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对他的一生起着关键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这方面,不少爸妈都有一些育儿心得,对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要想让孩子自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对他的一生起着关键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这方面,不少爸妈都有一些育儿心得,对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要想让孩子自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

无条件地给予爱

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好看与否,健康与否,父母都会爱他,这将是孩子自信心滋长的最佳土壤。作为父母,应该慷慨地给孩子爱,更多地拥抱他、亲吻他。在帮他改正某个错误时,明白地告诉他,你不能接受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

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这样会让他感觉到来自父母的重视。陪孩子的时间不一定要很长,只要你在上网浏览时,停下来跟正想和你交谈的他聊上两句;或者关掉电视,回答他提出的一个问题;等等。保持与孩子眼睛平行的交流,这会清楚地告诉他,你是在认真关注他。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给孩子选择时,最好让他在两种选择中作出决定,比如,穿背带裤还是条纹裤;画硬笔画还是水彩画等。因为如果不加限制,孩子往往会做出数不清的选择。孩子在一次次为自己作主的同时,也一次次赢得建立自信的机会。在自己的判断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我评价也会大大提高。

支持孩子健康安全的冒险行为

支持孩子在安全状态下探索新鲜事物,尝试各种体验。尽管这些冒险行为会有多次失败,然而,不去尝试就永远也不会成功。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如果能在自己“帮助和保护孩子”的愿望和孩子完成冒险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会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允许错误发生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鼓励孩子冒险,无疑会使孩子时不时犯些错误。事实上,这些犯错体验,也是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必修课。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横加指责,而应帮他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使他明白,接受和改正错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给孩子的成功搭个梯子

给孩子买易穿易脱的衣服;准备一个可以让他够得着的地方,放他的书和玩具……所有这些,都是给孩子创造满足自我需要的机会,不仅有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会让他产生“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的自豪感。

肯定良好的行为

每个人都会从别人的肯定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父母每天应尽量多地夸夸孩子一天中做对的事情。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具体。具体实在的表扬语言,会令孩子产生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同时,也让他懂得做什么是对的。

给予鼓励

鼓励是一种认可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对所取得成绩的奖励。它意味着,尽管孩子在学着用餐具的时候,把一盘食物掀翻在地,你还是面带微笑支持他;尽管孩子在学唱一首歌的时候漏了好多词儿,你还是会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

我们相信,只要父母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给孩子的自信鼓起风帆,让其乘风前进!

听大家说,宝宝三岁就应该开始学习汉字,所以我最近也开始让他识字,认字。平常由于工作太忙也没啥时间陪宝宝,更别说教他学习了,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奶奶在带。买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两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宝宝也跟着学,以后不好改(那段时间真是愁死本宝妈了)。

然后用手机给宝宝安装了一些教学软件,刚开始效果还不错,但是用到后面都要各种收费不断。(只能各种吐槽,然后放弃不用)

然后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她用的【猫小帅识字】,不说别的,就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这项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险故事,宝宝特别爱听,现在我下班回来还会说:“麻麻,我给你讲故事”。还有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不仅加深宝宝汉字的记忆,还让我家好动的宝宝,乖乖的自己玩(自带滑稽)。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和大胆?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加鼓励,在旁边打气,不要责骂孩子,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认可孩子,不要嫌弃他们做事做不好,做事拖拉,要经常表扬他们,他们会变得大胆。

培养孩子自信的文案?

你适当地给他们设立目标,并从旁提醒与帮助,孩子们成功后会大喊大叫。那种喜悦会在无形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自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所以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自信,让他明白他能做什么,他一定能做什么。这样,你的孩子会一直在自信中成长,并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如何培养自信?

