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正文

小学生历史小故事 小学生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小学生历史故事?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历史故事2

战国时期,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担心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事情的实质。”众大臣深受启发。

历史故事3

孟母是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贤德女性。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位母亲的教育。《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孟子名孟柯,出生于现在山东省邹城市北的凫村(今属于曲阜市)。《列女传》记载,孟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游戏、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从附近经过,因此,孟轲与其他孩子就“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他们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会让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孟母决定搬家,带着孟轲迁居到远离墓地的庙户营村。庙户营村位于现在的邹城市西北部,当时,这里是一处繁华的集镇。孟轲置身于这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逐渐又同集镇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游戏,与同伴们学习商贩叫买吆喝,讨价还价,还学邻居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里仍然不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贩的影响而不认真读书。

在这个集镇上刚刚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决定再一次搬迁自己的住处。他们搬到了学宫的旁边。这所学宫位于现在邹城南门崇教门外路东,是孔子之孙即子思设宫讲学的地方,后人称它为“子思书院”。后来子思的学生在此授徒讲学。孟母想,孩子在学宫的附近居住,必然会受到学宫气氛的影响,长大以后读书也方便。母子搬迁到这儿后,天资聪颖的孟轲果然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常到书院里跟着学习诗书,演习礼仪。孟母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了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后来孟母把孟轲送入学宫,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使孟子从此走上学业之路。

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同孟母三迁一样是母亲教子故事的典范。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母对于家庭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对儿子说:“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随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的空前欢迎,他的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到顺利推行。

就在这个时候,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在亲眼看着儿子成功的时刻,满怀着一个母亲成功的欢欣,一病不起。在归葬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向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

在山东邹城市北20里的马鞍山麓,古柏森森的孟母林静穆庄严,时刻吸引着一代代景仰这位伟大母亲的人们。

历史故事4

战国时期,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但是你可不要以为,当时就只是存在这七个诸侯国,其实呢,在这七个大国之外,还有许多的小国存在。发生战争也并不是只在大国之间,小的诸侯国之间也发生各种战事。

这不,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就发生了战争。由于邹国比鲁国还要弱小一些,尽管邹穆公率领邹国的军民去抵抗,最终邹国还是吃了败仗。邹穆公的官吏共死了33个人,而参加战斗的老百姓则一个也没有死。在战斗的时候,他们像在旁边看热闹一样,根本懒得冲锋杀敌。邹穆公很不开心,于是,他就找了一个人发泄,可巧,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后来被中国人称为亚圣的孟子。

邹穆公问孟子道:“在这场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33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真是可恨极了!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我又难消心中之恨。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说话可是直来直去的,孟子说:“这不怪老百姓啊,这要怪您自己。”

邹穆公瞪大了眼睛,可以看出他吃惊不小。但是孟子没有理他,继续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流落到哪个国家的都有。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这可不是一般的怠慢,这简直就是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啊。您想啊,当初您这样对待他们,今天他们也以同样的怠慢来对待您,您又有什么可报怨的呢?”

邹穆公咬了咬嘴唇,没有说话。

孟子又继续说:“曾子有句言,您听说过吗?”邹穆公摇了摇头。

孟子接着说道:“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现在邹国发生的事,不就是曾子这句名言的最好注释吗?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那要怎么办呢?”邹穆公觉得孟子说的话还有点道理,便谦逊地问。

孟子告诉邹穆公说:“这不难办,您可以实行仁政啊,实行了仁政,老百姓都感激您,也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国家冲锋杀敌了。”

历史故事5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没了。

历史小故事?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9.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0.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

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经典历史小故事,历史故事有哪些?

走后门,自古以来都是有风险的。

唐代诗人贺知章,他在晚年告老还乡之际,找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走后门去了。

他的诉求是:“臣有一个小儿子,还没起大名呢,想请陛下给起个名儿。这样我回乡了,一说皇上给我儿子起名了,那多显摆呀!”

这个好办,唐玄宗张口就来:“老贺啊,为人之道,最在乎的就是信义,有信义的人,一生顺遂。老贺,看你就知道,你儿子将来一定是个讲信义的人。孚,就是信义的意思,你儿子就叫贺孚吧。”

贺知章千恩万谢出来,却一脑门子郁闷,心想:“这......陛下也太逗了吧。我是浙江人,我们那儿的方言,孚是瓜下之子。我拿乡音跟家乡的人一说,我儿子不就被人叫贺瓜子儿了吗?”

这后门走得憋屈,老贺回家后,只好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提皇帝起名儿的事儿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那是愁这名儿愁的。老贺的小儿子,也只能叫贺孚,叫了一辈子。

小桂林历史故事?

象鼻山座落在漓江边,桃花江出口处。象鼻正好伸进漓江之中,酷似一只酣饮江水的神象。象鼻山举世闻名,而离它不远的雉山却鲜为人知。说起来,有一段令人感叹的神话故事。桂林火车站

  有一天,一大一小两个怪物来到桂林,小的骑着大的,小的自称“雉凤大仙”,大的名叫“象”。桂林的百姓从来没见过这两个怪东西,都跑出来看热闹。机场路口

  雉妖冷笑一声,轻轻拍拍象头,大象伸出长鼻卷起一个老头,甩到远处的漓江里。人们顿时感到大祸临头,纷纷关门闭户。八里街

  雉妖哈哈大笑说:“从此以后,我就是桂林的大王,谁不从,我就叫大象吃掉他”。接着他又叫大象拔树、毁田、翻江,好端端的一个桂林城,被两个妖精弄得一塌糊涂。s广西师大

  这情景使牧马老人变成的老人山也慌了神,赶忙跑去叫来嫦娥。民航大厦

  嫦娥怒道:“你是何方来的妖孽,敢来横行霸道!”雉妖道:“今天不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你不知我的利害。”说完变出三十六只手,提了十八般兵器,向嫦娥袭来。嫦娥与雉妖斗了几个回合,雉妖自知不敌,钻进地里逃跑了。一八一医院

