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中国乡村教育家? 乡村教育家的借鉴意义?

中国乡村教育家?

赵叔愚

(1888-1927) ,赵叔愚,著名乡村教育家,原名崇鼎,字叔怡, 1888 年生,河南新乡人。 1908 年赵叔愚来南京进入汇文学院学习。 1918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科。 1922 年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乡村教育, 1924 年获硕士学位。

1924 年秋回国,任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教授, 1926 年春,为改进农民生活,亲至昆山、金坛的农村作社会调查,同年,任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手订该系宗旨与课程,提倡大学生下乡。

乡村教育家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乡村教育始终面向现代工业主义的需求,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导向,导致农村人才乡土意识淡薄,离农倾向明显,与乡村实际需求有所脱节。“过度工业主义”模式下乡村教育的阙如,并不是当前社会转型的独特现象,早在20世纪初期,现代新式学堂教育大规模嵌入乡村社会时业已发生。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走城乡共融、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农耕文明,兴盛乡村文化。这意味着我国正在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全面反思“激进现代化”的不足,决意消融城乡二元结构,弥缝工业主义教育对乡村的“伤害”。振兴乡村教育,非旦夕之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此过程中,历史的智慧不应缺位,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得失,在反思中不断前行。回望历史,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改造乡村教育,陶行知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教育试验,探索中国乡村教育的出路,对当前乡村教育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乡村教育家有哪些特质?

乡村教育家质朴,执着,能吃苦,坚强

教育家节子是谁?

筱田节子,1955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学艺大学教育系毕业,曾供职于东京八王子市市政厅

民命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谁?

主张为民命的教育目的论的教育家有:陶行知,杜威,弗雷德·诺思·怀特海,于漪,廖有庆。

相关资料: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用于描述高层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教育家可分为从事广义教育活动的“广义的教育家”和从事学校教育的“狭义的教育家”;从个人贡献领域可分为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教育事业家等。

37岁的教育家是谁?

史绍熙(1915年8月29日—2013年10月1日),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37岁的史绍熙担任省常中校长,直至1985年离职。在省常中百年历史上,他是任期最长、办学成果最多的校长,被陆定一誉为“中教专家”。也是最年轻的教育家。

提出,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谁?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简单的说,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一起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儿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儿童,要使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儿童心理。引证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现在教育的情形时的两句警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我们把它改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教育家是谁?

提出自然教育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

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爱生如子的教育家是谁?

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体现了爱生如子,育子如生。

乡村教育之父是谁?

梁漱溟被称为“乡村教育之父”。他致力于乡村教育理论与实验。梁漱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他的“乡村教育”观点有三种,①中国问题的原因:社会文化的失衡;

②乡农学校的设立;

③乡农教育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