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1)记孩子收拾自已的玩具、整理自己的房间。

要让学龄前儿童完全做到自我管理是不可能的,但自我管理的意识要从小培养。事实上,儿童适当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做点家务、做手工等,不仅可以培养儿童对劳动的感情和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对于能够“帮大人收拾”的儿童,家长和教师对他们要进行鼓励,引导他们将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下去;对于“扔下不管”的儿童,家长和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教育引导,逐步培养其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做是长大的表现。

(2)自己穿衣、吃饭。

随着儿童一天天长大,他们的独立性也与日俱增,往往开始提出一些独立的要求,并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够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对于孩子的这些独立愿望,家长和幼儿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要重视、鼓励、支持他们去满足自己的要求。多数儿童不仅有自己想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扎什么样的小辩等要求,而且想自己洗脸、洗袜子、洗手绢、自己穿衣服,对于儿童的这部分愿望,如自己洗袜子、手绢等,应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3)按要求完成家长和老师安排的事情

交给孩子一些事情让他自己去做也不失为培养儿童自理能力的方法。家长和幼儿教师让孩子做的事,往往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只要细心就可以做到.有的可能有点困难,但困难也往往是学龄前儿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的。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儿童要通过鼓励等方法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勇于面对困难而不放弃,同时,儿童一旦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家长和幼儿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也会从中体验到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无疑也会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如何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长大了,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意志和生活习性的培养,应该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如果不行,那么先注意一下是不是有哪里出了问题:

1.父母或其他家人对孩子从小就体贴入微,生活照顾得太周全。光从吃饭上来看,很多小朋友到了三四岁了,还要家人喂饭才肯吃。之前看一档电视节目里,甚至还有成年了还要人喂饭的。当然,这只是极端个例。可光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许多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忘记了他们是在一步步长大的,不仅是个头、体重在长,各方面能力也应该是在逐渐提升。

一方面惯着孩子,什么都不让他做,一方面又在孩子不肯动手做事时,指责他都长大了还这样,是不是很矛盾呢?

2.有些事情,大人是不是因为怕孩子做不好而浪费时间或把家里弄乱,所以干脆就让他(她)都不要做?我们的孩子正处于一个需要在犯错、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的阶段。如果我们不让他们做,就是在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

所以,带着包容、欣赏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小过失”,甚至从另一些角度去夸赞他们为了做某些事而付出的努力。不要苛求完美。适当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进行观察、反思,在能力足够的情况下,他们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把事情做好的。

3.孩子只负责乖乖地去玩、学习就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他操心?如果是这样,小朋友只会觉得大人做的那些事是理所当然的。适当给他(她)分派一些家务。从小让孩子知道作为这个家的一员,他(她)在享受家人关怀和付出的同时,也应该承担家里的事务。不要任劳任怨地把一切都自己扛下来,孩子有义务,也有权利在劳作中体会“生活、家、责任”的概念。

除了家务,还有就是学习。很多家长都会头痛孩子不喜欢学习,回家后做作业还是看书,都要有人催才会去做。至于做下来效果怎么样,又得经过一番检查才行。学习要是成了一种必须靠监督才能完成的事,那原本内在的学习动力就会转化成外在机制,没有人推就运作不起来了。

所以,想让孩子主动做自己的事情,先要大人心态放好,调整好原先的做事方式,多跟孩子进行互动,逐渐放手。别什么事都不放心地想要参与或帮助。孩子的成长有自由意志的支配,很多事情大人不插手,该会的时候,他自然就会了。

如何引导小班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何教托班孩子自己吃饭

刚入园的托班孩子,吃饭是个大问题。两岁左右的孩子,在家里还有很多是大人喂饭,到了幼儿园,能够独立吃完一餐饭的孩子不多。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托班的孩子也能很快学会自己吃饭。

