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好孩子,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自己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了才更有说服力去教孩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定不会教出很差的学生,所以我觉得要想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父母做起,这就是我的想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重视榜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其中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习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孩子幼年时期,一个良好的榜样是极其重要的。孩子会尝试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他们最初的模仿对象便是自己的父母。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无道理。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想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父母便要和孩子一起劳动,做孩子的示范。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讲礼貌,那父母平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简而言之,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2、加强监督,及时反馈,开始培养孩子的某一习惯时,父母应当加强对孩子该行为的监督。当孩子作出与要求相符合的行为时,应该给予及时反馈以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

例如,当孩子决心早起不赖床,那么当孩子第二天早起了,父母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作出与要求相悖的行为则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这些,都需要父母做孩子身边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

3、打卡记录,但有的时候,表扬的效果并不是那么好。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那就是——打卡记录。我们可以用A4白纸为孩子绘制一张“4x7”的28格的表格,张贴在客厅等显眼的地方。孩子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格子里打钩。例如,希望培养孩子早起的习惯,那么当孩子早起,便可以在格子里打钩。这种打卡的方式,对比单纯的口头表扬,更能直观表现量化的过程,便于监督,同时也能逐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研究表明,培养和巩固一个习惯需要28天,父母监督孩子完成28天或者1个月的打卡即可。而在打卡过程中,也可以在一些关键天数设立一些小奖励以刺激孩子继续坚持。

除了自己绘制表格打卡,还可以借助打卡APP和微信朋友圈打卡,邀请大家共同监督。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如果想让孩子喜欢读书,不要只是在家里堆满书。

让书和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让孩子看到我们大人经常阅读热爱阅读

(2)用餐或乘车时随时和孩子谈论书籍

(3)参观图书馆、书店和一些阅读活动

(4)送书给孩子,办理图书卡

5)从小🈶️睡前亲子故事时间

亮起绿灯,鼓励孩子培养良好行为读后感?

自从学校为我们播放了《交通安全教育片》后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是宝贵而又脆弱的,可是有人偏偏不会珍惜,在红绿灯面前他们没有按照指示去做,指示灯掌握着无数人的生命啊!

就在那一瞬间,一辆摩托车一闪而过和一辆大卡车迎面相撞,就这样夺去了一个人的生命,问一下他为什么会丢失生命呢?如果遵守交通规则,他会不会死亡呢?

半个小时之前,他还和亲人们有说有笑的,就在这一分钟的时间,他和亲人们永远永远的分离了,想一想他的家人听到这个噩耗,该会为他流下多少眼泪啊!最让我感到可惜的一幕是四个青少年做一辆摩托车,由于天雨路滑,重心不稳,使他们掉进了河里,他们是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青少年啊!

幼儿教师随笔: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事事要求,时时强调、提醒。最近,我园开展了孩子良好习惯的评比活动,做到班班有评比,人人参与,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以身示范,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无论是离园还是如厕,孩子们都能做到整齐划一。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持正确的写字执笔姿势,相信孩子终生都会受益。

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宝宝健康成长需要关注4个方面的能力:社交和情感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认知和学习能力、运动能力。

在这些能力中,最容易被家长忽视同时也最重要的就是:社交和情感能力!特别是对0—2岁的小宝宝。

可能有的宝妈会想,这么小的宝宝连话都不会说,还谈不上什么“社交能力”!这是错误的。

宝宝出生开始,“社交和情感能力”就需要培养和训练,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需要,只是各个年龄段训练的具体内容有差异而已。

如果以为宝宝小,什么都不懂,就忽视了0—2岁宝宝社交能力的培养,那会对宝宝以后发展产生巨大障碍!

01 和宝宝视线交流

每次对宝宝说话的时候都要看着宝宝的眼睛,这样会让宝宝知道在和自己说话,并逐渐知道与人交谈时视线交流的重要性。

经常视线接触也会增加宝宝的自信,即使宝宝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与宝宝之间开始交往的第一步。

02 多对宝宝说话

不要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而不对宝宝说话。

说点什么呢?比如,在喂奶、抚触按摩、换衣服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在做什么。也可以说说其他家庭成员在做什么,还可以告诉宝宝一些简单的事情…….

