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势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初起阶段:通常固体物质燃烧时,10-15分钟内,火灾的面积不大,烟和气体的流动速度比较缓慢,辐射热较低,火势向周围发展蔓延比较慢,燃烧通常还没有突破房屋建筑外壳。
2、发展阶段:燃烧强度增大、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扩大,为控制火势发展和扑灭火灾,需一定灭火力量才能有效扑灭。
3、猛烈阶段:燃烧发展达到高潮,燃烧温度最高,辐射热最强,燃烧物质分解出大量的燃烧产物,温度和气体对流达到最高限度,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强度受到破坏,使其发生变形或倒塌。
4、衰减阶段:随着可燃物燃烧殆尽或者燃烧氧气不足或者灭火措施(洒水或者化学灭火)的作用,火势开始衰减。
5、熄灭:当可燃物烧完或者燃烧场地氧气不足或者灭火工作起效,火势最终熄灭。
人类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从猿人到现代人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1.早期猿人人类发展历程中最初阶段的代表。生存于更新世早期,距今300万-150万年左右。最基本的进化特点除能直立行走外,且能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从体质特征来看,它与南方古猿虽有许多近似之处,但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已经会制造石器。属于这类具有代表意义的猿人化石,主要有1470号人、能人和元谋人。
2.1470号人早期猿人化石。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卢多尔夫湖东岸发现,有头骨和肢骨。生存于距今200-280万年前。头骨的形态结构既有进步性又有原始性。脑容量约为700毫升。肢骨已与现代化相似,能够直立行走。在发掘地附近还发现有大量的动物公石和南方古猿粗壮种化石。一方面说明他们当时已经能够在湖岸一带狩猎,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曾有一段时间和南方古猿粗壮种共同生活在一起。
3.能人根据已发现的化石所处地层的年代测定,约生存于距今180万年,是1960年起陆续在东非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韦峡谷发现的。它的头骨壁较薄,眉嵴不明显,平均脑量637毫升。从其上肢骨可以看出,它的结构虽不如现代人完善,但已能直立行走。同时还发现不少石器,如用砾石打制的砍砸器。该地层中还发现有被宰杀的动物遗骸,说明它们已能在一个较广泛的地区内狩猎。
4.元谋人即元谋直立人,早期猿人化石。1965年于我国云南元谋那蚌村的下更新统上部地层中发现,是我国南方首次发现的早期猿人化石。计有门齿二枚,呈铲状。据古地磁方法测定,约生存于170万年前。
5.晚期猿人人类发展历程中第二阶段的代表,即通常所说的猿人。生存于距今150万-20多万年前,地质年代的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晚期猿人两足能完全直立行瞳,脑容量更大,制造的工具也更进步,并已会使用天然火。主要包括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和爪哇直立猿人等。
6.蓝田人即蓝田直立人,旧称蓝田猿人。1963-1964年在我国陕西省蓝田县发现,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生存于五六十万年以前,地质年代的中更新世早期。发现的化石有头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和十余枚牙齿。蓝田人的头骨壁的厚度,超过北京猿人的相当部分的存度,前额低平,眉嵴粗壮,脑容量估计为780毫升,头骨高度甚小。这些特征说明蓝田人比北京人更为原始。同时不安现有旧石器时代初期类型的刮削器、石片、石核等。
7.北京人即北京直立人。世界著名的晚期猿人化石,旧称北京中国猿人。1927年,首次在北京西南48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上的一个山洞内发现了第一颗牙齿。1929年12月2日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出第一个头盖骨。1927-1937年共发现头盖骨5个,还有头骨碎片及面骨、下颌骨、肱骨、股骨、锁骨等以及牙齿147颗。但这些珍贵标本于抗日战争时期在几个美国人手中弄得下落不明,至今还未找到。1949年以来至今又陆续发现了丰富的北京人化石。如果把前后的发现都计算在内,总共得到了属于40多个包括男女老幼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其头盖骨形态结构与猿类接近,下颌骨则与人类近似,四肢骨基本具有现代人的形式。由此可以说明,人类最初由于双手从事劳动,肢体首先发达,脑和头面随后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北京人能直立行走,群居于洞穴中,过采集和狩猎生活。使用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还有一些经过制作的骨器等。洞穴内有残留的木炭、灰烬、烧骨等遗迹,说明北京人已会用火。近年根据多种方法测定,北京人约生存于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
8.爪哇人又称直立人。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晚期猿人化石,旧称爪哇猿人。1891年前后在爪哇中部梭罗河边的特里尼尔发现。生存于距今70万-50万年,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臼齿二枚,左侧股骨一根。其主要特征是颅骨低平,额骨倾斜,眉脊呈屋状,脑容量约900毫升。从这些化石的形态特征分析,说明爪哇人介于猿与人之间。1936-1941年又在特里尼尔附近的桑义兰一带陆续发现了一些爪哇人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
9.早期智人也称古人。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第三阶段的代表,即猿人向新人过渡阶段中的古人类化石。他们比北京人、爪哇人更为进化,生存于一二万年前-5万年前,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晚期。此类化石在欧、亚、非三洲的许多地方都有发现。最早是于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附近的洞穴中发现,故在人类学中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或简称“尼人”。在我国广东马坝、湖北长阳、山西丁村也有发现。其中较重要的是马坝人。
10.尼安德特人一种古人化石。最早于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尼安德特河谷附近的洞穴中发现,有头盖骨一具和若干块体骨。其体质特征主要是额骨向后倾斜,眉嵴发达,脑容量较大,约1,230毫升。虽较猿人进行,但仍保留了一些猿人的性质。
11.马坝人一种古人化石。1958年发现于广东韶关市马坝乡狮子山的洞穴中。生存于十余万年前,地质年代的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初期,发现的化石为一具不完整的头骨,形态特征是额骨向后逐渐倾斜,较现代人为低,但高于北京人;眉嵴粗壮,眉嵴之后的额骨部分明显后缩,类似猿人;鼻骨和猿人及尼安德特人相近似,而比现代人宽阔;头骨壁薄,与尼安德特人相似。
12.长阳人我国古人化石。1956年发现于河北省长阳县西南下钟家湾村一个称为“龙洞”的石灰岩洞穴中。计有一件不完整的保留有第一前臼齿和第一臼齿的上颌骨,以及一颗单独的左下第二前臼齿。生存的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
13.丁村人我国古人化石。1954年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生存的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的早期。发现的化石有属于同一个体的3枚牙齿;一为上内侧门齿,一为上外侧门齿,另一为下第二臼齿,全是右侧的。其结构有原始性,但齿冠和齿根均比北京人细小。同时发现有伴生动物和大量石器。