大型餐桌,营造温馨的环境

幼儿园进餐时,通常是分组围坐,但托班更适合将桌子拼在一起,全体孩子像在家里吃饭一样围坐在一起,一来托班人数少,有可能集体围坐;二来有利于开展餐前活动;三来在进餐时方便教师帮助自理能力太差的孩子,同时照顾到全体孩子;四来可以让孩子互相学习。

餐前阅读,调动孩子的食欲

餐前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读一本图画书,特别是有食物图片的绘本,可以调动孩子的食欲。餐前阅读也是我们班的一个“仪式”:洗过手,安安静静地坐好,等待阿姨去拿饭菜的时刻,手拿一本书,图画面向孩子,开始读书。我曾经读过一本前面是一个故事,最后一页介绍韭菜的图书。先读图画故事,故事读完了,翻到“你认识吗”,介绍的是韭菜,最后是用韭菜做的食品: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孩子们兴奋起来:“老师我要吃。”于是这页书从孩子的面前一一经过,每个人都“阿呜”张大嘴巴“咬”一口。一个一个挨着来,后面的孩子很着急,一句“要坐好了才能吃哦”,所有的人都赶紧坐好了。每个孩子都“咬”了一大口,还要求再“吃”一口……

这是每次读这本书都要演出的一幕,孩子们似乎总也“吃”不够,可谓乐此不疲。在为托班孩子选择餐前图书的时候,特别注意要有食物图片(包括水果等一切可吃的东西)的图书。在这样的读书活动以后,孩子的食欲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人都胃口大开,吃饭也就不成问题了。

适当帮助,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托班的孩子吃饭,最忌教师一对一面对面喂个别孩子吃饭。刚刚离开家庭的孩子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如果教师喂一个孩子,其他孩子会“攀比”,甚至能够自己吃饭的也会等着老师喂。所以,教师对任何孩子的特别帮助都需要非常“隐蔽”。在吃饭时,孩子围成一个大圈,教师在孩子身后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予帮助。特别慢的孩子,教师要稍加督促,可以老师喂一口,小朋友自己吃一口;有的孩子不太会用勺子,需要教师帮忙把勺子舀满,特别是碗里饭量不多的时候;有的孩子习惯含饭,咀嚼吞咽困难,需要教师更多帮助……教师围着餐桌巡视,可以非常自然地帮助到每一个孩子,而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或老师给予了某个孩子特别的待遇。

少量多添,体验成功的喜悦

给托班孩子盛饭,每次少盛一点,多添几次,让孩子能够很快吃完,体会成功的喜悦。“我今天吃了三碗饭!”“今天我是自己吃的饭!”这是托班孩子见到爸爸妈妈时最爱说的话,能够多吃几碗饭,能够自己吃饭,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家长听了也会特别高兴,赞扬孩子,这对促进孩子从需要帮助到完全自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闻播报,了解自己和同伴

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能够自己很好地吃饭,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一定要树立榜样,让别的孩子学习。让孩子相互了解而不是相互比较,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在进步。在孩子吃饭的过程中,教师一边帮助孩子,一边可以成为一个播报新闻的人,只讲事实,不批评,不表扬。如:洋洋比昨天吃得快一点了,帆帆今天只让老师喂了一口饭,岳岳比昨天多吃了一碗饭……这样的“新闻播报”不拿孩子之间做比较,却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进步,也了解同伴的进餐情况。

“民以食为天”,饿了知道吃,困了知道睡,这是人的本能,托班的孩子同样如此,特别是有的孩子因为分离焦虑等原因,早餐没有吃好,到午餐的时候已经很饿了,不管自理能力多差的孩子,都会知道往嘴里扒饭,教师要做的,是给孩子恰当的帮助,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一定能自己吃饱饭。

如何叫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其实是一个习惯培养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需要耳濡目染。

妈妈不妨从这几方面着手:

1、做一个“懒妈妈”。有一种说法是“懒妈妈有乖宝宝”,从宝宝会沟通开始,宝宝能做的事情妈妈都尽量不要代劳,例如,泡奶粉,可以和宝宝说:“宝贝,请把你的奶瓶拿过来给妈妈。”或是“宝贝,请把你的小鞋子放在鞋架上面。”这些事情看似很简单,但对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方面却是有影响力的,宝宝如期做到了,不妨给他一个奖励的亲吻哦。