03 回应宝宝的话(发音)

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宝宝都无法清楚的用语言表达,从咿咿呀呀的发声到逐渐学会说话。

宝宝开始发出声音就要重视哦,回应并和宝宝交谈,像前边说的那样看着宝宝的眼睛。就像能听懂的意思一样去回应,点头、摇手、做出各种表情。

04 回应宝宝的哭声

宝宝哭时是否立即回应,在这一问题上教育专家持有不同意见,但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知道父母在身边。

如果宝宝是在睡觉时突然哭起来,先不行动,观察看看是否能自己重新入睡,如果宝宝还是不停的哭,可以轻拍宝宝并轻轻发出声音安抚。

05 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情感纽带

“情感纽带”是指宝宝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或一个物品。当宝宝拿着的时候,情绪会比较平静。比如有的宝宝的“情感纽带”就是自己盖的小被子,有的是某个小玩具。

首先要有意识的培养宝宝,让宝宝找到自己的“情感纽带”。

当发现宝宝的“情感纽带”一旦确定后,最好准备一模一样的两份(比如同样花色的两个小被子),这样可以在清理一件的时候,让宝宝拿另一件。

“情感纽带”对安抚宝宝情绪,绝对是神器!

06 多多户外活动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尽可能多带宝宝走出家门去看看。给宝宝介绍看到的人、小动物、花花草草……如果遇到了邻居,教宝宝如何打招呼,宝宝开始逐渐学习与别人交往。

07 带宝宝去认识别的小伙伴

去附近的公园或者游戏场所,指出并告诉宝宝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也给宝宝介绍能看到的东东,比如秋千、木马等。

08 尊重宝宝的感受

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表现出比较烦躁,不要试图再让宝宝去做什么,给宝宝时间休息一下;如果宝宝想做什么并且看上去是可以完成的,给宝宝尝试的机会。

09 帮宝宝打消“分离焦虑”

宝宝肯定会面对“分离焦虑”,尤其是当父母不在宝宝视线范围内的时候。告诉宝宝即使没有一直在面前,父母也是在附近的。

比如,和宝宝玩简单的躲猫猫游戏,用一张纸或手挡住自己的脸,或者干脆走到门后,并一直观察宝宝;在宝宝面前走出房间几步,并告诉宝宝会回来的,在外停留几秒后面带微笑走回去,说“妈妈回来了”。

10 教宝宝认识自我

和宝宝一起站在镜子前,告诉这就是“宝宝”,指示不同的身体部位,并介绍每个部位的名称。

培养宝宝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多乐趣,能让宝爸妈更了解宝宝,也能让宝宝学习更好地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对0—2岁的宝宝来说,尤其如此,千万不要错过了

分享一个我家宝宝识字的经历了,宝宝今年3岁了,开始让他识字,认字。之前都是从淘宝购买一些带图的卡片和书本让他认识,不过效果不明显,花费大量时间,还容易损坏,而且宝宝什么都想往嘴里塞,有些比较小的拼图什么的,就怕宝宝吃了。

然后我下载了好多软件让宝宝学习,一开始是不错,但是呢用到后面都要收费,价格还不便宜,顿时有种坑爹的感觉。

后来发现了一款APP【 猫小帅识字】,真心推荐大家使用,里面有很多的冒险故事,我家宝宝特别喜欢听,平常特别好动的他,一看这个就安静的听故事。各种游戏关卡让宝宝重复学习汉字内容,加深记忆,让我这个陪宝宝玩的麻麻都觉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简单,宝宝自己都能独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这款软件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

而且我们家乡口音特别重,就怕宝宝跟着学以后改不了,要是上学了带有这种浓厚的口音,肯定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宝宝现在特别爱学习,每天下班都缠着我给跟他互动,陪他一起玩里面的游戏,不仅学的快,还让我这做麻麻的人也轻松了很多。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这需要一个过程,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养成的好的。所以,这就需要幼儿老师有很好的耐心,责任心,细心教导好好的引导。

幼师可以从平时的生活小事做起,比如日常生活习惯是怎样的,把规则和原则讲清楚,语气和神态可以夸张点,让孩子听老师的话。

如果孩子做的好,可以给于鼓励和夸奖,奖励一朵小红花,给其他小朋友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孩子都希望被老师夸奖,都喜欢老师送的肯定的礼物,所以夸奖和奖励也会是一个不错的培养行为习惯的方法噢。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习惯?

