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教育问题?
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假日教育盲点的原因多种多样。从体验父母打工生活的教育、兴趣性的技能培训教育、亲子阅读活动、亲近大自然和走进大学城、有关部门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假日教育盲点的策略。
假日教育;农村教育;留守儿童;
在对211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1053名学生为留守儿童,占全部调查农村儿童的49.7%,接近一半。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时存在着双重缺乏,特别是假日教育,有时可以说是放羊式教育。学校认为假日属于家庭教育时间,而留守儿童父母认为孩子平时学习很辛苦,玩玩也无所谓,自己也很忙,也无暇照顾,听之任之。这样,往往会出现教育空当,使孩子的品德、安全和学习都处于失衡状态,往往出现品德滑坡、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文章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假日教育盲点现象,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假日教育盲点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教育观察发现,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假日教育盲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方式有时大相径庭。留守儿童的家长大部分都长时间在农村工作,他们的文化水平、接触的社会环境、实际的经济情况以及教育理念等都有所不同。在假期,家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多是放养式或者是散养式。多数只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给予关心,而对孩子的教育则可能不管不问,或者是无从下手。
(2)孩子的活动场所不多,难以开展活动。由于资金困难,有些地方难以向学生提供少年宫、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活动场所。因此,学生在假期难以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学习娱乐活动。
(3)学校教育有时鞭长莫及。忙碌了一个学期后,许多教师的假期大多放在自我学习与培训之中。对于留守儿童的假日教育,学校教师往往安排在放假前的一两天,先布置好假期作业,然后开学之后对作业进行检查评比。有时往往是学生写一个月,教师写一个“阅”。在整个假期,留守儿童的假日教育只能交给社会与家长。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假日教育盲点的策略
怎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假日教育盲点,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呢?这时,家庭教育要唱主角,而且要有计划地进行。
(1)体验父母打工生活的教育。利用留守儿童假期时间长的特点,父母可以让孩子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团聚,体验父母平时的打工生活,体会父母养家的辛苦,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或者参与父母的工作。有一对夫妇在海南卖工艺品,暑假时让远在河南老家的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帮自己卖工艺品,一是体验父母的工作,二是感悟现实社会,三是通过自食其力挣零花钱。假期返校,教师问这个学生的体会。这个学生说:父母真是太辛苦,经常在户外,父母晒得很黑,一天从早忙到晚,也挣不了几个钱。以后,花钱一定要节俭,而且要努力学习。这种人生体验,是靠说教得不到的,感悟是最好的教育。
(2)兴趣性的技能培训教育。假期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学习一些技能。父母要注重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一定要有健康的兴趣和爱好。体育运动爱好,可以让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生病或者少生病;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爱好,可以让生活情趣高雅,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比如,有些家长让孩子参加游泳培训班、拓展训练夏令营、钢琴培训班、美术培训班,都是很好的选择。
(3)进行亲子阅读活动。可以请教师开列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书单,然后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这样,一是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提高。同读一本书,是增进父母与孩子感情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建设书香家庭、构建学习型家庭的好办法。有些经典名著可以放在书架上,引导孩子经常阅读。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格利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巴黎圣母院》《复活》《普希金诗选》《老人与海》。
(4)亲近大自然和走进大学城。除了读万卷书,还有一个最好的教育办法,就是行万里路。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旅行中增长见识,体验风土人情,感受不一样的生活。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走进大学城,让孩子提前观察一下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让孩子很早就萌生对大学的向往之情,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5)社会有关部门多开展一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比如,很多部门的文化下乡活动可以在暑假送到农村来;城市学生开展的夏令营活动,也应该以合适的方式在农村开展;让城乡孩子结对子,互相走一走,看一看。政府应当积极组织与引领,让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参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假日教育。三、结束语总之,假期是父母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段,千万不能忽视。全社会都要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别是假日教育。父母平时不在身边,平时的教育是缺失的,不能在假期再失去教育的最佳节点,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聆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感受。
农村留守儿童教师教育问题探讨?
