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教的知识推荐好书有哪些
关于早教的知识推荐好书有哪些,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多家长都是非常看重的,这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方法,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关于早教的知识推荐好书有哪些。
关于早教的知识推荐好书有哪些1 1、孩子,你是最好的
这则仔本书不是让家长教孩子更好的合作,如何让孩子更加听自己的话,而是教你如何增强自己,与孩子认识自己,如何获得幸福的能力。能够帮助家长培育出内心安静且有力量的孩子。
2、特别耐心特别爱
这本书是从教育心理学博士的角度出发,为读者讲了36套儿童情绪教育课,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里面是图文结合案例,非常的鲜活,让很多的家长受益匪浅。
3、蒙台梭利读懂孩子敏感期
这本书主要是告诉新手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不同阶段的敏感期,早期教育与其逼着孩子学习,倒不如让孩子按照自己内在的导师指引自动自发的去学习,这样才会让他们更加快乐。
不同书籍里面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家长们可根据孩子的月龄,需求等来选购书籍,然后再教导孩子。
关于早教的知识推荐好书有哪些2 幼儿睡前好故事(0—3岁)
在孩子还是宝宝的这个阶段,宝妈们可以给他买这套《幼儿睡前好故事》,它是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总共包含四本,内容丰富、故事精彩,里面还跟随剧情搭配有好看的彩色插图,更便于宝妈们一边讲、一边指给宝宝看。
非常适合作为宝宝早期的“益智启蒙之友”。此外,这套故事中主人公众多,有小蜜蜂、小狮子、小兔子等等,在睡前,由宝妈们讲给宝宝听,更有利于帮助他认知世界、亲近自然啦。非常适合宝宝早期的益智启蒙哦。
我能表达自己系列(4—6岁)
等宝宝再大一些,只是简单的小故事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了,这时,宝妈们就可以选购《我能表达自己》这个系列的书了,它其中包含《我不哭闹,把话说清楚》、《我不乱发脾气,好好说话》等等,全套总共八册。
一本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内容精彩丰富、引人深思,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坚强、独立、自信的性格。另外,其中每本书内还设计了一些亲子小游戏,更方便家长进行教导活动啦。
中华成语故事(7—10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个“成语”都有着历史的痕迹、蕴含着独特的教育意义,所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如果想让他更好的了解本国的历史,这套书必不可少。
这套书总共四本,主要分为启迪篇、励志篇、道理篇和智慧篇,其中每个成语故事都浓缩着一段历史,不仅有利于增强孩子的知识储备、提高日常写作能力,更能让他在读写的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做一个不忘本的中国人。
关于早教的知识推荐好书有哪些3 十本儿童启蒙教育书籍
1、《少年文艺》:创刊于1976年,从未更名,从未中断,38年来为中国的几代少年提供着优质的文学阅读。
2、《男孩的冒险书》:荣获2006年英国国家图书奖,版权行销全球35个国家,畅销1500000册。轰动全球、欢迎的杰出男孩成长读本。
3、《皮皮的鲁和鲁的西西》等郑渊洁四大名传系列:崔永元说:“郑渊洁是中国的童话作家”。先不管这话是不是客观全面,郑渊洁的童话确认是陪伴了几代中国孩子的成长,也许很多年轻的父母朋友也是看着皮皮的鲁和鲁的西西长大的。他的故事语言简单,但很生动,到处充满了小乐趣。对于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很有帮助,也可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与生活面。
4、《绿山墙的安孙蔽汪妮》:这是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几个世纪以来的经典。并姿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女孩的成长过程,平实中温馨感人,她的身心,她的敏感,她的虚荣,她的骄傲,孩子读了都会受到触动。
景色描写很细腻,让人读过之后倍感心灵平静,不光是适合孩子看,同样也适合成人看。有读者说:比较中国小孩与安妮的成长历程,让人觉得无奈,中国小孩错过了太多太多~其实做真实的自己,是件多么快乐和伟大的事。
5、《海蒂》:我在看国外推荐的这个年龄段的榜单时,这本书几乎无一例外被入选。这个无比可爱、充满爱心的海蒂海蒂已经是瑞士的“代言人”了。作者约翰娜·斯比丽通过对乡村与城市,穷人与富人,大人与孩子的描绘,展现出一幅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人们互爱互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胜景。自然、淳朴、动人。
6、《那份温暖永不散去》:这是日本作者岩濑成子的代表作,描写了小波如何从自卑变得自信,如何从孤独变得开朗。故事中两个平凡的孩子跨时空的交流描写得细腻感人。很多家长希有类似小波母亲的教育观念,本着对孩子负责的原则,强加于孩子一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桎梏了孩子的发展。所以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家长。
7、《35公斤的希望》:这是一部真实的小说,说的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找到自己的未来。这个孩子成绩差,但动手能力强,故事里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没有引导孩子,只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的爷爷对孩子不离不弃。这本书无疑是一面冷峻的镜子,也是一个无情的拷问:教育到底是什么?
