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正文

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有何好处?

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有何好处?

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好处:

1、区域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主动性、实践性的人格。

2、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性的发展。

3、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

4、 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5、区域活动的规则也有利于幼儿学习自律、尊重他人、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如何把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融入到一日幼儿生活中?

一,按时起床

二,坚持健身

三,合理饮食

四,多动脑筋

如何正确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儿童发展评价能否取得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效,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观,其核心是对评价目的的认识。教育评价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早期教育评价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其目的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现代教育评价则强调评价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即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创设“适合儿童的教育”。近年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中“通过评价创设适宜每个儿童的教育”的观念,从理论上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同,但在实践中,并未能完全落实到教师的评价行为上,有的教师仍然热衷于根据评价结果给儿童“排队”,“贴标签”,区分“好孩子”、“差孩子”;有的甚至还不负责任地告诉家长,“×××是弱智”。将评价重点放在“鉴定儿童”上,教师往往难以正确认识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很容易对当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孩子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因此,当前幼儿园开展评价工作,首先要转变教师评价观,引导教师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上。

2.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儿童发展评价能否取得促进儿童发展实致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对评价结果的利用。有些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全班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评价,获得了大量的评价数据。但由于不知如何运用这些结果,因此反映,评价的实际效用并不大。这是当前幼儿园儿童发展评价中存在的较普遍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幼儿园使用的评价体系或测量工具与其教育目标体系不吻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儿童发展评价研究仍处起步阶段,对于如何运用评价结果指导教育过程的探索还很不深入。 儿童发展评价如果不能被运用到实际教育过程中,只是为评价而评价,只是获得了一些“死”数据,就变得毫无意义。解决这一问题,可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采用经过科学程序编制、实践检验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适应、指标结构涵盖幼儿发展要素的指标体系;第二,要指导教师提高分析、处理和运用评价结果的意识和能力。运用某一评价体系对本班每位幼儿进行观察和评价后,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分析本班儿童发展整体水平,为制证班级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只有班级教育目标符合儿童发展基本规律和一般年龄特点,适应本班幼儿总体发展水平,教育过程才能充分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评价,全面把握本班幼儿发展的整体状况,如在每一具体发展领域及其指标上,全班幼儿存在几种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在制订教育计划时头脑中具体的儿童。 分析每个幼儿发展的个别特点,为因人施教提供依据。儿童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创造适宜儿童发展的教育,即根据每个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人独特性,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等。这要求教师通过观察、情景观测等手段获得儿童发展的丰富信息后,对照评价标准,确定每个儿童在各个发展领域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存在明显问题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个另指导计划,以便在教育进程中,加强对不同幼儿的指导。 分析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为改善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儿童发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改善教育过程,因此,评价者不仅要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还要深入到儿童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在检查和反思自身工作的同时,分析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引导家长通过日常生活观察、评价幼儿,搜集评价信息;不仅要以评价为依据,改善幼儿园的教育过程,还要及时向家长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家长认识自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自觉改善家庭教育。 幼儿发展评价应有利于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提高 如何组织、实施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如何对教师的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不仅关系到评价工作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方向、幼儿园保教质量与效益的全面提高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幼儿园评价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评价应与幼儿园日常工作相结合 近几年,有的幼儿园实施儿童发展评价时主要是在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由于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较多。需要半个月或更长的时候才能完成本班的评价工作,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使幼儿、教师精疲立竭,而且由于接近学期末,评价结果也无法及时反馈,为改善教育过程服务,因此评价工作的效益较低。 以幼儿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应以日常观察为搜集评价信息的主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与幼儿交谈、游戏,可搜集到大量真实的幼儿发展信息,评价本身应该也完全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这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观察意识及捕捉、分析幼儿发展信息的能力,熟悉所运用的评价体系并事先做好观察记录准备,如准备好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的观察记录表(应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所要观察的发展领域的具体指标及行为特征,以便及时,准确地记录等。 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也是搜集评价信息的重要途径,都可以成为观察的特定情景。情景观察是幼儿发展评价中十分重要的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是指有意识地安排某种活动,引发幼儿行为,从而进行观察与记录。幼儿教师具有运用此种方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随时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观察,如在美工活动中观察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状况及操作工具、材料的能力。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与在测验情景中的行为相比更具真实性。放弃这种大量的情景观察机会,专门组织个别测查,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为幼儿在一次测验中的行为,并不一定能代表其典型行为。 强调评价应与日常教育工作结合,并不排斥在某一教育阶段结束后集中进行总结性评价,否则难以全面把握一个幼儿经过一个教育后的进步及尚存在的不足,但总结性评价应以日常形成性评价为依据。也就是说,进行总结性评价之前,将日常工作中搜集、积累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对于判断依据不足的方面,实施专门的测查或观察。这样,既能保证评价信息的真实、客观,又能减轻教师在期末时的负担,不至于影响正常教育活动。 2.评价应能调动教师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儿童发展评价的最重要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为改进教育过程提供依据。幼儿教师是评价的实施者,是评价结果的运用者,教师对此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必须调动教师进行评价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在毫无精神负担的情况下进行此项工作,并从实践中亲身感受到评价对改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的益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幼儿园的管理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障教师评价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解儿童上。如果在管理上,任意将评价功能扩大化,则可能使儿童发展评价工作偏离正确方向。 目前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将儿童发展水平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指标,于是有些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成效,有的在学期初给儿童较低评价,学期末给较高评价;还有的接其他教师班时,给予幼儿较低的评价,一段时间后,再给予高评价。 简单地将儿童发展水平与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挂钩,并不符合教育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教师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儿童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幼儿发展较好还是较差,都不能完全说明教师工作质量较高或较低;教育因素作用到幼儿身上,转化为可以观察或测量到的行为,成为幼儿基本素质的一部分,也并非短时间内可实现的,因此,将教师工作与幼儿发展水平作为对教师进行奖惩的依据,不仅可能致使评价失实,还可能误导教师利用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训练幼儿,以求获得明显的短期效益,如此以来,儿童发展评价就完全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 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将儿童发展评价工作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中,应注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以下内容为重点:第一,能否认真、科学地开展评价工作,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第二,能否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改善教育过程;第三,能否及时向幼儿家长反馈评价信息,与家长共同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对策。