步骤/方式1

积极自我暗示,相信自己能行。别人能行,要相信自己也能行;其他同学能做到的事,相信自己也能做到。要善于在课桌上、床沿边上激励语:“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每天早晨起床后、临睡前各默念几次,上课发言前、做事前,与人交往前,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要果断、反复地默念。这样,就会通过自我积极的暗示机制,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加心理力量,使自己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步骤/方式2

注意仪表,保持精神风貌。一套笔挺的西装会使得一个男子汉庄重起来,一袭长裙会使得一个姑娘的举手投足都显得亮丽、迷人。因此,漂亮的仪表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和好评,提高人的精神风貌和自信心。所以,自卑的学生特别要注意学会从头到脚扮靓自己。在宿舍起身前,或者在课间,要多照镜子,保持发型美观,衣着整洁、大方。当你的仪表得到别人的夸赞时,你的自信心一定会油然而生。

步骤/方式3

挑前面的位子坐,敢于引人注目。不管是会议室,还是教室,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学生,都是希望自己不会“太冒”,这也是信心不足的常见表现。但是,有意识地练习坐在前面,能够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拉近你与台上领导、师长的心理距离,赢得他们的赏识,激发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当然,坐在前面比较显眼,但是我们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步骤/方式4

练习正视别人,提高自我胆识。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是胆怯、心虚的表现。而大大方方地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人:“我是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毫不心虚。”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提醒自己要面带微笑,正视别人,用温和的目光与别人打招呼,用点头表示问候,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听讲表示对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练习不但能增强你的亲和力,而且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强化你的自信心。

步骤/方式5

坚持当众说话,勇敢吐露见解。当众说话是建立自信心最快的手段。在课堂上或公开场合要尽量举手发言。不管回答问题有无把握,是否全面,站起来大胆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尽管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想信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为自己鼓掌。记住,只要敢讲,就会比那些不敢讲的同学收获大。这样做不但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勇气,而且能够增强自信心。

步骤/方式6

挺起胸膛,让步履轻松稳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步态的调整,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些稍微遭受教师批评,受到同学排斥的学生,走路时都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的,完全没有自信感。自信的人走起路来则是胸膛直挺,步子稳健轻松。挺起胸膛,我敢保证,你的自信心会慢慢增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胆量?

感谢邀请。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胆量?现在很多的孩子在社交场合缺乏自信和胆量,在学校里成为受人欺负的一个团体,那么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呢?这种孩子来自于家庭教育,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这样的孩子家中必定有一个强势的父母,那么这个强势的父母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总是用强势来压孩子,那么用一些语言来否定孩子,指责孩子,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很少得到肯定,鼓励和尝试成功。家长既评价了孩子又否定自己认定的孩子,同时他又不去教会孩子做些事情,有的包办代替过多,那么既否定孩子又包办代替过多,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时机和获得自信的机会,自信来自于在生活中做、多做到、反复做到成为自信,而孩子很少有这样体验的机会,所以缺乏自信的孩子会越来越多,那么当孩子缺乏自信非常胆小的时候,家长该怎样做呢?

首先家长有放下自以为是,放下强势,放下权威,要和孩子平等相处;

第二,家长要多鼓励肯定孩子,利用肯定的艺术,让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的内在,真正的自己,获取内在的自信;

第三,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多做、多做到,让孩子在体验中获得乐趣和自信;

第四,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多让他见世面,参与人际交往,锻炼胆量,勇敢的面对外在的一切。

老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培养方法:  第一、教师首先要有自信。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所从事的职业教育有信心。只有教师信心十足,满怀希望地看待未来,才能为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学生也才会深受感染。  第二、要多给学生一些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自己的兴趣和自信心去启发和感染学生,尽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三、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若是不分场合的乱批评只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因此教师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学生。特别是当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不能冷嘲热讽、迎头打击,而应当多安慰和鼓励他们。  第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帮助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使闪光点成为小学生学习成长的推动力。  二、自信心的简单介绍: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 (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如何培养出自信,自立,自律的孩子?