① 表达便意和如厕需求:观察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引导其用语言描述。

② 将便意和如厕联系起来:观察到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

③ 使用儿童便盆如厕:通常餐后20-30分钟内儿童排便概率较大,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幼儿尝试成功后及时积极回应。如发现不规律排便,可2-3小时尝试一次。但训练不可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儿童便意感受和排尿控制练习。每次坐盆5分钟左右如无排便则停止,隔段时间或待出现便意时再做尝试。

④ 逐渐脱离尿布:视情况给幼儿除去尿布,既便于幼儿有便意时快速坐盆,又能在坐盆失败弄脏身体时感受排便过程。

⑤ 失败正确处理:训练过程经常会出现控制失败,即使如厕训练初有成效时,也可能重新出现如厕失败现象,可能与儿童相关能力仍未成熟,或试图进行更复杂的控制,或专注玩耍有关,养育者对此现象应有心理准备,不可因此指责、羞辱儿童,不应表现出厌恶或暗示羞辱感,冷静地进行清洁处理即可。

培养便后习惯:儿童能熟练使用便盆后,可改用加在成人马桶上的儿童马桶。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行动不粗鲁,言语不粗俗。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对别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 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不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 有一些小学的老师曾经在聊天中提及,自己班里有些孩子会有乱翻别人东西的习惯,同学的书包、课本、老师讲台上的作业本经常被翻得很乱,甚至钱包也会不翼而飞,多次教育总是无效。 这便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当孩子第一次乱翻家长东西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导,即便他当时只有两三岁。每一个行为习惯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经常乱翻家人的东西成为了习惯,日后就很难再改了。

3、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家孩子总是把书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里显得特别凌乱,每天都要不停地收拾。 生活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对自己物品的管理,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整洁有序,这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好习惯。

4、先到先得原则。 对于学龄前孩子而言,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就是他们最大的交际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相同的爱好,比如幼儿园的同一款玩具、书店的同一本图书、游乐场的同一架秋千。 让孩子明白谁先拿到谁先玩儿的原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秩序感,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逐步建构起自律的品质和智能。对于孩子而言,规则保障了他最大的自由;对于未来的社会而言,他们将会是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和执行者。

5、不打断别人的话。 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不管是谁,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一嘴插进来,这种感觉都不会太好。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倾听和表达的一个平衡点,要让孩子明白,当他想要表达意见的时候,最好先让别人把话说完。这样既是做人的基本礼貌,也是让别人认真听他说话的关键。 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说话;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打乱别人说话;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善于倾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收获好人缘,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6、做错事情要道歉。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可听之任之,要让孩子明白,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受欢迎的。 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不会道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得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家长应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需要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道歉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但孩子有可能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不敢承认错误,这时候,家长应鼓励孩子知错就改,给予孩子安全感,避免让孩子对道歉产生畏惧感。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知、情、意诸方面日积月累、融会贯通,共同作用于行为的结果,是品德发展中质的飞跃。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是创办优质教育的基础。因为习惯决定人的素质,习惯决定人的命运和发展,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在素质的提升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养成,不论对学生实现现阶段的成功,还是对学生终身的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工程。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学做人的关键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时期,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一、明理求知,启发思考

所谓明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学生的认识态度,进行内在激励。

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调节。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了人的态度整体,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和行为方向。因此,明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律,获得正确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达到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之目的。

行为习惯是内在认知的外显形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对行为规范的认同内化和具体实践的过程。对其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注重行为训练,使之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方式,进而形成习惯。

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班队会活动、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参观、观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采取老师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二、精心立标,循序渐进

  所谓立标,就是建立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习惯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习惯养成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设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我们应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小学德育目标》结合起来,并注重从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深度探索养成教育的本质,建立教育目标体系。