我个人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教师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我国农村青壮年由于工作、谋生需求流动至其他地区,从而被留置家乡的少儿群体。该群体主要与文化知识水平低的老人共同生活,在家庭、社会的支持下能基本维持生存,但教育现状堪忧。
对于儿童成长而言,除了温饱、发育,良好的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留守儿童则恰恰失去了家庭教育保障,这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的长久稳定也具有消极影响。因此,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行动策略十分必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父母外地务工,而儿童很难在外地入学前就读和生活成本较高,所以父母一般就安排子女在老家就读,由老人看管,但往往教育的效果并不好,而且对儿童的成长不利。
这样国家要在务工所在地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就读的机会同时减免费用。当地政府也能够帮助务工人员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长的职责?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自己则留在农村与父母一方或者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的孩子。留守儿童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获得家庭的收入,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一起生活,只能将他们交给祖父辈或者亲戚朋友照看,这些本应该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的孩子,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比较起来,具有早期性、日常性和感染性等特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关键的角色。然而,父母在离开家庭,远赴城市打工之后,如果忽略了自己作为家庭主体角色的责任,只顾赚钱养家,让孩子跟随祖父辈或者亲朋好友生活,对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孩子来说,如果教育不到位,很容易在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是父母同时外出。大多数留守儿童被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但是这些监护人由于年老力衰或者家教意识较为薄弱,并没有真正承担起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往往只重视孩子的生活,而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另外有些家长因为对长期在外,没有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而感到歉疚,便采用物质补偿的方法,给孩子较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父母的这些做法,忽视了与孩子进行心灵和亲情沟通,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面临的首先是生活艰难,很多出现了中途辍学的情形,相当一部分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就是缺乏抚慰,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另外,监护人的素质不高,难以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心封闭、自卑懦弱、行为孤僻、嫉妒和逆反等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演变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课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多管齐下,从各个方面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关爱。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父母的思想认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一般是将留守儿童委托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照看,出于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些监护人也都很愿意监护好留守儿童。但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在实际监护过程中,监护人只是照顾好了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却不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归纳起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时间严重不足
据统计,在留守儿童家庭中,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和孩子联系一次,21%的家长每个月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没有和孩子联系过。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与父母直接接触时间极少,让留守儿童的教育严重不足,监护人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而很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远离孩子,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这是很多农民工父母面临的问题。很多农民工父母都是选择以金钱和物质来作为奖励措施,以体罚作为惩罚措施。他们以成绩好坏来作为判断标准,如果成绩好,则会奖励孩子金钱和物质,成绩坏就会对孩子进行打骂。监护人由于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高,往往就会听从留守儿童父母的这种嘱咐,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三)教育理念偏差
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好、学习好就行,忽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他们在孩子的成绩上,只是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而不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他们认为自身素质不高和能力水平有限,不能够教育好孩子,认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没有尽到自己应该要尽的教育责任。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1.慎重选择。农民工要慎重选择外出打工,要把孩子放在比金钱更加重要的位置。如果在农村的收入确实无法供养这个家庭的话,可以让夫妻一方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方留在家里照看孩子。而且,最好是母亲留在家里,因为女性心思细密,而且有耐心,孩子更加愿意和母亲交流。如果夫妻双方都不得不外出打工,那么,尽量将小孩带到打工所在地接受教育。
2.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父母,一定要及时和全面了解子女的情况。第一,要利用各种渠道,比如书信、电话甚至网络,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交流要频繁一点,要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关爱;第二,要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方面的情况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行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3.完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多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要在孩子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扮演一个家庭教育者的角色。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教育,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学校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中小学校都应该统计学生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这份“留守儿童档案”必须及时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监护人情况和临时监护人情况。通过这份档案,学校可以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在中小学中建立一个教职员工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形成教师定期家访、与留守学生谈心的一套规章制度。同时,定期开展一些帮扶教职员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会议和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不让他们产生孤独感。另外,教师还要多和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交流,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三者之间的联系。
3.开展心理咨询。现在心理咨询站已经逐步在农村各个学校扎根,而学校也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班主任平时要多关注留守学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且与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一些交流,帮助学生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方面
1.明确部门职责。留守儿童在性格、人生观方面还处在未定型的关键时期,受外界影响较大。对学校周围的游戏室、歌舞厅和网吧等场所,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整治,严厉打击将毒品、黄色刊物和电影带入校园的行为。同时,政府应该要组织专门人员,在学校周围进行巡视,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2.落实留守学生管理的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将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到重要的位置,要保证每个留守学生都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政府要和学校以及村组干部一起,统计留守学生情况,建立村组干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制,同时,要多方筹集资金,资助贫困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目前,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还是相当薄弱,师资力量也不够强大,政府应该要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4.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机制。政府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可以聘请一些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来当孩子们的义务辅导员,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农村留守儿童在面对教育问题的无助?