幼儿学习与发展综合分析评语?

孩子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主动性有所增强,当又不会的问题时,能够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良好评价。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在这一年中懂事了长大了,也感到很欣慰。马上就要进入新学期了,希望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之中,在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互相共勉下,更上一层楼!

幼儿学习与发展给家长反馈意见?

学习主要开发智力,不要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书本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强调指出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什么为主题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一方面,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艺术领域教育内容丰富,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在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应该让幼儿多听、多讲、多动,以多种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是最富创造性的领域之一。儿童在听音乐时,动听悦耳的乐声中的艺术形象能激发儿童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情感激动,并获得审美享受。儿童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感受、理解...”

如何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学习?

一、首先要观察了解幼儿

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幼儿学得是否主动、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对两岁左右的孩子,成人不能轻率地对待没有具体形象的图画,相反,我们应该耐心地听孩子叙述对图画的说明,并真诚地鼓励他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又如,幼儿往往将“学习”和“游戏”混为一体,

他们在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中表达自我,为此,成人不应将注意力仅仅放在美术作品的技巧上,还应以鼓励他们积极地参加美术活动为教育的重点;因此,对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经常改变意图的表现,成人不能随意批评和取笑,应当首先肯定他们能够自在的无所顾忌地展现个人的想法,同时帮助他们继续完成不断出现的想法。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创造兴趣,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和幼儿交谈或个别辅导,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要教师盲目地迎合幼儿的每一个兴致 。教师可以顺应幼儿的需要,临时改变或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也可以根据事先设想好的多种应变方案,给予幼儿灵活机动的教育引导,以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用添加法发展创造思维

在活动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灵活的处理。教师只有对幼儿学习过程作客观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并尽可能在幼儿感到困难和乏味前介入,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例如:一个圆形,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用添加的方法画出太阳、皮球、表、盘子、苹果、茶杯、小花、猫、兔子、车轮等物体。我们不仅要求幼儿画出来,还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又如:教师只提供基本部分示范,让幼儿发挥想象,添枝加叶。教师示范一只帆船,让幼儿联想到两只、三只,联想到大海、浪花、海鸥、鱼、人等,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跃然在纸上。