在设计习惯培养目标时,首先我们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划定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品德好习惯三项大目标。再按照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内化、由引导约束到自觉行为的原则,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分别制定小目标。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基础性的、浅层次的良好习惯,如在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低年级的目标是守时惜时,生活有规律。主要是养成按时作息、独立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等基本生活习惯;中年级的目标是生活有节制,有规律,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主要是养成帮助家长做家务,合理安排时间,做事有计划,学会保护个人隐私等良好习惯;高年级的目标则提升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等,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三、树立榜样,引导模仿

夸美纽斯说:“孩子和猿猴一样地爱去模仿他们所见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甚至没有吩咐他们去做也是一样,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们学会运用他们的心里以前,先就学会了模仿。所谓“榜样”,我的意思是活的榜样和书本上取来的榜样都在内;事实上活的榜样更重要,因为他们所产生的印象更强烈。”

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要自觉从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与学生形成和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论语·子路》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们要以身作则赶紧捡起;看到教室桌凳歪斜时,要马上动手排整齐;学生摔倒了,我们要冲过去将其扶起……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

经过长期有意识的学习、实践、积累,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就会得到完美统一。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挥学生中优秀者的示范作用。因此我常常用放大镜去寻找、去观察学生的优点。如“某学生读书非常专心”、“某学生劳动积极主动”、“某学生活动文明守纪”等等,学生行为习惯的每一点长处,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并将之树立为榜样,明确要求学生在什么方面以谁为榜样,向谁学习。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四、环境熏陶,潜移默化

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示范、约束、矫正和激励的作用,精心营造一种高品位的学校文化,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不仅要追求物质文化的现代化,更要重视人文文化的先进性,在物质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营造养成教育的物质环境。

我们要努力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由此形成别具一格的门厅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专用教室文化、操场文化。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会受到熏陶感染。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走廊里勿喧哗”,“请讲普通话”,楼梯上的提示语,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大家”,“校园是我家,关爱你我他”,“请字先行,一路畅通”等,这一句句学生自编的提示语如春风般吹进每名学生的心灵。

我们还将十个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养成十个好习惯,争做佳春好少年”活动的评比栏共同布置在学校二楼大厅,师生每天上下楼都能看得见。各个班级均设有富有个性的评比栏。如:礼仪评比栏,读书展示栏,班级之星,看谁先登顶,好习惯伴成长等,经过学生精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的每一块墙壁都具有养成教育的内涵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成为学生自律最好的行为导师,同时也将成为学生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催化剂。

(二)营造养成教育的精神环境。

首先我们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国旗下的讲话”讲习惯养成的意义、方法等;其次是各班利用开学后的第一月第一周召开一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班队会。再次是建立“好习惯积累卡”,广泛开展“我的好习惯”记事活动。最后是开展以开学典礼、入队为主题的活动,通过以上方法,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强化自律,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礼仪示范岗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每个班级的大门两侧在下课时都有文明礼仪示范岗的展示,从他们的笑脸和规范的队礼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份荣誉的珍惜。这是班级全体师生对他们在养成教育活动中的肯定。橱窗里养成教育活动成果的汇集,是师生共同努力,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地展示。

  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丰富的育人内涵,凝练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凸显了鲜明的学校特色,展示了美丽的师生风采。  

五、强化训练,导之以行

  养成教育始于“养”,终于“成”,以“养”为手段,以“成”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而“导之以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训练法。训练要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训练难成习惯。为此,在学生的行为训练中,我们还应注重“强化”二字,尤其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外在强化往往起着根本的作用。

因此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采取活动渗透,外在强化的方法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受到熏陶,丰富道德情感体验。首先开展“日常行为习惯我知道”教育活动。开学初,各班都要组织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宣传栏、主题班会、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加深了解《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及具体要求。我们还开展了“佳春小学生形象大讨论”活动,以引导学生去寻找、反省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使其在反思、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各班推荐两名良好习惯养成进步快的学生参加我们组织的“告别陋习,做文明少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演讲比赛。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的文艺汇演、为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倡导的“让孝敬成为习惯”活动。即“说三句祝福的话语,做一件家务劳动”以及“今日我当家,今日我理财”活动;教师节为教师献词献祝福等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各班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别具特色。有的班级开辟“周行为导航语”专栏,各班结合本班实际,确定一个小的习惯养成主题,然后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具体化,写在“周行为导航语”专栏里,用以提醒同学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讲卫生习惯,有的班级开展“三对”活动。即首先对自己负责,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物品摆放有序;其次对集体负责,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在教室和校园内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再次对社会负责,不乱扔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扔垃圾时自觉分类、在公共场所不喧哗。这样,从个人到家庭、学校,再到社会,由低到高逐层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我们还让学生参加街头禁毒宣传,参加“3.15”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六、社会实践,体验成功

