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1898年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1898年教育学知识点?

1898 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围绕“中体西用”进行系统的阐述,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 试图为中国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1.教育概念——广义(社会、家庭、学校);狭义(学校教育)——孟子:最早将“教”和“育”连用——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进行解释。

2.教育活动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3.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

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最古老)——生物起源(第一个正式提出,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无意识模仿,孟禄)。

5.原始形态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阶级性。

6.古代教育——中国:夏,最早的学校;西周,政教合一官学体系,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分科课程,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宋代以后,四书五经(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印度:吠陀——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雅典: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军人。

7.近代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8.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记忆:全民多现身)。

9.孔子——《论语》(非孔子所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10.学记——教育学的雏形——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社会本位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

1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西方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

1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最早对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1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4.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 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16.赫尔巴特——一:《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记忆:教师拿着书本在课堂中)——四: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记忆:一二三四。

17.杜威——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三: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记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五:五步教学(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18.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19.康德——“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20.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

21.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22. 布鲁纳——“结构教学论”。

23.赞可夫——“发展教学论”。24.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原理必背知识点?

1.课程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讲,课程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从狭义上来讲,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2.关于课程的不同观点

关于课程的不同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1)课程即教学科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课程指所有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种学科科目。

(2)课程即知识。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是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的。

(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全部的教学要素及其运动过程。教学要素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又包括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达成预期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

(5)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学生实际上所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一些简单呈现的事实、知识或信息。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意义的主观体验,课程即经验。

(6)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社会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

(7)课程即社会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而是要使他们敢于建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3.古德莱德的课程定义分类

古德莱德将课程定义分为五个层次:

(1)理想的课程:专家制定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政府制定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教师实施的课程;

(5)体验的课程:学生学到的课程。

333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论述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而生活教育思想则贯穿始终。

  1、生活教育思想:

  (1) 生活即教育

  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

  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主张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观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要与生活需要相适应。

  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具有作用。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2) 社会即学校

  ①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

  ②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学校即社会”是半开门,“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在社会中创建学校。

  评价(价值):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值得肯定。

  (3)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①“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

  ②提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动是知识的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③“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即教人者,教自己,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

  ④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教是服务于学的,教与学又是服务于生活需要的。“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方法。

  2、特点:在理论归纳起来,有六大特点。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1946年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

  3、总体评价: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从思想背景上来说,该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目的是摆脱传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教育,培养自觉追求真理的人、为人类谋利的人、具有 道德的人;有健康体魄、科学头脑、团体自治能力的人;有创造精神的人。

  局限:将生活与教育的概念相等同,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知识的系统传授。

  4、现实的启示

  提高教师素质:陶先生说全民族的命运都握在小学教育的手里,教师提高了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优化课程设置:生活教有启示我们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学习机会转变教育观念;生活教育理论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

  改革课堂教学法:生活教育反对注入式教学法,指出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习。改革评价的方法,生活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要改变单纯的注重考分的评价标准,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

教育学概论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概论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较为广泛的知识领域。以下是一些教育学概论中必背的知识点:

1. 教育学的定义和内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原则等内容。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理论的演进过程,如古代教育学派、启蒙时代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学派等。

3. 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包括早期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的教育类型和内容。

4. 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并具有社会化、人格塑造、知识传授、价值观引导等多种功能。

5. 教育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发展等对教育产生影响的因素。

6. 教育理论和学派:如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等不同的教育理论和学派。

7. 教育评价和教育改革:包括教育评价方法、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8. 教育法律和政策:了解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这些知识点可以作为教育学概论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有重要的帮助。当然,根据不同的教育学概论教材和教授的要求,还可能有其他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备考。

小学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小学教育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知识教育,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阶段,此阶段教育的优劣关系到初中高中的学习提升。小学教育必须要背诵的知识点一般包括,一是必须背诵的唐诗宋词;

二是必须背诵的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三是必须要背诵的常识;

四是必须要背诵的歇后语;

五是必须要背诵的英语单词、短语、语法等;

六是必须要背诵的数学公式和知识点;

七是必须要背诵的时事政治等等。

幼儿园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幼儿园可能会考察的一些知识点:1.常见动物和动物的名称、特点和习性。2.常见植物和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3.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健康和卫生常识,如洗手、刷牙等。4.常见水果、蔬菜和食物的名称、特点和营养价值。5.基本的数字、形状和颜色认知。6.基本的季节和天气认知。7.常见物品和工具的名称和用途。8.简单的衣物和身体部位的名称。9.基本的家庭成员和亲戚关系的称呼。10.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和礼仪,如请、谢、对待他人礼貌等。这只是一些可能的考察内容,具体考察的知识点还会根据学校和教材的要求有所不同。

幼儿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知识点: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

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10.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专升本小学教育学必背知识点?

1、教育有哪几种上起源说:心理起源,劳动起源, 生物学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生活化教育阶段,专门化-,扩大化-,普及化

3、当代教育发展的特点: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已成为共识;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教育的民主化、法制化与高程度的普及化倾向日益明显;教育内容日益综合化和个性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4、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教育学各个发展重要时期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萌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独立与发展时期: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等;繁荣时期: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布鲁纳《教育过程》,凯洛夫《教育学》

311教育学原理必背知识点?

1.课程的定义

从广义上来讲,课程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从狭义上来讲,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2.关于课程的不同观点

关于课程的不同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1)课程即教学科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课程指所有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种学科科目。

(2)课程即知识。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是从相应学科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是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的。

(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全部的教学要素及其运动过程。教学要素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又包括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达成预期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

(5)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学生实际上所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一些简单呈现的事实、知识或信息。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意义的主观体验,课程即经验。

(6)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即社会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反映。

(7)课程即社会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而是要使他们敢于建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3.古德莱德的课程定义分类

古德莱德将课程定义分为五个层次:

(1)理想的课程:专家制定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政府制定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教师实施的课程;

(5)体验的课程:学生学到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