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途径?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途径?

婴儿大动作发育顺序为从上到下,由近及远,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

2个月能抬头,3个月抬头很稳,4个月会翻身,6个月能扶坐,8个月能坐稳,8-9月能够用上肢爬,9个月能扶站,11个月能独站片刻,12个月可独走,15个月可独自走得很稳,18个月能爬台阶,2岁可以双脚跳,3岁能跑,4岁可以爬梯子

2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随着视觉的发育,孩子已能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能识别圆形、三角、正方、多角等图形,能区别垂直与横线,到2岁时视力可达0.5。听觉方面已能粗略地区别音调不同的声音,到2岁时,可精确地区别不同声音。

  到了这个年龄,大动作的发育又更加进一步,这时期孩子不仅走路自如,还开始会跑、会攀登、会踢球、扔球,到了2岁时,还能独脚站片刻,双脚并跳,独自上下楼梯。手的动作也更加灵活,会搭6—7块方积木,会一页一页翻书,会在纸上划出不同方向的线条和交叉线条,逐渐会用杯喝水,用匙吃饭。孩子会走会跳会跑后,家长要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在广阔的空间里任凭孩子奔跑跳跃,活动全身,锻炼对身体控制平衡的能力。在大自然中还能扩大孩子的视野,刺激视觉的发育,另外自然界的风声、鸟声对听力的发展也有好处。锻炼孩子手部的能力,除了利用玩具、让孩子摆弄物体外,还可以通过锻炼他生活能力来达到对手部动作的锻炼,如用匙、用杯、洗手等。

一岁半婴幼儿动作发展方案?

  训练重点

  1、提高幼儿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使行走动作、动手能力进一步完善。

  2、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以适当刺激的环境,促进婴儿感知觉、注意、记忆能力的发展。

  3、为幼儿创造游戏运动的环境,加速他们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4、不断扩大婴儿词汇,提高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觉知觉活动,是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儿童观察事物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从发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觉能力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注意到的事物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1)观察事物的特性。大小、形状、颜色等。先从基本的形状、颜色进行识别。不必在这个阶段要求幼儿记住形状、颜色的名称,而应让幼儿明白“形状”、“颜色”这个词的意思。

  (2)发展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扩大注意的范围。

  2、记忆力的培养。小儿的记忆是由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积累而成的。有了记忆,小儿才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进步。

  (1)实物记忆练习。让小儿根据记忆寻找所需要的玩具。

  (2)强化记忆练习。

  3、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儿的思维活动是以周围的实物和具体的活动为基础,在探索活动和随之而来的感知中进行的。因此,在促进婴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给小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动手动脑的环境,提供活动的机会。

  (1)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词可以帮助孩子自己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扩大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使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

  (2)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小儿同种玩具不同的玩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观察一种物体的多种用途,以发展小儿解决问题的技巧。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辨别音响。

  (2)手影表演。

  (3)看图片。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继续训练小儿独立行走的能力、行走的稳定性,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

  2、发展小儿走、蹲、弯腰动作。

  3、训练小儿下床。

  4、训练小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划线条、画简单的几何图、搭积木、穿塑料绳等。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睡眠:除夜间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5~2小时。

  2、饮食。断奶后,每日喂养的次数约4~5次,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时间和白天睡眠醒来的时间。养成定时进食,定位进餐的习惯,鼓励小儿自己动手吃东西。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3、训练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小儿独立的能力。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教育孩子礼貌待人。注意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教育。

  2、扩大小儿的认识范围,促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

  五、综合练习:表演操、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好方法。

关于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游戏方案?

把孩子爱吃的入口即化的小馒头放到餐桌上,让孩子自己拿着吃,我家孩子小时候就这样玩儿

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什么?

0―6月是抓握动作发展时期.

7―12月是拍打,取物,对击,松手,扔物的动作发展期.

13―18月是套圈,垒高,食指按压,敲打,舀的动作发展期.

19―24月是串,二指捏,套叠,旋转,镶嵌的动作发展期.

25―36月是构选组合,拼拆,捏,搓,折,画画的动作发展期。

1-2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婴儿动作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活泼好动: 小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除了睡觉,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都在活动,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的挥手踢脚,到五六个月时,看见东西就要抓,抓了就放进嘴里,再大一点他就要推推这里、拉拉那里,会走以后,他的动作就更复杂了,一次玩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累。

2、好模仿:婴儿出生不久,就能模仿大人伸舌头,张嘴巴,半岁以后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挥手学再见、把手指放在嘴里模仿大人刷牙;到两岁左右的时候,能模仿更复杂的动作,妈妈洗衣服,他也要给娃娃洗,妈妈弄面,他也要拿擀杖擀来擀去,三岁以后她的模仿能力更强了。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主要途径。

3、好游戏:儿童天生好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从游戏中放松身心,获得快乐。三四个月的婴儿会乐此不彼的躺在床上做视物远近的游戏;一岁左右的孩子能连续十几次把球抛出去做练习游戏,两岁多的孩子会高兴的做搭积木、娃娃家游戏,也喜欢与爸爸妈妈一起做扮演游戏。

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主要是指?