2.通过谈话,问答等语言描述,帮助幼儿理解主题,大胆创作。

陶行知说过:“眼睛是思维的窗户,观察是思维所需表像的来源,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作为教学就有必要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通过观察将丰富、生动、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加工,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美术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是萌发幼儿审美情感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如蓝天白云、桃红柳绿、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它们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灵和视角上的愉悦感,并让幼儿说说这些自然画面为什么会这样美?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知道娇艳的玫瑰和暗绿的叶于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这是色彩美;形1.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给人以秀丽的感觉,这是艺术美。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这样就丰富了幼儿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观察能力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教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描述把幼儿引进特定的情境中,使绘画主题从抽象到形象,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创作,充分想象。如:对于秋天,幼儿一般联想到的只是“天气渐渐冷了”“树叶黄了”。其实从其想象力发展看,这些表象远不够丰富,此时,要幼儿画出多彩多姿的秋天,是勉为其难了,大自然的秋天,硕果压枝、秋菊绽放;枫叶流丹,金桂飘香!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对于这些动、植物的大量秋季特征,我们经常带幼儿去观察、通过谈话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此时,孩子们画秋天的的主题画,可谓思路开阔,敢想敢画,画面丰富、生动:落在河里的秋叶,师问:叶子象什么呀?幼:象小伞、象小船。有的画成小鱼的小伞,有的画成蚂蚁摆渡的小船;就画树来讲,原来幼儿画树时,不管春、夏、秋,只会画绿色的树冠。经过观察,幼儿画出了红色的树,黄色的树,红、黄交错的树等好多种,色彩斑斓,很是好看。

三、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美术活动中,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呢?我们认为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美化活动环境。实践证明: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参观过艺术作品展之后的幼儿,他们往往表现出比往日更加浓厚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这是因为幼儿接受了来自特定环境的信息和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展示幼儿绘画及手工作品,陈设易被幼儿理解的名画,布置艺术图片及装饰品,来装饰教育环境,并让幼儿一起参与设计和布置,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提供能满足幼儿创作需要的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如: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以及炭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例如,如果幼儿选择深色纸作画,就必须考虑什么样的颜色要适合在深色的画纸上表现;如果幼儿选择大纸张作画,就必须考虑用什么样的工具更方、便快捷等等。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使幼儿既获得各种学习经验,又获得学习的乐趣 。

2.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如“你设计的房子真是太有趣了,我也很想住在里面”,“你的画色彩很鲜艳,用了像彩虹一样漂亮的颜色”,“你做的这只孔雀既美丽又可爱,你愿意放在展览角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欣赏吗”等等。教师应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3.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 如何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如命题画花布,我是这样安排的:我边抱着布娃娃,边说:“过几天,就是小红的生日了,她很想穿一条漂亮的花裙于,我们送给她好吗?”幼儿齐声说:“好!”接着我又说:“不过在做裙子前,先要设计一些美丽的花布,你们想想看小红喜欢什么样的花布呢?”幼儿可来劲了,争着说出了格子布、彩条布、点子布、星星花布、小动物花布等……整节课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我是花布设计师”这种快乐的情景中,大胆想象,设计出各种色彩鲜艳、图案新颖的花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和创造的时间,同样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及表现。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表达。例如在以“船”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可先与幼儿一起讨论自己曾经看过的船,然后想象未来的船的外形和功能,最后与幼儿一起谈论计划,如“你的计划是 怎样的”、“有什么好主意”、“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等等。只要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作出的选择,就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举例?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对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末期,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各领域教学不是孤立的,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注重各领域目标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因特别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

通过学习《指南》我深刻的领会到整体性课程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当今幼儿课程的发展趋势,我认为这种整合应该从三个方面:首先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避免片面的把课程看成是分离的一门门学科。其次是实施者的整合性。每个具体的活动内容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出发有教师、幼儿、家长相互配合参与共同完成,因此新的课程的实施成功与否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与课程之间的相互适应,他将一系列的理论的观点转化成课题内容的尝试,它对原有的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关注幼儿学习发展的整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以儿童为本。

