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大块,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倾听排在首位,因为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语言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是幼儿发展语言的基础。可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条要求中体现了两点:一是专注的听,二是理解的听。专注的听是指幼儿听的习惯,理解的听是指幼儿听的效果。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要求,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即专注的听是理解的听的基础,只有专注的听才能听清、听懂乃至理解,能理解的听后才能进行语言表达。因此,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幼儿倾听效果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思维不能跟着老师走,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我们先从其重要性谈起。

一、良好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以往,在我们的家长心中倾听习惯应该放在入小学后在去重点培养。但是经过我们多年的幼小衔接课程研究发现倾听习惯应该从学前教育的早期入手。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小学家长反应:孩子入小学后,学习为什么总是落后于别的同学;为什么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记不住,还要打电话问别人;为什么孩子总是上课好动、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其主要原因是孩子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前期是孩子形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关键期,只有学会了怎样倾听,孩子才会感知和理解语言,才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要了解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中班幼儿心里发展的年龄特点

1、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

2、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专注程度有所提高,但与大班幼儿相比,他们的理解水平相对较低。

3、在听的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4、当语速较快或连续讲话时间较长时,幼儿往往无法听清楚甚或不能完整地从中获取信息,从而影响了他的理解与表达。

以上是中班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而现阶段我们的孩子已经有了倾听习惯的雏形。下面我来说几条,请家长根据我所提的内容对号入座,看看您的孩子是否有这些表现:

1、对别人的语音或谈话的内容感兴趣,对和别人交谈感兴趣,并且在双方交谈时对对方的讲话感兴趣。

2、对儿童电视节目感兴趣,对外语或其他的方言感兴趣。

3、当您的孩子能够安静、全神贯注地倾听一段谈话、一个故事和一个电视节目中的对话的时候,您的孩子就养成了有趣倾听的习惯。

并不是说孩子具备了以上这些就具备了良好倾听的习惯,这只是倾听习惯养成的初步表现。针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一定要做到有效的利用。

三、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目标及具体内容

现阶段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目标是:上课安静的听讲,注意力集中15分钟左右,在别人说话时,能用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不随意插嘴、打断他人讲话;在集体活动中,控制过分的表现欲,既要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学会倾听同伴的见解。

  幼儿倾听能力应着重培养三种倾听技能: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 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有一位哲人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著名的社会学家兰金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孩子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达与表现”的第一条便是“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那么,家长在家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我提供一下几点建议:

1、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孩子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

 

2、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让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还可让孩子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有声有色的话语,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将孩子带到幻想中的动物世界、古老宫殿时,他们会完全忘却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听。

  

3、多多称赞和表扬孩子,鼓励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所以只要孩子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就可给予表扬鼓励。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孩子以后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4、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家长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其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一边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

5、利用“听辨错误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听一件事时,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儿就听不下去了,这就说明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和不认真。因此,家长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

6、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善于倾听孩子心声。培养孩子倾听习惯需要家园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注重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家长,其孩子习惯明显优于那些随意的家长。幼儿期是好模仿的时期,环境的创设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这也是孩子无法养成倾听他人习惯的原因。经常有父母这样感叹:“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因为,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说的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孩子便只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这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心理学家提示父母说:“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往往要经过许多年才能恢复自尊。”事实上,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也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是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这些权利的。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重要方法。父母必须定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赏识。在倾听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端正姿态,千万不要摆出一副表面上倾听,实际上千方百计想出一些理由来反驳他的样子,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总是否定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便不会再主动与父母交流了。

如造房子一般,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实践证明,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后,说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在学习活动中,幼儿主动地听,积极地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

以下是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有礼貌,一旦孩子表现不如人意,轻的给孩子一个难看的脸色,重的当场责骂。其实这种行为是完全的本末倒置,连最基本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都没有弄清楚。

一个孩子是否文明,是否有礼貌,往往不是一日之功。他需要的是家长日积月累的教导和一切向我看齐的耳闻目睹。需要的是家长舍得让自己吃亏让孩子吃亏。只有拥有了一颗愿意吃亏的心,才能培养出真正文明的孩子。

文明始于吃亏

曾经碰到这一件事。朋友的孩子在家里告诉母亲,老师每天都让他去干活,孩子的本意是向母亲表明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有地位的,是为了向母亲炫耀。那么多同学都没有干活的机会,看我多棒。

可是母亲母亲一听不高兴了。告诉孩子以后我们不干,太吃亏了。很简单的一句话,老师再也不敢用孩子干活了,孩子也失去了很多受表扬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别说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文明精神了。