实践体验法是一种通过践行《规范》要求,体验成功快乐,强化良好习惯的方法。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履行《规范》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既是一种行为训练更是一种意志锻炼。

学校可以通过公开招聘和班级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同年级开展“我当一日值勤教师”、“我当一日班主任”、“我当一日升旗手”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学校各个岗位的重要性。以“自主寻找、自主选择、自主创设”为宗旨,组织引导学生找岗、争岗、创岗。开展“小岗位我能行”活动,班级的所有工作都有人管理,每个学生都有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培养学生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这个习惯时,我们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艺术节展示、六一文艺汇演、诗歌演唱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做才是一个文明观众。我们还将参与活动的过程作为训练过程,提出细化要求,包括学生坐姿、站姿以及鼓掌的要求都逐一明确、训练。活动结束后通过评选文明观众,对学生良好的行为及时鼓励和表扬。这样一次次的有指导性的训练,使学生自觉做到在校内、校外观看比赛时文明喝彩,并从中体会到尊重他人、待人要友善。

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还应明确并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在丰富多彩的阵地教育活动中,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一次活动,便是一次体验,一次体验,便是一次强化。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先烈,请老一辈革命家讲述先烈事迹,并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入队仪式;平津战役纪念馆也是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个社区、每条街道、敬老院、每片绿地都有孩子们忙碌的身影,那像模像样的“小记者”,那严肃认真的小交通指挥员,那勤快能干的小志愿者,都体现了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规范。

七、家校联手,形成合力

家长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教育态度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家校育人网络。

学校要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介绍习惯培养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购置必要的书籍、学习用具,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应在言谈、行为、思想、信仰、习惯、爱好等方面提供优良的示范。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如每学期我校就举办一次“优秀家长”评选工作,家长把自己教子的科学方法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做法用书面的形式总结出来,全校评选出百名好家长。并请教育专家和优秀家长代表为全校家长作报告。家长通过撰写征文、听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教育连续性,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引导家长参与评价。

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 “感恩父母、体验亲情”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活动中学校定期布置系列亲情作业,引导孩子经常性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召开“感恩父母,幸福成长”的家长会,按照高、中、低三个年段分层次进行感恩教育,为日后坚持发扬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

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同时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中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定期召开家长会,或通过家校联系本,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汇报,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长辈等。我们可以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师生共同填写家庭基本情况,教师填写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家校共同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矫正措施,使看法趋于一致,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效验跟踪记载;开展矫正评价。

八、反馈激励,督促评价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时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这样更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建立巩固,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

(一)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单项评价方面,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每学期评选“卫生之星”、“健体之星”、“礼貌之星”、“守纪之星”、“朗诵之星”、“书法之星”、“歌唱之星”、“自理之星”等星级小明星。在综合评价方面,开展校园“佳春之星”评选活动。

(二)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都要评选“养成教育星级班级”,这是在一个阶段内的终极评价。另外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强调各班养成教育常规管理的变化、进步、发展,实行动态评价、过程评价,体现管理中张扬个性的一面,促使各班在养成教育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三)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求学校内部、教师内部、学生内部搞评价,最后还要请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及上级领导到学校问卷及座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评价。

(四)外部评价与自主评价相结合。在对养成教育进行的常规检查和评价中,除了坚持外部的督促和强化评比检查外,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坚持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我们要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应始终坚持“好习惯广而习之,好习惯常而持之”理念。因为我们坚信: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今天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明天学生定会收获幸福的人生。但我们也深知,养成教育的实施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智与精力,需要探索出更好的实施途径与办法为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