  雉妖找到大象,见大象正在漓江里洗澡,气得大骂:“我险些没命了,你不助战,反在这里玩乐,气杀我也!”说着抽出皮鞭,打得大象皮开肉绽。这时嫦娥追来,雉妖化作一道金光逃之夭夭。嫦娥找来灵芝让大象吃了,大象的伤体才复了元。南城百货

  大象十分感激嫦娥的救命之恩,想到自己以前跟着雉妖做了许多坏事,决定痛改前非。天是便留在桂林,要用事实来洗刷自己的罪过。它春天耕田,夏天抗旱,秋收运谷,终于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喜爱。雉妖第二年来到桂林,见大象居然帮老百姓干活,便破口大骂:“真是个没出息的,跟着我有吃有喝多威风,却在这里当奴才!跟我走!”这时的大象已经不比从前了,死活不肯走。人们闻讯赶来,把雉妖团团围住,骂道:“恶魔,滚!滚得远远的,我们不愿看见你!”车管所

  雉妖火冒三丈,抽出皮鞭就打,打得老百姓一个个头破血流。大象发怒了,抛出长鼻,把雉妖卷起一甩,甩到了广东的一个茅厕里。七星交警

  雉妖万万没想到大象会打主人,决定要出这口恶气。他返回桂林后,适逢桂林大旱,百姓们正在抗旱,大象正把长鼻伸进水月潭里,吸起水来,喷向庄稼。雉妖趁机偷偷拔出利剑,驾上云头,来到大象头顶,他猛地向象背一刺,长剑穿过大象的肚子,一直刺到地下去了。大象被牢牢地钉在原地,动弹一得。嫦娥见到此情景,拿起照妖镜一照,但见金光一道从天而降,雉妖被砸死在大象的后面。西城路步行街

  后来,大象和雉妖都化作了石山,分别是象山和雉山。象山上的宝塔,就是当年雉妖刺穿大象所留的剑柄。人们把象山做为桂林的城徽,而雉山再也没有人记得它了。嫦娥的照妖镜砸中雉妖,破成七瓣,老百姓把它挂在普陀山的山腰,就变成后来著名的七星岩。

人文历史小故事?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圆明园历史小故事?

很多。因为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期间,圆明园被焚毁的事件。这个事件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也被视为欧洲殖民主义和侵略行为的一部分。这个事件导致了大量的物质损失和文化损失,如珍宝、文物和文献都被抢走了。此外,圆明园历史上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如太监岳钟琪在园内建造了一个迷宫,方便当时的皇子和宫女们玩耍;圆明园也曾被花木盛开时称为“万木园”;清朝的一名皇帝曾在园内传道授业,广造文化等等。这些故事和事件都是圆明园历史的丰富组成部分。

少先队历史小故事?

您好,在中国,少先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少年组织,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以下是一些少先队历史小故事。

1. 少先队的创建

1925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少年先锋队,这是中国第一个青少年组织。1927年,它改名为少先队,成为中国最大的青少年组织之一。

2. 少先队的标志

少先队的标志是一个红领巾,象征着革命的烈火和青少年的革命精神。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代表着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3. 少先队的口号

少先队的口号是“向困难说不”,这是鼓励少先队员坚强不屈、克服困难的口号。它激励着少先队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4. 少先队的活动

少先队开展了许多活动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他们参加了各种纪念活动、志愿服务、文艺比赛、科技竞赛等,这些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5. 少先队的教育

少先队的教育是全面的,旨在培养少先队员的品德、智慧、体魄和美感。他们通过各种课程、讲座、读书会等形式,学习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技知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少先队的历史小故事充满了感人的故事和动人的场景,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精神。

古代历史小故事?

下面是古代历史小故:

孙权“窥视墙”

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

2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这让孙权很为难。孙权对待他人,如同待己。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每天,孙权都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

3窥探墙,孙权的默默关心。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有人不知道孙权挖这个洞的缘由,就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自去看望?至少也让他们知道主公在牵挂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为主公卖命。”

4孙权回答:“我关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不能因关心而增加他们的负担,这份心意是多么感人。也正是因为孙权的这份关心,东吴集团的文武官员才团结一心,在江东这个偏僻的地方完成了帝业。

抗日小故事小学生?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丶丶: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小学排比句 小学排比句的例子10个

小学生历史小故事 小学生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科技幼儿园招生 科技幼儿园招生简章

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书刊摘记 幼儿教育书刊摘记怎么写

小学生节约用水作文 小学生节约用水作文500字左右

好的爱好怎么形容 好的爱好怎么形容成语

上海公立幼儿园 外地人在上海幼儿园入学条件

幼儿教育书刊读书笔记 幼儿教育书刊读书笔记怎么写

小学生节约用水手抄报 小学生节约用水手抄报内容

好的爱好能帮助你变成一个更丰富的人英文 好的爱好能帮助你变成一个更丰富的人英文翻译

幼儿晨间活动环节契机 幼儿晨间活动策略探析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