想要培养自信、自立、自律的孩子,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借鉴一下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从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着手。在家庭中,分享包括食物分享和家务分享。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明白食物的分享而忽略了家务的分享。我时常告诉两个孩子,我今天很累,我想歇一会,你能帮我拿双拖鞋吗?或者,我今天有一些不舒服,你可以帮我倒一杯水吗?这个,首先表达的是,你是一个弱者,需要被照顾,让她明白,在你不舒服和劳累的情况下,你需要关心和照顾。慢慢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她明白,照顾家人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关于责任感这个话题,下面我讲一个例子,这也曾经是李玫瑾教授提过的一个。一个单亲妈妈,孩子上网吧不回家也不上学,妈妈是个开出租车挣钱的,为了挣点钱天天开车路上转,后来妈妈实在没办法了,就在校门口贴一悬赏贴,谁能帮她的孩子戒除网瘾,她给1万元奖励。后来,李玫瑾教授就和她的妈妈说,让她的孩子夜晚和周末陪她出车。其实这个案例就是让孩子在和妈妈出车的过程中,明白钱来之不易,而妈妈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他,而他在逃避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了自立和自律,哪儿来的自信?反问孩子,如果妈妈也逃避的话,我们吃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孩子去承担重担,所以家里的时候家务,尤其加油青春期的孩子,都应该给孩子分担一部分,家务人人有责。建议可以将家务列一清淡,比如买菜,做饭,洗衣,擦地,洗碗等等,让孩子自己挑选一些,并按约定完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管理自己。孩子慢慢的就会明白,他身上的责任,那么自立,自律,自信还有那么难吗?

我家大宝,今年9岁,她选择一周当中周末的一个下午帮我照顾妹妹,她的生活起居包括喝水吃饭,其实她在照顾妹妹的过程中逐渐成熟。我个人认为肩上没有重量是培养不出责任感的。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多多的鼓励孩子,那么她就会越做越好,因为她可以自信到她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做的那么好,并且希望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棒。久而久之,她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多。鼓励是培养责任感的催化剂,而责任感又是督促孩子自立,自律和自信的强化剂。

所以,想要培养自信、自立、自律的孩子,那么就先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开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孩子胆子小不自信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放平心态,和孩子平等沟通。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增长。比如,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是直接回绝“我说不行就不行”,而是跟孩子解释原因,语气平和。

把孩子当朋友,当成需要尊重的个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才会看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父母过于强势,不给孩子解释,时间长了,孩子变得不敢自己做决定,凡事都要看父母脸色,慢慢没了主见,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加自卑。

有安全感才有自信,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养育孩子时,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能够培养一个内在有安全感,外在勇于探索世界的孩子。而在养育的过程当中,却经常会碰到孩子各种踌躇不前、焦虑不安、拉着父母嘟囔着要陪伴的情况。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吗?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孩子内在的“安全基地”,帮助孩子更自信的与他人和社会互动呢?

孩子真的缺乏安全感吗?警惕不同阶段的安全感误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人生的各种里程碑。随着孩子经历的生活体验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安全感困惑”扑面而来:

a.6-9个月,原来还好好的,现在一看到陌生人就哭?

b.15-18个月,为什么孩子成了黏着爸爸妈妈的“狗皮膏药”?

d.2岁,孩子不去主动争取,做什么事都要爸爸妈妈陪?

e.3岁上幼儿园,孩子却一直撕心裂肺的哭喊着“我要回家”?

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吗?

孩子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苦恼与不安,这些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看到别的孩子落落大方的与其他人社交,很多的父母不禁焦虑起来。

其实仔细琢磨琢磨,孩子的这些表现,并非完全是缺乏安全感,而是孩子正在经历认知和身心发展的阶段变化。

比如说,孩子的“陌生人焦虑”,是因为他的认知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是孩子自我保护、辨别父母与陌生人的标志。这种焦虑在孩子1岁之后自然就消失了,并非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而黏着父母,做什么事都要家长陪,是因为孩子和父母建立起了亲密的依恋关系。他把爸爸妈妈定义为“安全基地”,只要孩子看到家人在,他就感觉到安心,可以放心做事情。

亲密的依恋关系带给孩子安全感

心里被爱滋养的孩子,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反而会更加大胆的和社会互动了。在他的内心,已经建立起了一座强大的“安全堡垒“,支持他跨出自己步伐,更自信的与世界和他人交流互动。

什么是安全感?你家的孩子有安全感吗?

安全感看不见也摸不着,父母又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真正的缺乏安全感呢?

