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四节思考与习题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四节思考与习题答案?

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各种因素。

2.ABCDE【解析】以下所有的选项均为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3.ABCDE【解析】教学环境中社会环境涉及以下各方面的内容。

4.C【解析】在可逆性阶段,儿童倾向于把规则看成可理解的、可修改的。

5.ABCD【解析】高智商并不代表着高创造性是其必要条件。

6.E【解析】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7.ACE【解析】根据韦纳的理论,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8.ACDE【解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教育与教学指导。

9.D【解析】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130的儿童。

10.ABCDE【解析】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动作的形成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1.ACDE【解析】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有知识经验、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和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12.A【解析】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并于80年代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13.ABDE【解析】指导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和社会影响模式是心理健康辅导的模式。

14.ABCDE【解析】以下五种方式均属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

15.E【解析】雅各布松最先提出了紧张、松弛对照训练。

16.ABC【解析】操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其特点有客体性、外显性、展开性。

17.D【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观念的形成是在具体运算阶段。

18.BCD【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过程。

19.ACE【解析】伯莱恩、哈特和埃利斯是游戏的觉醒一寻求理论,该理论借鉴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贝特森是元交际游戏理论代表人物,拜登代克主张游戏的欲望说。

20.BCD【僻析】略。

21.A【解析】强化简单来说,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奖励或者免除惩罚。

22.D【解析】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会再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23.ABCDE【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24.BCD【解析】问题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定势与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5.B【解析】贾德在1908年做了著名的水下击靶的实验。

二、填空题

1.顺向

2.程序教学

3.114

4.适应

5.人格

6.图式

7.预测

8.真诚与同感

9.诊断治疗

10.操作定向

11.高原期

12.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13.愉悦性

14.操作性行为

15.序列性

三、辨析题

1.该说法正确。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2.该说法正确。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而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

3.该说法错误。评价的方式一般有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两种类型。在素质教育下,以奖励为主是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手段,如幼儿犯了错误,也需要一定的批评和惩罚,但处罚不可过度。

4.该说法错误。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因为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产生个体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副作用。

5.该说法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幼儿的学习不仅具有学生学习的特点,还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的。(2)幼儿学习注重真实经验和主动参与。(3)幼儿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2.【答案要点】(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3.【答案要点】奥苏伯尔认为,在新学习的材料正式呈现之前,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是必要的,因为这些引导性材料比新学习的材料更一般、更概括,能使新的学习清晰明了。这些引导性材料被奥苏贝尔称为“组织者”,它充当了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由于这些材料的呈现一般先于正式呈现的学习材料,故又称为“先行组织者”

4.【答案要点】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分别是:(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1、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17、18岁)。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1)提高幼儿道德认知的水平。道德认知是品德结构中的引导性要素,幼儿教育首先要通过道德直观,然后再通过言语讲解和说服的方法教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让幼儿明白应该遵守的规则是什么、应当怎样做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提高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水平。教育者必须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有感染力的、生动有趣的材料,通过讲故事、说儿歌、观察图片、看影视作品等形式,耐心地反复给幼儿讲解他们需要掌握的行为准则。

(2)培养幼儿健康的道德情感。教育者首先要体察幼儿的感受,尊重、信任幼儿,从而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其次,要保护和利用幼儿的同情心,以此为基础来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等的善良品质。另外,要保护幼儿的羞愧和内疚感,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控能力。

(3)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具体途径有:①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后果;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

2.【答案要点】(1)不断提高幼儿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幼儿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帮助幼儿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训练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第一,要帮助幼儿对问题形成正确的表征,如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问题。第二,要帮助幼儿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对问题情景、问题的目标要很好地把握。第三,要辅导幼儿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要突破原来的事实和原则限制。第四,训练幼儿陈述自己的假设及步骤的能力。

(3)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机会。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问题解决,应考虑问题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各种问题。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幼儿经常对平常事物进行观察,主动发现问题。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然后要求幼儿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和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包括?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探究影响人格形成及发展的因素及人格的发展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征。

目前主要还是采取质性的研究方法(Qu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例如观察、访谈、自我陈述、自由联想、投射及人格测验,对接受观测者的内心世界及人格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及评估,然后整理、归纳出一些人格典型,或者对一些非正常的精神状况及异常人格作出评估及判断,以便作出跟进及矫正冶疗。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护理心理学的任务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指导医护人员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好心理护理。

研究心身交互作用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护理心理学必须深入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对躯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揭示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医护人员只有认识并掌握了这其中的规律,才能自觉地采取恰当措施进行心理护理。

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加以运用,还应着重研究人在患病之后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反应。

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是?