尊重儿童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遵循儿童适应性的原则,而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个体差异,如:学习故事讲述《小桃仁》,有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有的孩子还能主动的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故事的内容,我们要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课程的编制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儿童现有基础上有一定提高和发展为原则,鼓励儿童去积极地发现和创造,课程的设计给教师和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共同建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二、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

既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又要强调课程的社会相关性,它不像学校课程内容那样有严密的学问逻辑体系,它更多的是培养幼儿的素质基础,重点在于促进幼儿发展。他与小学教育不同,既要适合社会要求又要要适应幼儿年龄特点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发展,如学习欣赏古诗,重点是体会其中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比如《指南》要求4、5岁的幼儿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这一目标的达成可以与认识消防队员或解放军的活动相联系;如艺术教育《唱唱自己的名字》在学会唱自己的名字后,唱唱同伴的同伴;再唱唱周围喜欢的人,最后上升到唱唱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国人”,从唱自己名字的愉悦心情上升到自豪的唱出我是中国人,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民族意识,把幼儿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潜移默化的引导儿童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儿童对社会的关爱。

三、课程的研究走向多学科的整合。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将知识与能力、情感课程整合,必须将儿童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综合就是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整合的过程。

1.在活动目标上、将显目标和隐目标相结合;将主目标与次目标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将分科的“学科”内容整合成“领域”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例如《指南》中班动作发展要求“能以匍匐,双膝悬空等方式钻爬”。为了达成目标的实施我设计了活动《穿过封锁线》把目标定位:第一感受爬的乐趣,学习匍匐强进的基本动作;第二通过跨越钻爬等活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第三通过游戏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快乐。从目标中可以看出: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相结合。它既要符合《纲要》要求“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儿童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现实要求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2.在课程内容上将分科的“学科”内容整合成领域内容,并将有关内容进行合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在设计《穿越封锁线》时候整合了艺术、社会、健康语言领域的内容,体现了多元化的的教学;在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始终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争做小小飞虎队员练习本领,经过演练成为正式的队员,利用音效营造战争气氛,引导孩子勇敢的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越过战壕、跳过雷区、穿越电网到前线送粮食,途中实施加入发现敌人怎么办?队员掉队怎么办?等问题,让孩子即了解一些军人的生活常识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知道在活动中要有团队精神,教学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当最后完成任务的时候,胜利的军号声,把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孩子没一起呐喊:“我们胜利了!”孩子们互相拥抱,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

因此,将“自然”和“社会”整合起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还何可以以季节变更和社会性节日为主线将有关内容进行合并;在课程实施的途径上,将游戏、教学、参观、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进行“优势”互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上,把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的培养过程互相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以儿童积极体验为中心,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四、在实施新《指南》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资源体现教育的整合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带幼儿走出幼儿园,主动接触社会,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丰富的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与社区多个单位联合,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如:在交通中队,建立“交通法规教育基地”;在消防中队,建立“安全教育基地”;武警大队,建立“国防教育基地”;设立在关工委的教育办公室随时与老龄委敬老院联系,建立“品德教育基地”;建立“亲子教育基地”,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扩展了空间,丰富了生活经验,开辟了幼儿教育的新途径。

充分利用教育基地丰富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从小知法懂法,遵守交通规则。学做解放军,培养幼儿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亲自采摘,体验丰收喜悦。尊老爱老,萌发爱的情感。利用社区环境资源,扩展幼儿游戏的空间。

发展幼儿耐力的活动有?

有呀,比如捡豆子,熟豆子,都可以磨练

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意义?

所谓自主性,是个人对自身的活动拥有控制、驾驭、自我调节的一种本领。幼儿的自主性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呢?

一般说来,幼儿只有在自己的范围内活动,不受到成人的干预以及控制的情况下,其自主性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

如果成人的干预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活动的一种高控手段,那活动就不能成为幼儿自主性的活动了。

因此,在独立的活动中,活动的主人是幼儿,教师不能作为幼儿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为幼儿的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观察、引导、从而达到支持活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