四种依恋关系,判断你家的孩子是否有安全感

说到安全感,我们必须溯源到孩子从小和父母生活中形成的依恋关系。依附理论的鼻祖,最早是由约翰鲍比(John Bowlby)提出来的。他提出:

孩子一出生就会去依赖身边重要的人(通常是妈妈),以此来保护自己、生存下来。他会发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动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并学习用更有效的方式参与社会关系。

可以依赖父母是安全感的来源

关于鲍比的依附理论,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进行验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陌生人情景实验”了。

1.来自安斯沃斯“陌生人情景实验”的启示。

安斯沃斯将孩子和妈妈们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屋子里有许多的玩具。孩子和妈妈互动一段时间之后,妈妈离开,一位陌生人进来。实验者通过根据观察妈妈离开后又回来的情况,将孩子的不同反应分为了四种依恋类型。这个实验对现在我们判断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a.安全型依恋的宝宝,拥有安全感的内在基石。

在妈妈离开后,孩子会哭泣,但是和妈妈重聚后会很快的平静下来(安全基地回来了)。这类型的宝宝安全感最高,因为孩子和妈妈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有安全感的孩子和父母有良好的依恋关系

我观察到身边许多注重亲子关系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很喜欢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并且对成人的照料也表现出信任。即使与家人分开,也可以自己独处一段时间,而不会感觉被抛弃,这就是内心安全感慢慢的表现。

b.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只有飘忽不定的安全感。

这类型的孩子在妈妈回来之后表现出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想和妈妈亲热,另外一方面在妈妈拥抱的时候又会出现情绪上的抵抗,甚至有些小孩会打妈妈。

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是这样的孩子,每次妈妈离开,回家后心里很高兴,同时对妈妈之前的离开又很生气。朋友总是说:这个孩子太难安抚了!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很难安抚

安全感飘忽不定的孩子,主要是因为父母照顾孩子的时候,做法经常前后不一致导致的。比如说照料人脾气阴晴不定,今天心情好,孩子做这件事是可以的;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又不允许孩子做。因此,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前后矛盾,因为他需要得到安全感的反复确认。

c.回避型依恋的孩子,是冷漠的自我保护者。

还有一些孩子,父母离开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焦虑的反应,好像有没有父母的陪伴都没有关系。父母回来了,也不会去抱妈妈,而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玩玩具的世界。

有些父母觉得很轻松:“看,我家的孩子多么有安全感啊!我走了也不会哭闹,这太好了!”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是父母经常没有办法陪在孩子的身边,或者陪着的时候也总是不能够及时的回应孩子的需求。

孩子只能用盾牌把自己保护起来

相信“哭的时候坚持不抱”的养育方式,最容易让孩子变成冷漠的自我保护者。孩子每次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他不得不自己处理的情绪,于是用一个厚厚的盾牌,把自己包裹起来、保护起来。

因此当父母离开回来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度也很低。

d.紊乱型依恋的孩子,生活中只剩下了恐惧。

如果孩子生活的环境遭受到暴力的对待,比如虐待、打骂、冷暴力等,就很容易出行为的紊乱。他们的行为不可预期,甚至在父母身边的行为总是疯狂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的父母是不安全的,粗暴的对待会带来孩子的恐惧。

2.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是看父母离开之后孩子哭不哭,而是你回来后孩子的反应。

我们可以从父母离开后孩子的反应,概判断孩子是属于哪一种依恋类型、以及分析孩子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感。

有了线,风筝才能在天空飞翔

安全感是孩子内心的一条看不见的线,就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有这一条线牵在手里,就可以安心的自由飞翔。如果风筝失去了线,孩子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有安全感的孩子的特征

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会哭的娃有奶吃”的孩子。意思就是说孩子会拥有依靠重要的人际关系获取慰藉的能力。在他遇上困难的时候,会愿意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比如说,一个3个月大的孩子,可以通过发出咯咯的笑声,吸引父母和他们互动;一个3岁的孩子,遇上打雷的天气,会扑向妈妈的怀里寻求安慰.....这些都是孩子运用社会能力获取安全感的方式。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港湾

有安全感的孩子,他能了解自己,明白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说孩子会清晰的认知到:“电源开关很危险,会触电,我不能玩。”他们知道自己做事情的边界,如何让自己保持安全。

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们对世界拥有一种掌控感。如果他们可以被满足自由爬行运动,在7个月的时候他们就会努力爬一爬、够一够去取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一个3岁的孩子会知道面对父母和外公外婆说不同的话语,来达到“吃糖”的目的。(不鼓励)他们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法,并且拥有创新的能力,而这些对世界的掌控感,会成就他们的安全感。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自信满满的人。

为什么安全感对孩子如此重要?