学前教育:对出生至入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它的教育任务和要求是: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个性发展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和入小学的准备。

幼儿教育:是指教养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的教育。是我国学制的基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幼儿园:招收3—6岁的幼儿。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托儿所:招收1—3岁婴幼儿,并对他们进行教养的机构,托儿所以保育为主。

幼儿园的保教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说明,我国幼儿教育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始终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它强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承担着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的任务,在性质上属于基础教育。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的家长要树立大教育观,不能狭隘地认为只要在幼儿园学会了几首儿歌、会讲几个故事、会算几道题就是学到知识了,认为幼儿园只要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就不是好幼儿园,这是对幼儿教育狭隘化、片面化的认识,也是落后于时代的认识。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知识是永远学不尽的,只要孩子学会了学习,树立起了终身的学习观,能与人和平共处,遇到问题会解决就能应对未来的社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这时期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喜欢发问是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

1、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1世纪人们想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将越来越困难。文凭、家势、金钱将不再能保证你立于不败之地,个人的素质将决定一生的命运。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和商品经济而处于主导地位。企业的成败、国家的兴衰将直接取决于内部人员的素质高低。

但是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存在许多弊端,广大的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思想还存在不少的误区,很多的错误观念还很根深蒂固。比如: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其他;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除了学好书本知识以外再学些钢琴、电脑什么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等等。九岁的孩子因为考试成绩没达到母亲的要求而被母亲用棍子活活打死。北京一位即将赴美留学的青年李兵因为受不了父母的管教而亲手杀死了父亲和母亲。这些血淋淋的事例应该让我们仔细反省反省!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说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情商如何,也就是这个人的品德、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如何,这恰恰是目前教育所忽视的。而人们对于智力的认识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比如:认为懂得多就是聪明;学习的目的就是记住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等于智力等等。

一般认为智力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智力就是获得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真正的知识拥有者不再是背诵知识和掌握符号,而是能够不断地阐明未被前人所识别的问题的人,是能够不断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办法的人。传授知识不只是讲是什么,为什么,而要着重教给怎样做。就真正抓住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道理。(一个小孩,有人会叫他神童,但有人却说他自作聪明。一天,小孩来到河边,看到一个老翁在细柳下垂钓,在老翁的鱼箩里已经是满满的一箩,小孩很是喜欢,老翁看见小孩也很喜爱,决定将这箩鱼送给小孩,可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这箩鱼,那么你知道小孩对老翁说了什么吗?他对老翁说:“把你的鱼竿送我吧!”)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说的是传授给人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所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非智力因素以及智力的培养的关键时期在6岁以前,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到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早期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目前有种观点认为:真正教育儿童是上小学以后的事,小学以前只是让孩子吃好、睡好、玩好、身体好就可以了,他现在还不懂事,不必费那么多心思去教他,树大自然直。还有一种观点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小孩子学小学课程、学钢琴、学书法、学美术、学电脑等等,而不顾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行施教。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错误的。幼儿在这5—6岁前通过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爱好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如果放弃对幼儿的教育,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以后花加倍的精力和时间也不一定能赶的上来,而且一旦形成一些不好的品德和习惯,要想纠正就比较困难了。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则更有害,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的伤害,将影响他的一生。

2、幼儿的情商教育

①情商的概念

现代西方一些杰出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在人的智力商数以下,还存在着另一个超越人类智力的参数,即情商,也称情绪智慧,情商是人对自己的情感、情绪的控制管理能力和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交往调节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为此,推出的成就方程式为: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前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限度的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1)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3)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

(4)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5)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通过实验证明,在情商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情绪的控制力量是关键。