2、让他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例如,2到3岁左右的小朋友,可以自己穿衣服啦,每天起床再也不用等着妈妈给自己穿,每天出去玩的时候,妈妈可以和宝宝比赛谁穿衣服穿得快,宝宝肯定很乐意和你玩这有趣的游戏呢,即可以训练宝宝穿衣的速度,又能提前出门游玩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3、多夸奖,让他对独立做事有自豪感。在小伙伴或者邻居面前,有意无意地提到他现在可以自己穿鞋或者自己收拾玩具啦,让他即有面子又有干活的动力,以后在家自然有更多的意愿去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

孩子的潜力有时候大到我们想象不到,不要时刻认为他还小,多放手让他做,多鼓励,培养自理能力、独立性,对他日后的人格形成和融入社会都有好处。

如何培养孩子自己入厕?

可以先实行奖励机制,教他一个人怎么上厕所,做的好的话有奖励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文案?

我的人生向来都是这么的简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手抄报,我也可以做的很棒!

2.我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来不依靠他人,自己做手抄报也可以画得很好!

3.我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我可以独立的完成所有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来做手抄报,我也可以画得相当棒!

哪些事情可以培养孩子为自己服务呢?

一、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

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自己的事情而高兴。

二、学会对孩子说“不”。

家长无条件包办的结果是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家长会帮着做。“妈妈,帮我穿鞋。”“不行,诺诺是大孩子了,自己会做的。”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自理。包办事实上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自理

能力提升的机会。学会说“不”,逐渐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

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孩子生活自理的动力,“你真棒”,“你真能干”,“你赢

了”,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同时,通过编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激发孩子的

主动性。如给他讲“老虎拔牙”的故事,让他意识到早晚刷牙的重要,从而主动刷牙的好习惯。

四、家园同心。

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在幼儿园能独立干的事情,到家反而不行了。在家里,家

长要加强监督、督促。由于“隔代亲”,老人更易迁就孩子。要和父母多沟通,决不能溺爱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爱自己的父母?

首先,需要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孩子会耳濡目染,拥有爱的能力。

其次,培养孩子独立意识,让他承担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自己不能完成,可以主动问孩子,需要我帮忙吗?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懂得是你在帮他,而不是嫌他做不好你都给干了,慢慢的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最后,多陪伴孩子,这点最重要,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才会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方法?

1.每当一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应该做一些适合特定年龄的事情。你必须告诉他,让他头脑中有一个概念,那就是,他必须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做自己的事。

2.通过引导孩子主动去做事情。例如,让他们感到兴趣和有意义,这样他们就能感觉到做这件事是必要的。

3.一开始,我们必须陪孩子们一起做这件事,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好榜样。因为孩子们会好奇,当他们看到大人叫它什么时,他们会一起做。

4.当一个孩子不想做某事时,他可以被鼓励去认为做这件事会得到大人的奖励和表扬。

5.你可以用手教他,因为孩子们第一次做这件事不是很熟练,而且他们不了解很多事情,所以大人在孩子做之前必须用手教他。

6.也可以通过告诉孩子们哪个同学和哪个孩子做得更好一些,这也是一种方法,这样他们就能激励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笔画?

自己的东西自己买

1、首先画一个圆圆的脑袋轮廓,然后画上飘逸的长发,眼睛圆圆的,嘴巴张开,非常的高心。

  2、接着画身体轮廓,双脚一前一后在奔跑,两只手张开,提着很多袋子。

  3、然后给皮肤涂上肤色,眼睛涂黑,嘴巴涂红,头发涂成浅棕色,再画上腮红。

  4、向下将上衣涂成紫色,再涂上裤子和鞋子的颜色,画上五颜六色的袋子,最后加上高光,购物就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