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有好大影响,如果在学校教育得好那么孩子就很有礼貌,对同学友好团结是有关的,爱劳动关心别人等有好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上课勇敢回答问题,这样成绩就好,家庭教育得好家庭作业会按时完成后,还要帮父母做些事,这样双方的教育对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

兴趣特长是挖掘还是发掘?

当然是发掘了,只有在不经意见发掘

为什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家庭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人从降生开始,父母就是其第一任老师,作为孩子直接的学习对象,父母所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作为孩子老师的使命远远没有结束,而是随着孩子年岁的不断增长而使这种使命更加艰巨。

可以说,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为孩子所教授的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会受用终生,因为这些习惯关乎到孩子今后的长远发展。在幼年、少年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父母的引导下养成好的习惯,孩子就会有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利息;

反之,如果因为父母的疏忽,孩子养成了坏的习惯,可能孩子就要在这一辈子都要承担为此而偿还永无止境的债务。哪些习惯是值得父母向孩子要求必须要养成的呢?像要求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微笑待人的习惯、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的习惯、犯错后勇于反思自己的序贯等等。

反之,有些习惯孩子坚决不能有,像完全依赖于父母;不如他愿就会发脾气、使性子;没有礼貌,漠视、冷酷;说谎话、大话,不诚实;有暴力倾向、攻击性行为;父母的话假装听不进去等等。总之,学校教育能否起作用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家庭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一环。

2.家庭教育中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论语》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家长的习惯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决定作用。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作为父母要以自身为榜样去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应该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哪些良好的榜样呢?有两个榜样值得家长们特别注意。

首先是实事求是的公正榜样,在平时的生活和与人交往过程中,让孩子在看待人、事、物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种公平、公正的态度。

其次是有礼有节的待人榜样。不论是从众生平等的角度上还是从人格魅力方面来讲,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在各种场合各种情况下引导自己的孩子学会有礼有节地对待自己所认识的每个人,这也是家长本身应该做到人格方面的基础要求。

3.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心理学在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告诉我们“真诚、热情”这两大品质能够让人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让孩子忠诚、正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让孩子品德高尚,温文尔雅、知情达理;让孩子乐于助人,设身处地、与人为善;让孩子胸怀大志,顶天立地、自强不息;让孩子奋发图强,闻鸡起舞、坚苦卓绝;让孩子真诚,抱诚守真、璞玉浑金;让孩子虚心,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相信通过父母日积月累的培养和教育,一定会为他们成人后的美好人生打下一个坚实健康的精神基础。

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的是谁?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教育是伴随着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一直伴随终生的教育,因此很多人又将家庭教育视作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包括孩子的人格教育,习性养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家庭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家长(主要是父母),通过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有意地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体的?

当然,我们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教育的事情完全交给学校。

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就没批评是老师的事,所以卢勤老师当年采访一个七岁小朋友问“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孩子脱口说:“打麻将的!”,引得家长也异常尴尬。教育其实就是言传身教,如此身教怎么希望学校教育呢?所以二者是一体的。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

1、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

老师们利用课间的日常活动,从多方面引导幼儿倾听,从感兴趣的声音入手,比如大自然的声音,动物的叫声、人的声音等,让孩子听完后说说感受。

在上课区域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木偶或者情景演绎等方法,将听和看有效结合,让孩子在“看到的物”和“听到的声”建立联系,增加倾听的乐趣,有效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

2、积极创造倾听的环境

积极创造孩子互相倾听的机会和条件,各班在小游戏中设立了“小小新闻台”,让幼儿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新鲜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听新闻、讲新闻会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逐渐就学会了耐心倾听同伴的声音,良好的倾听习惯就逐步养成了。

于此同时,老师也要扮演好一名“好听众”角色,当孩子说话时,老师要蹲下身,真诚地看着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话,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倾听。

3、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比如:利用物体发出的声音,如筷子敲打碗、金属物品互相碰撞、大自然的水声、动物的叫声等,要注意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和分辨这些声音的区别。

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倾听时提出问题,这有助于幼儿养成仔细倾听、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树立耐心倾听的好榜样非常重要。让幼儿感知:耐心倾听是有礼貌的表现,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有问题可以等别人说完再提出来。

4、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龄前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是不稳定,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与他们的好奇心、新鲜感分不开的。作为老师就必须善于发现和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探索“秘密”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儿的一些经验心得,现在的科技发达,我就尝试用数字产品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后也试用果很多款名为“早期阅读”或“学字”的应用软件,都不是十分满意,要么是到后期课程需要交费,要么就是说是免费,但内置广告频繁,影响学习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荐了 ,【猫小帅识字】应用。让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触汉字,感受汉字,感受汉字阅读带来的乐趣,可培养孩子的初步语感,给孩子带来更多学习兴趣。后来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课程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可以让孩子持续学下去,并且每一个关卡还都有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巩固先前所学内容。我们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

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怎么写?

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写画画,唱歌,跳舞等艺术类的,或者游泳,跑步等体育类的,或者下棋等。

父母应该如何发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换句话说都有自己的特长。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呢?