我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把他们变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着!最难过的就是孩子对我说:妈妈,我作业有不会的问爷爷!他干活累了要骂我!因为老人一年到头忙农活,没耐心教孩子!又喜欢大吼大叫,长时间,孩子们也变成这样了!
如何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生活,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一)学业出现危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方面具有突出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儿童产生学业危机。首先,他们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31.42%常常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其次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调查显示,28.16%留守儿童的父母1年或1年以上才回家一次,52.53%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进而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学业成绩下滑,49.68%的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影响;再次,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对学习“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和“讨厌学习”的留守儿童占33.23%;有56.64%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行为,其中经常逃学的占15.51%。
(二)生活方式不良,行为失范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在逐渐降低,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对生活没有热情,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调查显示,只有13.92%的留守儿童对自己在校的表现非常满意,对学习“没有要求”和“顺其自然”的比例占23.73%。二是容易形成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调查中发现,48.42%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逃学、打架等违纪行为;有的沉溺于不健康的影视文化或网络游戏中;少数人甚至有抢劫、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
(三)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子女的心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还有女生比男生更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留守儿童在情绪问题上比父母在家的儿童严重,他们更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失望、不安、无奈等消极的情绪;调查中发现,83.11%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失落、孤独无助、被遗弃感、无奈等消极痛苦的情绪,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冷漠、胆怯、自我封闭等,所以在人际关系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些心理问题,虽然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发展性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成人之后的人际障碍和人格缺陷。
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什么参考文献?
参考一下《中国教育报》、教育网站等。
文章著作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等等。去书店,网上查一下就OK了!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观点?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
01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十分迫切,需落实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研究背景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外出打工人口大规模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流动,自2004年以来,国家对留守儿童教育日益重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多次做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表述。根据最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分析,6~13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各省份均超过50%。
此年龄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德育、行为、思维等各个方面塑造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该阶段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将会对其一生的成长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但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周边社会环境远次于城镇的生长环境中,他们在品德教育方面更容易偏离轨道,容易造成他们认知、心理、个性、人格发展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品德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提升农村学生享有公平教育性的重要政策。
2、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
“第一代”农村留守儿童大致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接受过基础教育以及经历过留守生活的儿童。随着1985年的“打工潮”的兴起,第一代农民工外出流动。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以及有着深深的恋土情结的观念,他们外出务工的特点主要是“短期流动”、“省内流动为主”。
“第二代”农村留守儿童出生于九十年代初,接受过义务教育且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济较差的儿童。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现象。随着第二次民工潮的出现,第一代与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区别在于,以省际迁移为主,流动半径变大,流动距离变远,流动时间变长。
第二代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联系少频率低、联系方式主要是打电话,写信;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劳动负担较大、升学压力小;农村学校学生较多、寄宿制学校较少;家校关系密切、教师家访普遍;娱乐设施少、电视网络还没有普及。
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从不利的因素看:农村学校收取学费、生活费等,增加了农村家庭的负担,导致部分家庭贫困的儿童辍学;由于农村家庭儿童较多,生活压力大、农活繁重、经济困难、部分儿童没有机会上学;学生多、老师少、老师教学任务重、学校教学资源少、教学设备落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论文好写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好不好写?
这个问题我感觉问的有点二。为什么这样说?
城市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好写?
这个好不好写?
要看对什么人来说的。从事农村留守儿童已经的教育专家学者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肯定比写城市留守儿童教育论文要容易一些,相对好写。所以说,没有从事留守儿童研究的教育专家写起这个方面的论文估计肯定难些。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了解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其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