精细动作指的是凭借手及手指的小肌肉群完成的动作,例如“抓、捏、拍、拧、撕”等,总之手上的动作大都是精细的,甚至,脚尖、面部这些细小肌肉的动作都可以统称为精细动作。家长们理解清楚了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的奥秘,可以参照训练表及时对孩子的能力发展进行关注和训练引导,让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良好,做一个聪明自信的宝宝。

婴幼儿发展特点?

非常好动,手脚灵活,活动能力增强,会玩及会发脾气,具有初步控制的能力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0~3岁儿童运动发育规律有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

0~3岁儿童运动发育规律如下:

1.首尾规律:先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会站和走;

2.近远规律:先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最后是手部精细动作;

3.大小规律:先从活动幅度较大的大运动开始,后才会较精细的动作;

4.无有规律:由无意识的活动发展成有意识的探索行为,动作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动作发育与心理发于规律一致; 5.泛化集中规律: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动作发展。

大运动方面,三月时能够抬头、有意识地抓握木块并不让往下掉了;4个半月,会侧卧、翻身;7个月,能独自坐稳 ;8个月会爬;10 个月能扶着站短时间; 11个月,能独自站稳 ; 1岁左右,能拿笔简单涂鸦 ; 3岁前,能跑能跳,会用脚踢滚动的球,能穿脱简单衣物,会拉拉链,会熟练使用勺子。

了解疾病

小儿厌食

推荐科室:儿科、消化科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6岁小儿多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玩教具一般遵循什么原则?

在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把握自制玩教具的关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简单、实用、好玩,操作性和安全性强是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关键。我们制作的玩教具就是遵循了这些原则,才使得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中得到充分利用、开展,体现了它的使用价值,而不是那些只能看不能玩的观赏玩具,这样,既实用,又不会造成只做摆设的浪费。例如,我们所做的"布艺飞碟",就地取材,简单使用,又充分考虑到了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安全问题。真正好的玩具都是简单实用的,这样才适合普遍推广,真正使玩教具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和活动中。

二,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知识和自制玩具的经验,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在日常工作中,那些民间实用的简单玩具, 更需要我们去开发和挖掘。作为老师我们不可能生产玩教具, 但由于我们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孩子的需求我们会第一个知道, 在和孩子共处的生活中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 只是由于惰性往往扼杀了本可以创新的东西。所以随时记录自己的工作所想并行动起来就显得很重要。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身边的许多材料都可以开发、利用。

三,发挥家长和孩子的创造性, 三个"臭皮匠"会超过一个"诸葛亮"。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有关电学、力学、木工方面的教具,我们请家长为我们设计,布艺方面的玩具请家长为我们缝制,减轻了老师们的工作强度,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实践研究中去。幼儿园的自制玩教具活动可以成为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 对于提高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的参与首先有助于家长认识和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点、内容, 生动直观地感受到游戏和玩具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其次,家长可以帮助收集自制玩教具的材料、提供设计和制作经验、参与围绕自制玩教具开展的主题活动等, 使家长能够在参与幼儿学习过程的层面上和幼儿园合作, 提高家长参与的深度。

四,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家长体验和认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唤醒和增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意识,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有益于增进亲子关系以及家长之间的分享和交流。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为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应当重视玩教具制作过程中的幼儿参与, 把玩教具的制作过程转变为在教师支持下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 让幼儿"做中玩, 玩中学",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时期是小肌肉发展异常迅速的时期,如果幼儿手部动作不协调在其操作过程中明显的表露,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幼儿自身的好奇、兴趣为动力,以交流、模仿为辅助来开展玩教具的制作。

幼儿参与自制玩教具的活动, 从过程到结果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动手做玩具的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培养其动手能力、想像和创造性, 丰富他们的经验。可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体验到自己的能力,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幼儿自己做的玩具可能比较简单粗糙, 但是它凝结着幼儿的智慧、情感和劳动。实践是第一性的, 要自己动手, 通过制作思考再制作,最终制作出令人满意的玩具来, 从这一过程中体味到亲手制作玩具的乐趣, 使儿童沉浸在揭示出隐藏在自然界中的某些真理的无限喜悦之中。

第四,不必过于追求比赛的短时效应,玩教具制作应该成为幼儿园平时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过于追求比赛效应,会造成自制玩教具的不实用性,中看不中用,只能拿来当摆设,失去了教育的价值。我们应该是活动中缺什么我们就设计什么,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一边做,一边玩,做中玩,玩中做, 通过制作-思考-再制作的过程,最终制作出令人满意的玩具来,真正把自制玩教具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