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正文

初中数学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初中数学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在圆心跑道上,既可以涉及相遇问题,也可以涉及追及问题,举例,甲乙二人同时从一周长为400米的跑道上相而而行,甲速度为300米每分钟,乙速度为200米/分钟,问多少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相遇后甲多长时间追上乙?

第一问比较简单,400÷(200+300)=0.8分钟,第二问,甲追上乙,需比乙多走X圈,

小学数学教材中几年级开始有追及问题?

数学相遇问题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里面的内容,所谓相遇问题是指甲乙两车或是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总路程,和甲乙两车各自的速度,求相遇时间,例如,AB两地相距840千米,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几小时相遇?

解决方法,用相距的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数学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几年级的?

数学相遇问题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里面的内容,所谓相遇问题是指甲乙两车或是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总路程,和甲乙两车各自的速度,求相遇时间,例如,AB两地相距840千米,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几小时相遇?解决方法,用相距的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以前也是四年级所学内容,但是现在不经常见了,追及问题是甲乙两车速度慢的先出发,快的后面追,相距一定的路程快的就能追上慢的,解决方法,用追及路程÷速度差

数学追及相遇问题解题技巧?

这是五六年级的数知识。

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是:速度是两车的速度之差。

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是:速度是两车的速度之和。

小学追及问题的常见4种情形?

常见的追及问题有双人追及、双人相遇、多人追及、多人相遇。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其中多人追及、多人相遇问题比较困难。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同向追及)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甲经过路程-乙经过路程=追及时相差的路程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追及问题公式?

追逐问题的解题公式:追及的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逐问题的解题关键:追及问题是两物体速度不同向同一方向运动,两物体同时运动,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前后相隔的路程若把它叫做“追及的路程”,那么,在后的追上前一个的时间叫“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口诀?

鸟要先飞,快的随后追。

  先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差,时间就求对。

  例:姐、弟二人从家里去镇上,姐姐步行速度为3千米/时,先走2小时后,弟弟骑自行车出发,速度为6千米/时,经过几个小时弟弟能追上姐姐?

  先走的路程,为:3×2=6(千米)。

  速度的差,为:6-3=3(千米/时)。

  所以经过6÷3=2(小时)弟弟能追上姐姐。

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两地相距50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相遇。500➗(60+40)

追及问题,两地相距50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1小时后乙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几小时能追上甲?40➗(60-40)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教学目标不明确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学目标已经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升为核心素养目标,但是大部分教师仍然还在“双基”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上设计教学,忽略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更不用说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2.教学内容生搬硬套

 新课标提出,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需要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助探究。但是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仍然生搬硬套,影响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教“倒数的认识”时,创设的情景基本都是从语文中的汉字中出现上下颠倒变换新字引入新课,如“吴”变成“吞”等。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片面理解,即倒数就是分子分母颠倒。这种教学与教学本质的有所脱离,并没有从倒数的本质(乘积为1)入手去创设情景,导致教学内容不具有效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方式枯燥

   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是使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浓,影响学习效率。同时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如有些教师在讲整理复习课时,基本上就是出一道题,学生做一道老师讲一道,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提高课堂教学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目的,教学目标明确,是开展教学的根本保证。教师应该熟读新课标,学习新理论,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进行教学。比如“沏茶问题”,要把优化思想体现在教学目标中,让学生经历操作获得优化思想,并能运用这种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深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生搬硬套,主要是教师没有精心备课,不熟悉教材,对编者意图不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足够丰富,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要从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进行设计教学活动。小学数学,必须以教材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练习生应具有多样化和针对性,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

  3.教学方法更新

 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就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就更觉得无趣,不想学。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中提出教师教的方式有: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采取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好、更轻松的接受新知识。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老师们需要研究新课标,领会新思想新理念,熟悉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击问题的公式:

1、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2、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同向追及)。

3、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4、甲经过路程—乙经过路程=追及时相差的路程。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人追及、双人相遇,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种是多人追及、多人相遇,此类则较困难。追及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相撞的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同向追及)。扩展资料: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式有:1、速度×时间=距离。2、距离÷速度=时间。3、距离÷时间=速度。相遇问题的公式:1、速度之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2、两地距离÷速度之和=相距时间。3、两地距离÷相遇时间=速度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