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教育的定义是什么?自古以来,由人类的开始,有传承、有传播,教育就在进行着……有了文字,有了研究,也有了各种教育的定义。
“教育”这一词的汉语最早来源于《孟子》《尽心·上》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在古代“教”和“育”是分开的。《学记》中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中的“育,养子使作善也”;“教”传授,指点;“育”培养,培育。“教育”就是将知识,经验进行主动的或者被动的一个传授过程。
随着人类不断地进步,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对教育也有了与时俱进的解读。比较广为接受的名家观点有:
英国的斯宾塞(斯宾塞:19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教育独立议》:“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家、思想家):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我想这些观点我们不一定能完整的背下来,但多少都听到过、听说过。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是参加教师自各考试,无须倒背如流的去记这些定义。于我们老师们、于更多的家长和未来的家长,其实更多的是要去理解定义的本质,和如何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育,做好孩子的父母和老师。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社会的不断进度,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相比较以前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人成长过程中最为正式的教育。就像我们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在青少年时期,我们很多人都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年来,我们也看到一些现象,对应试教育的一些疑问也不断暴露出来。
其实,作为一个素质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很关注国外的教育发展。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教育最好的一些国家,例如芬兰,也知道在素质教育方面像日本、德国都有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做法。
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多余重视考试和升学,在人的综合素养甚至是一些创新素养方面涉及却很少。但幸运的是,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在发生变化,就像我们从事少儿财商教育的,也开始进入到一些学校的第二课堂、430课程,其实都是我们教育的进步。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希望能找到教育真正的本质。只有明白能教育的本质,才能找到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才能做出更多符合教育的好的课程和服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教育是以人为本。
在一些国家,提倡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动手实践。
不论是我们的应试教育也好,未来的新型教育也好,我想教育的本质从未改变。
教育都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实现自己!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
我说,人的本能是自我发展,教育只是那个指明灯,带领孩子找到方向!
苏格拉底: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
愿所有的孩子都在最好的年华被尊重、被爱护、被支持、被引导,愿他们都能做顺应人格发展的那个自己,轻松、愉悦、平衡、幸福!
教育也便不负使命!
嵌入型案例定义?
嵌入性案例意思是指系统默认的环绕方式,插入到文字层图形可拖动,但只能从一个段落标记到另一个。
健康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什么?
教育技术指在教育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20 世纪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扩大了教育、教学活动范围,提高了效率与质量。
1974 年,美国发射第一颗专用于教学的“实用技术卫星”,标志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人们进一步探索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的最新成果给发展教育技术带来的新课题。
教育案例撰写的格式?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案例标题: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案例内容。2. 案例背景:介绍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和背景信息,说明本案例的背景和相关环境。3. 案例描述:详细描述案例中的事实和事件,包括教育问题的出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相关人员的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4. 教育问题:对案例中出现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解释为什么是问题,其根源是什么。5. 教育方案:根据问题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解释其理由和目的。6. 实施效果:分析和解释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并对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对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影响等。7. 结论:根据实施效果,得出结论并简要概括案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8.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注明所引用材料的来源。
西方教育的优点案例?
优点:
1、注重个人自由,注重个人权利,社会多元宽容,有利于创新。
2、注重推理逻辑,喜欢抽象概念,喜欢量化,注重精确性,注重确定性,注重公理化。
3、注重累进式进步,重视人脑的局限性。体现在企业里,注重技术文件的分类和编写,注重制度的进化和细化,注重工作岗位的设计,权责对应,不会把人才当成通才使用。
4、有二元思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极端,敌视其他文化。
5、注重契约,对宗教虔诚,大多数人安分守己,不过多追求世俗成功,面对困难很容易屈服。
6、每个人都要独立奋斗,不能指望别人,也无义务帮助别人,年轻人不能啃老,老年人不能得到子女照顾。
缺点:
1、没有孝的回报,很多父母不愿对下一代的投资过多。
2、代际间关系平等,注重自立自主 ,精神独立。
3、只需为自己活着,不需考虑父母,亲友和他人。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关系对等,利益对等,付出与回报对应,都要对家庭有贡献。没有中国的大额彩礼风俗,没有男人要给女人花钱的文化,更不会女婿资助丈母娘。
4、众多集体利益无人负责,大家专注于个人权利和利益。
5、自由民主,打动人心,因为所有人都喜欢不受约束,不被压迫,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能有机会表达,别人也不强迫自己。但自由民主,一定有个适用范围,否则就会侵犯别人的权利,这个度很难把握,所以社会上必然出现各种冲突:议会吵架,民众游行,诉讼盛行。
6、平等和博爱在很多情况下,只体现在阶层内部,层级间缺乏流动性。
扩展资料
西方的核心文化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
欧洲的地理支离破碎,天然造成诸侯林立,又因为人数不多,共同决策并不困难,逐渐就形成民主思想。
单一诸侯物产单一,无法自给自足,加上海上交通方便,必然产生对自由贸易的需求,逐渐就会形成自由思想。
基督教输入后,欧洲人又接受了上帝的子民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思想。
案例警示教育的意义?