②情商幼儿的特点

较高水平的情商,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它是所有学习行为的根本。一项研究显示,要预测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标准,不是看小孩子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例如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好奇心,是否知道何种行为较恰当,并能克制不当行为的冲动……,这些都是情商的基本成份。一般来讲,高情商的幼儿都具有以下特点:

(1)自信心强: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不论什么时候有何目标,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决心去达到。

(2)好奇心强: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想弄个明白。

(3)自制力强: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时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善于抑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4)人际关系良好:指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在与其他幼儿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关心、喜悦、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破坏等)少一些。

(5)具有良好的情绪:情商高的孩子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许多研究与事实也表明良好的情绪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

(6)同情心强:指能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是培养爱人、爱物的基础。

③高情商幼儿的培养

有关研究表明,智商更多的是天生的,而情商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这或许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了。因此,情商的早期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情商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幼儿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家庭——情商发展的基石

家庭是幼儿学习情商的第一所学校。在家里,他们将学到许多基本信息知识,如他们的自我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觉,如何判读别人的情绪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研究显示,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的情感世界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想要孩子具有高情商,家长必须力争做到:

a.加强自身的情感训练,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基本的情商。

b.对孩子细心一些,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要懂得理解孩子的感受,努力去了解引起孩子情绪不佳的前因后果,进而协助孩子以适当的方法抚平情绪。

c.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促进其情商的发展。

(2)幼儿园——情商发展的关键

作为幼儿的直接教导者——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高情商方面应做到:

a.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每天都应带着高昂情绪走入幼儿园,给幼儿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的渲染。

b.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千万不要偏爱其一个或某部分幼儿。根据研究,忽略比虐待更糟糕,被忽略的幼儿易冲动,看问题偏激等等。

c.要积极地,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好奇心,这不仅是情商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

四、家长应怎样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教育,它是家庭、社会、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况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家长应配合幼儿园做好以下工作:

1、学会赏识孩子

有位教育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不是天才就一定是家长和老师的问题了,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地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有爱就有希望,有尊重就有自信,有信任就有发展。大数学家陈景润,从小沉默寡言,不爱运动,上学时在班上处于中上游水平,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尽管在别人眼里,他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在父亲眼里,儿子是最棒的。由于陈景润喜好思考和阅读,父亲总是尽全力满足他,给予他并不豪华但却朴实的奖励话语。正是父亲对他这种沉默思考、乐于读书行为的肯定和表扬,才培养出陈景润的特殊气质。所以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要变消极为积极,用嘉许来代替责骂,即使是最小的进步,也要赞美,这样会激励孩子不断进步。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赏识和认同,父母可以通过激励来激活孩子的热情和潜能。据调查分析,能力会在批评下萎缩,而在鼓励下茁壮成长,赏识孩子有利于为孩子营造一个面向成功的心灵晴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适时适当的表扬更有利于孩子确立自己的信心、自己的道德是非观,营造一个活泼、和睦的环境氛围。

2、学会配合。

孩子入园后,幼儿园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有许多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①利用各种方法要经常询问老师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②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他人尊敬师长。③每天都要细心观察家园联系栏或小黑板上的内容。(口头或实践作业、通知、小任务等)

五、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存在的疑问:

1、孩子什么时候入园好

每年的八九月份,都有许多家长问类似的问题:孩子到底应该多大送幼儿园?我的孩子是否也该送幼儿园呢?

实际上,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原则上只要幼儿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就可以进入幼儿园了。那么儿童入园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熟程度呢?有关专家和幼儿教师认为,入园时孩子具备以下的能力是必要的:

第一,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幼儿不仅要听得懂对方所说的话的意思,还要有能表达自己所有意愿的70%左右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表示出自己的意思,和别人做简单的沟通;

第二,在基本动作技能方面,幼儿应该具备一些简单的技能和基本动作,如丢球、握剪刀等,这样在入园后才不至于什么都不会,以至于无法参加园里的活动;

第三,在一般社交常识方面,要懂得“轮流”、“排队”等规则,会处理自己的大小便问题,有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幼儿的成熟度愈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也相对地增强。如果幼儿在上面提到的几个基本能力上还没有达到相当的成熟度,就应该避免太早上幼儿园。

2、孩子上幼儿园总哭闹,怎么办?

