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式,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二、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的更多,掌握得更牢固。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三、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呢?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它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培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学习动机的教育应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实施。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务、要求,认识在以后的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入,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
二、提供成功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激发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苏贝尔曾指出,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动机就能获得强化,又有助于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使学生的某些具体学习得到不断实现,尤其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生学习的结果及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绩、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这正是因为学生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后,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的强化,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欲望和愿望;另一方面有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增强和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
四、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竞赛有很多形式,如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团队之间的竞赛等。不同的竞赛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有激励作用。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很多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有利就会有弊。过多的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会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况且竞赛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的胜利,胜利后会受到关注、表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获得成功的少数学生就被忽视,也许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时最好按照能力分组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有受奖的机会,这样才对多数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积极性。
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对这种境界的完美描述。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当学生正在头脑里积极思考,但是不能达到想通的心理状态;或是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领会,但是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正在积极地使语言或是思路条理化、清晰化的时候,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求知的需要。例如在教学《怀素写字》这个故事时,问:学完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说出出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板”字,问“你想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引导学生说出怀素写字的方法。“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笔照着写。”接着,我问“如果你每天坚持这样写,你的字会怎样?”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并掌握这一课所说的道理,只有认真写字,坚持不懈,写字就会有进步。这时我引导学生,你能把字写好吗?(想)那么就要像怀素一样认真写字,我相信你们也能写出一手好字来。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古希腊哲人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没有不爱学习的学生,他们只是缺少一个人去点燃他们的大脑,推动他们的学习。
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人的归因、自我效能感及需要等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合理归因
归因是个体对行为的主观认识和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因素。
身心状况,运气,能力,任务难度,努力,其他。
这六个因素又可以按照稳定性、控制点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来划分。稳定性是指该原因是否在时间和情境下稳定;控制点是指把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可控性是指该原因是否受个体控制。
韦纳认为,我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即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因此,在学业成功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将学业成功与内部、稳定、可控的因素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在学业失败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将失败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联系起来,促使自己继续努力,取得进步。
2. 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活动能力的自信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
3. 自我决定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各种心理需要,其中胜任感、自主需要、归属感是三种重要的心理需要。当学习环境满足我们这三种心理需要时,就会激发内部动机,让我们对学习更有兴趣。
这三种心理需要中,自主需要是最核心的心理需要。一般来说,如果你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那么你的内部动机就会得到维持或增强。在任务的胜任感方面,如果从事的活动或任务难度适中,能够带来成就感,那么内部动机也容易被激发。在归属感方面,如果你对团体产生了归属感,就会自愿接受团体的价值观。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内在动机,也管内源性动机;一类是外在动机,也称外源性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部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可以有以下一些方法: 1、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激发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使用有趣的材料和多种呈现方式,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认知探讨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2、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时,从中获得满足感。 3、利用原有的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使他们发展出正确的归因方法,避免学生无助感。注意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对学生进行激励。 5、正确开展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并给予正确评价,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考虑的问题。一个孩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会有好的成绩,还会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格特征,不怕困难的能力和勇气。
这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动手能力,生活条件太好,太安逸,人就容易懈怠,现在很多孩子条件太好,要什么有什么,通过学习改变的动机就会减弱。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看到什么问什么,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孩子看书,上学,通过求知了解这些秘密。别急于上什么班,给孩子安排什么都要注意“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让他通过稍微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如果难度大大,努力也完不成,就会形成畏难情绪,甚至自卑情结。注意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很多厌学的孩子并不是真的不想学,而是条件性厌学情绪,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进去,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专业老师辅导。
让孩子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就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让他感觉学习下去,过程有很多快乐体验,结果是硕果累累,那么学习的动力就足了。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内动机的流程:
1.建立安全感,才能保护好奇心;
2.师生关系第一,学习成绩第二;
3.尽量少的信息,但要有趣;
4.奖励损害内动机,庆祝激发内动机。“奖励”就是:“事先约定,做到A,给到B,即时履约”,结局是内动机会被奖励物替代、萎缩和挫败;“庆祝”就是“不预约,做到A,给到B”,从而带来成就感;
5.交给儿童的信息“要有用,要能尽快地运用”,能“露一手儿”;
6.督促孩子运动、充分的睡眠、生活习惯养成,避免督促学习!在自然状态下,孩子一定要积极、主动、认真、自控等学习的状态,赞美这一时刻,就可以重复发生这一状态;
7.避免纠错儿、贴标签儿、批评、督促、说教、对质、惩罚;
8.学习的本义是:最佳的心境。此时,身体如同录音机,瞬间记住所有的信息,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一般原则有哪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感人心者其先乎于胃,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
3.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作用。
4.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正确、妥善组织竞赛,激发学习动机
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
1.适当组织竞赛,运用表扬,利用反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实验证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尊心和成就感的需要更强烈;适当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鼓舞他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优异成绩。
2.培养学习需要,学习理想和学习兴趣,转化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学习感到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是转化外在动机为内在动机的强有力的心理因素,同时,由需要而来的学习动机也是强有力的,因此教师应配合家长做好说服动员工作,使他们明白,祖国建设需要大量有知识的人才,有知识的将来也会有较美好的前途,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使他们对学习怀有崇高的理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他们自觉自愿,主动努力学习。
3.树立榜样 如果让某一学生看到别人因学习成功而受到赞扬,就会使他同样的学习行为得到强化,不断地刻苦钻研。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吧成绩好的公布上榜,利用榜样的力量来促进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争取最好的成绩而受到表扬。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知道学习不如爱好学习,爱好学习不如乐于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后天培养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发展并指导学生提高社会国家所需的兴趣。
4.是运用学科特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激发并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总有那么些枯燥乏味,不易直接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如英语的词汇记忆。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 ,凡是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死板或教学内容过浅过易,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直至昏昏欲睡而过难过深的教学内容,也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利用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斗志?
激发学生斗志的方法:第一 让学生对自己有期望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才华,但学生能不能将这些才华表现出来,就要取决于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也就是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
一、 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达到好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学科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如数学学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低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高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弱;当问题的难度系数适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
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正确、妥善组织竞赛,激发学习动机。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而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因为优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从而认为自己无须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励作用不大;而差等生从来没取得过好名次,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故竞赛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并且,学习竞赛往往是对不合作的一种无形的鼓励,不利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建立。总之,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如果在竞赛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能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则是可取的。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五、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应注意到高涨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它会因不同的情况而发生变化。那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后还要强化学习动机。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反馈,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不仅知道该从哪方面努力,还能激发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动机。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学生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