什么是文明

文明并不是会说好听话,文明也不是虚假的奉承。文明的实质是愿意通过自己的付出,给别人提供方便。

最常见的一件事。在公交车上,上了一个80岁的老奶奶。这个时候如果你要让座,你自己就得自己站着。如果距离很短还好说,如果自己离目的地还有很长一段路,你肯定要考虑得失,谁都想舒服。在合乎规矩的情况下,谁都有权力舒服。你不给老奶奶让座是本分,你给老奶奶让座是情分。在既可以让座,又可以不让座的情况下,你做出的决定才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如果你给老奶奶让座了,并不代表着你傻,也不代表着你不知道坐着舒服。它代表着,你有一颗为别人着想,可以牺牲自己部分利益的心。这种牺牲精神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一个耳闻目睹不断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家长从小做榜样。

一个人能够给老奶奶让座,其实背后隐藏的是父母的知书达理。让座的是孩子,而而隐藏着的是父母的长期教导。

最后我们要知道:

父母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启蒙老师。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静心阅读、认真倾听、耐心做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到大,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孩子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静心阅读的好习惯,首先自己要经常看书,并且把书中的知识、乐趣讲给孩子听,让他了解书中的精彩世界,从而自觉主动地喜欢阅读。

倾听是美德。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家长要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就要把这些道理告诉孩子。倾听表扬批评,倾听奇闻异事,甚至静心倾听大自然的呼吸,对自己的成长都是有益的。

培养孩子耐心做事,一定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比如拼图,比如养花,比如生豆芽。耐心做事首先要培养兴趣,培养自信和坚持不懈的性格。

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1、激发孩子的倾听兴趣。生活中,停下来多听。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引导孩子注意倾听各种声音,例如:城市中汽车引擎的发动声、清脆的车铃声等;大自然中淅淅沥沥的雨声、淙淙的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等。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模仿一些有趣的声音并结合生活中的声音一起采集起来,和孩子共同做成音频或视频,给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激发他们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2、选故事,讲给孩子听。听故事是锻炼孩子倾听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选择的故事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具体、生动,富有趣味性。这里推荐一些比较适合低龄孩子听的故事,例如:《九色鹿》《海的女儿》《小黑鱼》《丑小鸭》《小红帽》等。同时家长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声音,稍微浮夸的动作把故事讲给孩子听,最后还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检验孩子倾听的效果。

3、用游戏,寓教于乐。这里推荐两个小游戏:“传话”、“听词坐立”,也是我个人经常在家和课堂带孩子玩的小游戏。例如:我在家和孩子玩一起玩传话游戏,我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让孩子把这句话传达给爸爸。另外,在我带一年级孩子语文课时会玩“听词坐立”的游戏。我会随机说一些词语,例如,当听到“鸭子”时,孩子起立,再次听到时坐下。这个词语可以自己来定,也可以升级游戏难度,让孩子听到同一类词语时起立,比如动物或植物等。

4、家长树立倾听的榜样。俞敏洪说过:如果家庭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

5、注意倾听礼仪。家长和别人聊天时,如果孩子在场,家长要尽量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比如家长可以自然而安静地坐或站着;面带微笑,看着说话人的眼睛;不随便插嘴,耐心地听他人把话说完。孩子一旁看着,自然而然就会受到熏陶。

家长倾听孩子心声的例子?

当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时,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创造沟通空间:为了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可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沟通环境。例如,在晚餐时或放学后,与孩子坐在一起,问他们一天的情况、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想说的事情。

2. 倾听技巧:家长在倾听孩子时可以运用一些倾听技巧。比如,使用肯定性回应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例如“我明白你的感受”、“我很高兴你分享这个故事”等。还可以用非语言方式表示关注,如保持眼神接触、面带微笑、鼓励孩子继续谈下去。

3. 给予时间和空间:有时候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思绪,准备好与家长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自己感到舒适的时候与家长交流。

4. 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家长在倾听孩子心声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不要轻易打断或批评他们的想法,而是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样能让孩子感到被认同和尊重,进而更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5. 鼓励表达情感:有时候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感到迷惑、焦虑或者不安。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感,并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家长可以借助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建立起亲子间的信任和沟通渠道。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困惑和快乐,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倾听孩子的声音家长心得?

男孩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很好,两人可以说是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据小男孩说:“妈妈总是不听我说话,每次我一说什么,她从来没有听完过,每次都能找到理由反驳我,从来没有尊重过我、理解过我的想法。”

“每次向妈妈表达我的意见和想法,想和妈妈说说心里话的时候,总是得不到理解;根本就得不到机会说出自己想说的。很多时候都逼得我想要逃离这个家,渐渐地,在在妈妈面前我也变得越来越沉默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家长心得?

