教科书讲了不少,好好运用起来就是。

3.凤头猪肚豹尾的框架结构

一般而言,考虑到字数要求、时间限制,使用5段的写法最为妥当。

第1段:引述背景+提出问题+亮明论点,论点必须清晰明确。接下来需要提出分论点进行论证,分论点一般为3个,因此,第2、3、4段结构为:提出分论点+缘由简述+论据/措施,分论点应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最后进行收尾,也即第5段,结构为重申议题+意义/展望。

主旨,逻辑,表达,贯穿于上述结构中。主旨就是论点,逻辑主要体现在分论点和篇章结构,表达体现为恰到好处的文字。

4.注意事项

一是,走出一个误区。很多人写作时,会不由地,写着写着就脱离材料了,或者认为重复原材料中的内容不好,可以避免。这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意识地引用材料中的语言、例子。比如使用原材料中的例子作为某个分论点的例证,就不错呀。当然你也不要通篇重复原材料内容就好啦,重点还是要体现你自己的思想以及逻辑论证思维嗒。

二是,标题、开头和结尾很重要(尤其第一段是阅卷重点),尽量不要写的太普通,多下点功夫啦,这可是门面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卷老师在你的作文停留的时间,是平均数以上还是以下~

三是,严格遵守字数规定,千万不能少哪怕一个字,也尽量不要多太多。

四是,字迹清晰。这个岁数,也不指望你练字了,清晰就好,卷面整洁。自己练的时候呢,一定要亲自多写几篇作文,一则练习能不能表达出来,二则,嘿嘿,看看字会不会写,毕竟这个电子化时代,打字嗖嗖的,要真写可能要提笔忘字了。考场上不会写字,好尴尬呀~

掌握了以上干货,可为你申论写作的高分保驾护航。

文章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写作特点:是指文章在以上这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技巧、特点和效果。写作特点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写作特点也不同。例如: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特点: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二人称叙事法  【特点】  第二人称常用于书信,一般记叙文中很少通篇采用,但在叙述过程中,为了直接表达情感,在文章的某个局部,转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所表述的文章更加温馨,亲切。让读者更加感同身受。  3、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4、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5、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左传》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左传》“言事相兼”的叙事特点

  郭丹

  --------------------------------------------------------------------------------

  史传文学的萌生与形成,与史传文学的本体—史籍(即历史著作)的形成是紧密相连的。以史官簿录为记载形式的史书,就形式上说,从萌生到成熟,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史官簿录形式的书籍产生之前,对于人类自身的远古历史,有一个口头传说的阶段。人们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播祖先的功绩、氏族部落的滋生繁衍以及与

  大自然做斗争的种种传说。这些历史传说与后来的史书还有很大的距离,然而它已经孕育了史传和史传文学的因子。我们从后来的史书中还能看到远古历史传说的吉光片羽。作为史学意义上的史籍,则应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有了文字,才有可能将历史传说和历史记忆物化为物质形态——史籍。推论古代史籍,应以《尚书》、《春秋》为最早。

  《尚书》和《春秋》,一为记言,一为记事。言事分记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古代史官分工之细。史官不同,职责各异。其二,与当时的书写工具有关。在书写工具还相当简陋的情况下,只能以简要为主。其三,更重要的是,与史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有关。在《尚书》和《春秋》的时代,尽管人们已意识到社会历史的变化,然而,像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那样纵览古今、包举宇内的宏阔壮伟的历史观还未形成,因此,它局限了史家审视历史的广度和深度,结果只能是“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出现了言事分记的现象。无论是《尚书》或《春秋》,单一的记言或记事,二者共同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历史发展的主体——人。

  然而历史是在不断发展的。用刘知几的话说,即所谓“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前史之所未安,后史之所宜革”,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吸收记言与记事两种体制之特长,而又可以克服二者之不足的“言事相兼”的历史著作必然出现,这就是成书于战国初年的历史杰作《左传》。《史通·载言》篇说:“左氏为书,不遵古法,言之与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古法”即指言、事分记的原则。《左传》作者摒弃了单一的记言或记事的成法,博考旧史,广采佚闻,集记言与记事于一身,展现了春秋时期240多年的历史,以“言事相兼”的崭新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言事相兼”的记史叙事方法,与以往的历史著作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正如梁启超所指出的:

  “第一,不以一国为中心点,而将当时数个主要的文化圈,平均叙述。第二,其叙述不局于政治,当涉及全社会之各方面。对于一事典章与大事,固多详叙;而所谓琐语之一类,亦采集不遗。故能写出当时社会之活态,予吾侪以颇明了之印象。第三,其叙事有系统,有别裁,确成为一种组织体的著述,对于重大问题,时复溯源竟委,前后照应,能使读者相悦以解。”(《中国历史研究法》)

  这不但是《左传》的叙事特色,也说明其作者已经有意识地从某种历史联系的角度来统筹规划,取舍剪裁以编撰成书。这一点,不但是史家在著史方法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史家在审视历史与把握认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进步。《左传》这一历史巨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标志着史传文学的真正形成。

  在记事方面,《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大量的历史事实,作者将这些历史事件具体化,不但增加了事件情节,甚至丰富了许多细节描写。在《春秋》中寥寥几个字的事件,在《左传》作者的笔下,常演绎成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如《春秋》中的“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齐崔杼弑其君光”(襄公二十五年)、“楚子麇卒”(昭公元年)这些简略记载,在《左传》中却是一篇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的诸侯宗室内部斗争故事。在记言方面,《左传》保存了大量的各国史书留传下来的文告、训辞,有的变成了历史人物的语言。此外,作者还增加了许多绘声绘色、声口毕肖的人物口语描写。《左传》是一部记载“君国大事”的史书,“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是其中却记载了众多的家庭轶事,还有数量不少的神怪灵异之事。所以,左氏的叙事最富特色。刘知几说是“左氏之书,叙事之最”。(《史通·模拟》)刘熙载也说:“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

  《左传》“言事相兼”的另一鲜明特点是善于写人,善于生动地描绘历史人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人物性格。这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是一次质的飞跃。像子产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在《春秋》中几乎不著一字。而《左传》对子产的思想、道德、学识、行事、辞令乃至才情风貌,都有细致生动的描述。作者通过子产这一历史人物具现了春秋中期郑国与诸侯国的历史,子产这一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左传》作者总是尽量避免简单平板地记载历史事件而采用故事化的手法,从言论和行动的立体把握中去描写人物。这样,不但写出历史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细部,也写出了历史的深度。

  西方一些历史学家反对采用自然科学或社会学、经济学那种“科学式”的或“法则归纳式”的表达方法,而提倡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个别描述”的方式,并且强调运用修辞学的艺术和叙事性的体裁,写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历史著作。他们甚至认为历史学应该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其实,中国文学强调文史结合,与西方学者的主张正不谋而合。我国的历史著作《左传》、《战国策》、《史记》,何尝不是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即以《左传》一书而论,它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创造了富于魅力的精练流畅的语言,又善于渲染故事情节,善于对人物作细致入微的描绘,还能揭示出人物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包括战争,都能曲尽其详,写得引人入胜,无疑是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散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为形散神聚,看起来段落比较多,而且所罗列的材料松散,但是共同去为了一个中心服务。

通讯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一 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 通讯的种类: 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三 通讯稿的语言特点:  (1)真实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 (2)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 (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四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 (1) 确立明确的主题; (2) 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 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通讯稿的结尾 (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 (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 (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 (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 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2)写好人物; (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2)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 3)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小学散文写作特点有哪些?

散文的特点有三: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