对于孩子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这一问题,父母们都各有办法。但是最重要的原则是:父母要坚持接送,勤与教师交流沟通,家园一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多鼓励,多表扬,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这样持续下来,宝宝就会渐渐喜欢上幼儿园,父母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下几条建议供父母参考。

①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多讲故事,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同时鼓励孩子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以培养他的勇气和表达能力。教宝宝认一些简单的字词、数字和图象等,为入园打下一些基础,使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不会感到太害怕。多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他到儿童娱乐城,多接触一些陌生小朋友。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更多,那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引起孩子对幼儿园向往。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的间接经验。

②鼓励宝宝多交朋友。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朋友的陪伴,他就不会对大人离开身边的事情念念不忘了。因此平时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和其家长到家中来玩,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③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不管天气冷热、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会养成孩子怯懦、娇气、任性和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一旦形成,就很难根除。它不仅会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而且对其性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长大以后,他会把这些不良习惯不自觉地带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④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如果入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孩子还是有强烈的害怕和抵触情绪,父母就要注意了。要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找出具体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如果家里没人,也可送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观察和照顾。

⑤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⑥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不肯让父母离开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不愿去上幼儿园的理由有以下5个:

①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

②对陌生环境感到害怕。

③无法适应团体生活。

④跟不上团体进度。

⑤人际交往受到挫折。如果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排挤,孩子就可能不想去了。

3、孩子上幼儿园后,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按时接送孩子入园,有事不来园要与老师请假,无故不得缺席。

②幼儿的穿着要宽松并利于活动需要。

③不得让孩子携带钱、玩具和小物件来园。

④尽量不带生病入园。

⑤家长进园后不许抽烟、不许随地吐痰、不许乱扔垃圾。

⑥家长的言行举止要做孩子的表率。

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充满着庄严与神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中都蕴藏着创造与成功。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善于教的家长或老师,孩子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让我们做一位好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一路引领我们的孩子直到成功。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生活中做孩子的父母亲,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学习中做孩子的导师,如果这三种角色扮演好了,你将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和母亲。

从幼儿心理学角度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1/4

观察前,要提出明确的任务。比如观察桃花,要观察出桃花的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形状由花骨朵到盛开、再到凋谢的变化等。

因为观察是有目的、主动知觉。

2/4

制定一个小计划。

观察多长时间,一个白天观察几次,早上、中午、晚上等都要通盘考虑。

因为观察是一个持久的知觉过程,不是一下子就结束了。

3/4

观察中,要思考。比如:这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红中带白等。

因为观察又是思维的知觉,必须有思维的积极活动。思考问题能促进观察的仔细和深入。

4/4

观察后,要做观察记录。

要让儿童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

要找到妥贴的词语把观察结果表达出来,也会促进儿童对对象的再观察、再思考、再深入,从而进一步提高观察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都属心理学范畴。区别在于:1、儿童发展心理学注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出现的问题。比如:儿童为什么会说谎话?为什么会怕见生人?为什么会产生攻击别人的行为等等。2、教育心理学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如:怎样教育说谎话的儿童?怎样教育怕见生人的儿童?怎样教育儿童不攻击别人等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处理得好的话,儿童的教育发展会比较顺利,反之问题比较多。作为家长如果懂这门学问,教育孩子应该轻松一点,反之问题儿童就会多一些。扩展资料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 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到50 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到 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成熟与完善阶段 (60 年代到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 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教育心理学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心理学的任务有哪四个?

1、描述心理事实。描述心理事实,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界定。

2、建立和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现象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3、揭示心理规律。科学的心理学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事实,而应从对现象的描述过渡到对现象的说明。

4、要求揭示这些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这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深入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内容是什么?

一、公共基础知识

  1.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全面发展度教育; 教师和幼儿;幼儿园环境;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2、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概论;幼儿心理发展;幼儿的注意;幼儿的感知觉;幼儿的记忆与想象;幼儿的思维与言语;幼儿的情绪、情感和意志。

3、幼儿教育心知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与学习理论;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

4、幼儿卫生保健

幼儿的健康与保育;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幼儿的日常保育与能力培道养;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5、教育政回策法规

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幼儿教育中的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幼儿园教育常用政策法规。

心理学任务有哪三项?

心理学任务

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

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

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