品质和学习成绩不一样,品行就是人的综合素质,如果很会说话,但是脾气暴躁也不行,各方面都好,就是没有感恩之心也不行。所以,一个人的品行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质和学习都是优秀的,如何让孩子有好的品质主要有三个方面!

1、父母做榜样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从小是单纯善良的,但是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品行,而是自由发挥的成长,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排上了用场,“树大自然直”的教育理念是害人害己的。最好的引导教育不是用单纯的观念和理论来教育孩子,而是家长做孩子的好榜样,身体力行的来影响孩子的心灵和认知。

2、好的品行是一种积累

从孩子点滴的认知到慢慢的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体验、锻炼和总结,善良的萌芽慢慢的成长为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大树,所以,好的品行是家长不断的影响和引导的,而不是单纯的教育!

3、感恩之心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感恩之心的话,不管其他方面多么优秀,都不是一个好品行的孩子,有可能对别人的伤害会更大,可见,好的品行是以善良为根本,追求为动力,探索为兴趣,谦虚平和为原则。所以,家长在平常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如果违反了以上条件,及时的严肃的给予纠正!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父母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年纪还小,好奇心都很强,如果发现孩子对某样东西表示好奇,或者对某件事物表现得感兴趣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理,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孩子带着问题来向家长提问时,家长可以试一试,不要只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想办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得出来的答案,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3、对待孩子,父母可以试试“投其所好”,让孩子用他感兴趣的方式去学习。例如,孩子喜欢听故事,那么父母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4、父母尽量让孩子用他感兴趣的方式学习,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在陪他读绘本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孩子虽然不认识字,但是,却会很专心地看着绘本上的图画和文字的。

5、平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讲出来,或者画出来,尽量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如何倾听孩子?

 1、家长要做好认真倾听的榜样: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发现孩子情感的变化,家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孩子将来养成倾听习惯的基础。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倾听的最好榜样。因此,即使是在家里,家长也要特别注意交谈时的方式和礼仪,专心听对方讲话,不要同时做其他的事。孩子在陈述事情时,不要打断孩子的陈述,这样给孩子也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对家长教育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家长要管理好自己才行。

  2、倾听孩子说话时,家长要专心和适时的回应:如果家长只顾听孩子说,而不用自己的声音传递专注,会引起孩子误会,以为家长再想别的问题,没有在倾听自己说话。在与孩子说话时,低声细语能让孩子感到与家长处在平等的地位上,有助于孩子对家长敞开心扉。

  3、及时对孩子的倾听行为做出表扬和肯定:对孩子来说,很喜欢被家长表扬与赞赏,所以当孩子能坐下来听家长讲话,家长应该多说些鼓励夸奖的话,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表扬孩子要学会方法,不能夸夸其谈,也不能表扬过度了,孩子做一些事情就表扬一下,这样会让孩子对表扬产生依赖,而害怕失败了,一旦孩子做错事情,就往往不知道怎么办了。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重视榜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其中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习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孩子幼年时期,一个良好的榜样是极其重要的。孩子会尝试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他们最初的模仿对象便是自己的父母。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无道理。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想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父母便要和孩子一起劳动,做孩子的示范。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讲礼貌,那父母平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简而言之,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2、加强监督,及时反馈,开始培养孩子的某一习惯时,父母应当加强对孩子该行为的监督。当孩子作出与要求相符合的行为时,应该给予及时反馈以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

例如,当孩子决心早起不赖床,那么当孩子第二天早起了,父母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作出与要求相悖的行为则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这些,都需要父母做孩子身边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

3、打卡记录,但有的时候,表扬的效果并不是那么好。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那就是——打卡记录。我们可以用A4白纸为孩子绘制一张“4x7”的28格的表格,张贴在客厅等显眼的地方。孩子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格子里打钩。例如,希望培养孩子早起的习惯,那么当孩子早起,便可以在格子里打钩。这种打卡的方式,对比单纯的口头表扬,更能直观表现量化的过程,便于监督,同时也能逐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研究表明,培养和巩固一个习惯需要28天,父母监督孩子完成28天或者1个月的打卡即可。而在打卡过程中,也可以在一些关键天数设立一些小奖励以刺激孩子继续坚持。

除了自己绘制表格打卡,还可以借助打卡APP和微信朋友圈打卡,邀请大家共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