第一,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事物和人,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空间。试想一下,孩子每天接触的只有几个人或者是单一的事物,孩子的选择就相对较少,父母也就无法探测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

第二,长时间观察。在幼儿期,小孩子表现出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当遇到新鲜的事物,小孩子可能会立即扔掉手中的东西,对新事物产生兴趣。这都是正常现象,需要父母长时间的观察、比较。

第三,提供给孩子展示天赋的条件。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听见音乐就手舞足蹈,不妨给孩子多听一些音乐;如果孩子喜欢绘画,给孩子准备一些画板和颜料;如果孩子喜欢运动,就给孩子提供运动的场地、器具。

第四,让孩子自己做主,千万不要把自己认为好的兴趣强加给孩子。

小孩子主见意识不强,很可能听取父母的意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敷衍了事,或者是心力不足。

发现孩子的兴趣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很多父母认为这两步很简单,但孩子却往往并不如父母期待的那样,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事与愿违的原因在于父母把这第二步想象的过于简单,认为第二步更多的责任在于孩子。兴趣是孩子的,学的好是孩子的天赋,学不好是孩子不努力!

如果你和我一样看过著名钢琴家朗朗的自传,是万万不敢这么认为的。《朗朗自传》给我感触特别深的一部分:朗朗的父亲因为没有给老师送红包,老师每天言语刺激朗朗和父亲“你们东北人,就是土豆脑袋,懂什么钢琴,回你的沈阳去,别谈琴了!”当时朗朗的父亲并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走后门导致的,直到被老师赶出门,朗朗的父亲红着眼圈依然坚定地说:“这我不明白,我的儿子是个天才!”

朗朗进入央音附小,学校选人参加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选了5个人,没有朗朗。郎国任认为朗朗完全有资格参加比赛,自己借钱带朗朗去参赛,最终朗朗拿了比赛的金奖,郎国任在远处默默的哭了。

郎国任对于儿子音乐天赋的坚定信念让人动容,这股无形的力量也在支撑着朗朗。朗朗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郎国任一直陪伴在他身旁。父爱如山,这就是最深沉的父爱吧。

所以说,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父母要熬得起!

第一,熬的对孩子坚定的信心。

父母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你看看别人家孩子”这样做不仅起不到督促的作用,还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更多时候,父母应该积极引导,耐心教育。

第二,熬的是耐心的陪伴。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应该相信孩子,耐心引导,不要过多增加压力;如果孩子因贪玩而荒废学业,父母应当加强监督指导。

教育孩子,不单单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更多的是一个家庭的事情。父母要给与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鼓励,这比嘘寒问暖的照顾更为重要。

什么是培养孩子兴趣?

有句俗话,兴趣有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得到长足、最大限度的发展。人都是这样,往往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乐此不疲,即使身体乏累,但也会有很大的精力投入进去,他们的内心是开心和快乐的。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放弃感兴趣的事情,做一些提不精神的事情,孩子还易与父母产生冲突,很难取得理想成绩。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出4点建议。

一、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特质,创造条件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兴趣爱好,试图引导宝宝下沉到兴趣爱好上,父母尽量给孩子多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宝宝在爱好的世界里畅游而无后顾之忧。以此激发宝宝最大的潜能,从而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

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呢?

1、父母仔细对孩子的习惯进行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去做。

2、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站在一个平等的立场,听听孩子有何想法,多问孩子喜欢什么,父母可能从孩子天真的回答里面,就可以找到孩子的真正兴趣点。

事实上,父母需要从小发现、培养、鼓励宝宝养成一种或多种爱好。这样会让宝宝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未来充满期望和乐趣,对人生也有积极的作用。给孩子选择兴趣爱好时,父母在给孩子引导时,记住,这里不引导,不是代替,不要试图代替孩子做本该他自己做的事情。

二、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现代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的兴趣和个性得到充足的发挥。因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要给予尊重,即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你的期望有所差距,只是是正常的爱好,就要尊重孩子。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专注、认真、坚持不懈、意志品质才能得以训练,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利。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要盲目跟风

现代父母特别期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艺、前途光明、一帆风顺。很多情景下,父母这种成人的思维方式会忽略掉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提前做好了“编程”,也不排除跟风的可能,现在盛行什么,就让孩子学习什么。

孩子在父母的安排“被爱好”“被兴趣”“被学习”,而孩子真正的特长却无法得以满足和施展,孩子就有可能不喜欢被安排的项目,而出现厌学的情况,还会让这样的情绪延伸的其他学科,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分享到这里,并不是让父母放任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做出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若孩子因为沉浸到兴趣爱好中不能自拔,对学生和生活产生了影响,父母就要进行适当的干预,让孩子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做好妥善处理,合理利用时间,需要采用孩子可以接受的形式,而不可强制制止。

兴趣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最大动力,孩子的兴趣得不到父母的尊重,父母给孩子盲目选择“兴趣班”“特长班”,极有可能会让孩子真正的兴趣雪藏起来。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父母要注意的是,我们就像对待一个刚出土的种子胚芽一样,精心呵护,浇水施肥,但不能揠苗助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萌生,父母要细心呵护,不要让杂草影响了孩子“兴趣之苗”的成长,更不可随性破坏。

四、帮孩子适合的课外辅导老师

很多父母给孩子找一位好老师。对于好的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父母觉得教学水平的高就是好。有些父母认为有耐心的就是好老师。事实上,这要看孩子的年龄情况。

若你的宝宝只有4-5岁,并非一定要找一名教学出色的老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动,且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思维也比较活跃,最好给孩子找一个有耐心且了解心理学的老师。若宝宝已入学,最好找一位懂激励,会启发,可以正确引导宝宝的老师。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学习能力,最好是有经验的老师来教,孩子的特长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陪伴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的,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能学会很多与人沟通的方法和面对困难的解决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积极的心态。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