14.晚期智人也称新人。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第四阶段的代表。出现于距今五万年以内。形态特征已很像近代人,属于古人的后裔。属于这一阶段的新人类型的化石,在亚、非、欧和大洋洲广大地区均有发现。最早于1868年在法国克罗马农岩棚中发现,故把这一阶段的新人类型的公石常称为克罗马农人。在我国,也发现了许多新人化石,如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等。根据研究认为,现代各主要人种都是从晚期智人开始分化出来的;从克罗马农人和柳江人的形态特征来考证,有人认为前者是近代欧洲白种人的祖先,后者是现代黄种人的祖先。
15.克罗马农人新人化石。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省莱塞附近岩棚中发现,出土的化石至少包括5个个体,脑容量1600毫升左右。约生存于4万年前。为欧洲人种的古代代表者。与现代欧洲人不同的是其面部宽阔,眼眶较低,头骨较粗壮。从广义来说,克罗马农人是旧石器时代新人的总称。在克罗马农人所居的洞壁上绘有很美的图画,画中有猛犸、野年呼驯鹿等野兽,还画有人类用引箭狩猎的图形。
16.柳江人新人化石。1958年在广西柳江县通天岩旁的一个洞穴中发现,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发现的化石计有一个头骨(缺下颌骨)及部分体骨和肢骨。柳江人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新人化石,具有黄种人的特征,可以说是近代黄种人的祖先。
17.资阳人新人化石。1951年在四川省资阳县城西黄鳝溪发现,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发现的化石为一较完整的头骨,虽仍保留着若干较原始的性质,但基本上和现代人相似。
18.山顶洞人新人化石。具有黄种人的特征。1933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内,故名山顶洞人。出土的人类化石,代表8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他们的相貌已和现代人基本相似。生活于距今18,000多年前。从出土的器物来看,说明当时他们不仅会磨制石器和骨器,而且已掌握了钻孔技术,会制造骨针来缝缀兽皮,把兽牙、骨管、蚶壳等穿孔,做成各种装饰品。解放前所发现的山顶洞人的全部化石,亦于抗战期间在几个美国人手中弄得下落不明。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知觉运动阶段、预智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正式操作道计算阶段。
特点:发展的阶段不是一个间歇的跳跃,而是一个渐进而连续的变化。
四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感性操作阶段(出生后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只有行动的智慧,而没有表现和操作的智慧。他们依靠感知运动的方式来适应外部环境。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行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能期——习惯期——智力活动萌芽期。孩子出生的第一个月只是一种遗传的反射形式,通过第二阶段的习惯形成,一些单一的反射行为被整合和联系起来。大约9个月到1岁左右,最初的知觉运动智能开始出现。
预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和思维的集中。他们的判断仍然受到直觉的限制。
具体操作阶段(7 -12岁):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开始心理操作,并根据动作形式对头脑中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转等可逆操作。
虽然处于特定操作阶段的儿童在推理、解决问题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处于操作前阶段的儿童,但他们的思维仍然是有限的,抽象的语言推理不能进行,这离不开特定事物的支持。
扩展知识: 正式操作阶段(12 -15岁):这一阶段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成熟思维,这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可以在头脑中分离形式和内容,并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
交通景观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把城市道路景观的演变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封建社会的道路造景,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下的道路造景,封闭与自主发展时期的道路造景,开放与多元发展时期的道路造景,并通过对这四个时期道路的主要功能,形式,尺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幼儿依恋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无差别反应阶段(出生到3个月);有选择反应阶段(3到6个月);特殊情感缔结阶段(六个月到两岁);目标调整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民航安全管理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安全管理体系(SMS)是航空安全管理发展的最新管理模式。纵观航空安全管理的发展,航空安全管理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 世纪70 年代之前的技术致因理论。
那个时期飞行事故主要是由于机械和不安全飞行规章制度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管理的特点是对机械设备等硬件进行改进;基于事故识别和分析飞行器的缺陷,并努力进行建章立制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硬件设备可靠性大幅地提高,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由此造成的航空事故率也逐步降低。
第二阶段:是人为因素研究阶段。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事故所占比率上升到70%~80% ,而技术因素已逐步降低到20%~30% 。
当时航空安全管理的特点是改进人机界面,建立人员培训体制,完善各种规章和程序,优化机组管理(CRM),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
第三阶段:是组织系统阶段,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特点是研究组织和管理因素对事故原因的影响。
特别是90 年代以后,虽然飞行事故率保持在低水平的0.7~1.2 百万飞行小时之间;并呈现稳定趋势,但随着世界航空运输量的高速增长,飞机事故的绝对数量仍会增加。
信息安全的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信息安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保密通信信息为主以及以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主的信息安全阶段; 全面动态防护、检测、响应、恢复等整体建设为主的信息保障阶段; 以信息体系为主、基于硬件和信任链构建可信系统的阶段。 阶段是中国词语,读音是jiēduàn,表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区间段落。
火灾的发展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火灾熄灭阶段
1.初起阶段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这时火灾好象在敞开的空间里进行一样
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火灾发展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