8、《山居岁月》:这是一本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的探险小说。讲述了一个男孩学习在野外独自生活的故事,那些渴望出外冒险的青少年一定会喜欢。里面有城市小孩没有经历过的历险,没有见过的各种自然及动物,及与这些动物如何相处。比较适合男孩子。
9、《手斧男孩》:这套书檩子推荐过几次,也看到Kiddo上好多孩子在读。这是一本纽伯瑞文学金奖作品。讲述了一个13岁男孩的冒险故事,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有出现的森林生活的场景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看起来格外真实、过瘾。此外读完一套书还能让孩子理解很多野外求生的技巧,男孩会比女孩更感兴趣。培养男孩子的勇气,首推这本。
10、《太阳溪农场的丽贝卡》:这本书被纽约国家图书馆评为“人生励志之书世纪第一名”。书中的女孩算不上十分美丽,也算不上高贵、完美,她活泼好动,浑身上下散发着快乐的气息,她每时每刻都想着给别人带来快乐。
纽约前市长说这本书建立了整个的美国精神——乐观、积极、开朗、友善,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告诉孩子,如何面对一个陌生的新环境,这不取决于这个环境本身如何,也不取决于这里的人对你如何,而仅仅取决于你的生活态度。
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1、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表现在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父母从生活小节到思想品德,没有一件是小事。家长会说谢谢,孩子自然也是懂礼貌的;家长会在公交车上让座,孩子自然也懂得尊老爱幼;
爸爸会分担家务,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也会主动做家务;家长会准时完成工作的,孩子自然也会按时完成作业。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权威,更是孩子言行的提供者,是孩子学习的参照。所以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
2、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
现在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报各种补习班、为孩子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还要时刻盯着孩子完成才罢休。但是盯久了就会发现孩子好像并不会主动去做,尤其是没有兴趣的事情,别说主动做了,连被动做的都很艰难。
其实,对于这些技能、兴趣,更多的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兴趣,人不管在任何年纪都有自己的心之所向,尤其是在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他们往往会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不要觉得看蚂蚁搬家是无所事事,也不要觉得只有会弹钢琴才是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兴趣、爱好也是独一无二的,一个长久专注于自己爱好的人,自然也会在这方面精于他人。
3、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家庭教育往往存在两种极端,要么过于溺爱,要么过于严苛。每一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有人觉得孩子是宝贝,要事事顺着,不能让其受一丁点委屈,也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这两种方式都过于极端了,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过于宠爱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动手机会,学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容易让孩子形成无法无天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纵容孩子的懒惰或者强横;
但是教育孩子过于严厉,一点失误就动辄打骂,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会成为唯唯诺诺、自卑又敏感的人,要么会极其抗拒家庭,甚至是有暴力倾向。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爱要有方、严要有度,多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创造,但也要及时批评纠正错误行为。
教育孩子的方法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
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