可以让党员干部以案为戒,严格要求自己,守好党纪国法的底线红线。通过身边的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可以有最直观最切身的体验,以便自己今后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开问题,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通过典型案例,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警示教育可以让党员干部以此为戒,做到防微杜渐,把问题及时扼杀于摇篮之中。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有的问题也许紧紧还在苗头阶段,只是倾向性问题,但是通过警示教育,可以及时让党员干部悬崖勒马,让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通过典型案例,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警示教育可以形成震慑,让党员干部以案为纪,可以严格约束自己、要求自己。警示教育可以让党员干部看到存在的问题,让大家能够感同身受现存的问题,以便自己更好的避免规避,把问题彻底根除于源头之中,让自己从思想、灵魂深处得到新的启迪,能够从新再出发。
开展警示教育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必修课,以案为例、以案促整、以案为戒,尤其是身边的案例更能让党员干部有更多的带入感,能够有切身体会,能够从中得到启示感悟人生,有效避免犯错误。
教育犯错学生的案例?
香港修例风波反映出教育犯错学生案例比比皆是。
教育案例怎样写?教育案例怎样写?
写教育案例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 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或目的,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设计有效的课程等。
2. 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情境,例如一次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一次成功的教学体验。
3. 描述该场景或情境,并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的人员、环境、时间等因素。
4. 分析该场景或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或挑战,并提出教育目标和解决方案。
5. 描述实施解决方案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6. 总结该教育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个人的反思和建议。
在写教育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结构清晰,文字简练,重点突出,表达准确,并且以客观、实际的事例为依据。
教育定义?
教育的定义方式决定着教育的定义内容。
从哲学认识论角度分析,教育的定义方式可以分为实在论定义方式和现象学定义方式。教育的实在论定义方式把教育当作一个已经完成的实体或存在者,教育定义是对实体的“符合”或趋近;教育的现象学定义方式把教育当作一个正在发生的存在,教育定义是定义者参与其中而生发出的对教育的认识。
前者是旁观式认识,它便于人们对教育进行深刻反思或理论言说;后者是参与式认识,它便于人们对教育产生实践认同和内心共鸣。时至今日,两种教育定义方式有相互靠拢的趋势,但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这种态势形成了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平衡和张力。其价值在于提醒人们,当秉持教育定义的一端时,不至于狂妄地不知或否定教育定义的另一端。
教育的定义,其通俗表达是“教育是什么”,它是认识、研究或实践教育的“第一道门槛”。[1]在众多的教育定义中,分析教育定义方式将比定义内容本身更为原本,[2]定义方式决定定义内容。
经典的教育定义方式一般采用逻辑学的思路,即“属+种差”的定义形式。例如,将教育定义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活动”是教育所归类的“属”,“有目的地培养人”是这个属中教育与其他活动的区别,也称为“种差”。经典定义方式保证了定义内容的严密性和可靠性,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教育定义,且传递的信息量相对有限。[3]随后,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富勒提出了教育语言中的三种定义方式——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它们大大拓展了日常语言中对教育的陈述,也是目前较主流的教育定义形式。但这种分类框架与丰富的教育陈述相比,仍有其局限性,不能涵盖所有关于教育的定义。
[4]为此,本文拟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提出一套新的教育定义方式分类:教育的实在论定义方式和教育的现象学定义方式。它们不仅可以兼容谢富勒的分类,而且可以继续拓展关于教育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揭示各种教育定义背后的认识理路。人文科学的发展总是用相对完善的观点替代不太完善的观点,并呈现出“迭代”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