根据初起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为此.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的火火设备。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初起阶段也是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就很危险了。初起阶段时IRl持续越长,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火灾和灭火,并有利于人员安全撤离
2.全面发展阶段
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火灾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问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问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人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轰燃是室内火火最显著的特征之.它标志着火灾全Ifii发展阶段的开始,对于安全疏散IN言。人们若在轰
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则很难幸存
轰燃发生后,房问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度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并出现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可达1100(]左右。火焰、高温烟气从房NJ的开口大量喷出.把火灾
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着,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持续时问取决于室内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通风条件等
为了减少火灾损失,针对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特点,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选用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物的承重体系,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不倒塌破坏,为火灾时人员疏散、消防队扑救火灾,火灾后建筑物修复、继续使用创造条件。
3.熄灭阶段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的挥发物质不断减少,以及叮燃物数量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渐下降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BO%时,则认为火灾进人熄灭
阶段。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问内的全部可燃物烧光,室内外温度趋于一致,宣告火灾结束。
该阶段前期,燃烧仍十分猛烈,火灾温度仍很高。针对该阶段的特点,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倒塌破坏,确定消防人
员的人身安全,并应注意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蔓延
互联网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按计算机联网的地理位置划分,网络一般有两大类:广域网和局域网。 Internet网(因特网,许多人也称其为"互联网")是最典型的广域网,它们通常连接着范围非常巨大的区域。我国比较著名的中国科技信息网(NCFC)、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经济信息网(CHINAGBN)都属于广域网。 局域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例如:你所在的机关电大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个局域网,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之为校园网。局域网通常也提供接口与广域网相连。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计算机-终端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通信线路连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用户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内的终端键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分时访问和使用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通信线路回送到用户终端显示或打印。这种以单个为中心的联机系统称做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 在主机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用于处理终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预处理,这台计算机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处理机;在终端设备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终端通过低速线路先汇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线路将集中器连到主机上。
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ISO 制订了OSI RM成为研究和制订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各种符合OSI RM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
4、网络互连阶段 各种网络进行互连,形成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Internet为典型代表,特点是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一般经历了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和图式期(5~7岁)三个阶段。
1. 涂鸦期:也叫乱画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来。涂鸦实际上是儿童的感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无目的的手臂动作的练习。他们在涂画之前没有预想、没有构思,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运动快感,反映在画面上的是杂乱的线条。涂鸦后期,儿童绘画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图画。
2. 象征期:3岁以后儿童由于涂鸦的练习,已经能用手腕和手指画画,而且已经能够进行有目的的绘画活动了。儿童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以象征物体的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和意图。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
3. 图式期:这是儿童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地观察现实生活,用画来传达各种概念,创造出许多自己的独特的绘画方法,在造型、色彩、构图方面较之象征期有明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