安全感是比物质满足更深层次的需求

没有一个安全的家庭,孩子就不会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源于童年时父母稳定的健康的爱,是比物质上的喂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

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它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特别是在孩子 3 岁前。

孩子除了吃饱穿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及时的回应孩子需求、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搭一把手、在孩子能自己做的时候合理的退出,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你会发现他们会更加勇敢的向世界探索,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而不是自怨自艾。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这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只有身心和心理共同被满足滋养,孩子成长的步子才会迈的更加坚定有力。

安全感让孩子感觉“我可以做到”,帮助他更好的走向独立

曾经我看过一部记录片,描述一只浣熊妈妈在离开家庭外出寻找食物时,为了降低小浣熊宝宝的分离焦虑而采取的方法。

浣熊妈妈留给浣熊宝宝掌心的爱

浣熊妈妈会先舔一舔小浣熊的手,并且将舔过的手摩挲自己的脸颊,好让浣熊宝宝仔细闻闻妈妈的味道。小浣熊因为有了妈妈的气味相伴在旁,就会感觉到安心、不再害怕,可以放松的呆在自己的小窝里等待妈妈觅食回来了。

这个熟悉的味道,就是孩子内在的安全感。有了这股内在力量,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还会将这种力量转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里去。

比如说,当孩子去上幼儿园,心里有安全感的孩子,虽然分开的时候撕心裂肺,但是放学时看到爸爸妈妈,总会露出大大的笑容;他也会逐渐明白,爸爸妈妈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爱永远在手心里。

安全感帮助孩子有勇气面对新生活

这种爱可以帮助他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自己倒水喝、自己上厕所、自己照顾自己。

只要孩子的心中盈满了爱,他就有勇气走向更独立的人生。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拥有自信的心态和独立丰盈的人生

孩子6岁前的安全感,奠定了未来的人格根基。而因为孩子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各有不同,父母和孩子互动以及培养安全感的方式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0~6个月,对孩子最深层的爱是及时回应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出:

婴儿最初的人生阶段,其发展任务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建立孩子的信任感,就是在铸造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坚固城堡。在生命的最早期,孩子的一眸一笑,都值得我们及时的做出回应。很多老一辈,总是担心“孩子一哭就抱,怕不是要把孩子给惯坏了!”事实上,如果没有区分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和心理特点,这样一刀切的说法是对孩子的伤害,也不利于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培养。

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

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再多的爱都不会把孩子惯坏。因为他正是通过我们给予他的回应,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比如说,如果我们给孩子换纸尿裤,觉得味道比较难闻,脸上的表情是恶心的、厌恶的,那么他们就认为自己做了糟糕的事,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

而如果我们能给予孩子耐心的话语、温柔的动作和眼神帮助孩子换上干净的纸尿裤,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可以被接纳的。

这种被接纳的感觉让他相信自己可以信赖他人,信赖这个世界。孩子的第一层安全感,就在这种温柔的、及时的回应当中建立起来了。

6~10个月,积极的双向交流培养良好的安全感和亲子关系

双向的交流,意味着你来我往,而不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比如说:

a.一个球,从孩子的手中滚过来,我们抓住了球,说:“呀!宝宝把球滚过来了!”(描述孩子的动作)。

b.我们再把球滚回给孩子,观察孩子的反应,随时调整我们的互动和语言。(在互动中积极调整)

这样a+b的互动模式,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双向交流”。

和孩子进行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个交流当中,有语言、有动作、有眼神的交流、有难度适中的互动,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就会自自然然的建立起来,孩子的安全感也同样也会被建立起来。

从6个月开始,孩子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动作里程碑,学习爬行、独坐、站立、学步。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鼓励父母在家庭里开展“地板时间”与孩子一起互动。

6个月~2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开展不同的“地板时间”,水到渠成地建立安全感

“地板时间”这个互动方式,最早是由美国的斯坦利格林斯潘提出来的。所谓的“地板时间”就是我们可以用来与孩子进行互动的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想法,加上我们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和相处。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安全感的获得是自自然然、水到渠成的。

1.地板时间帮助创造平等和谐、具有安全感的互动氛围。

在地板时间里,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孩子在地面上“平起平坐”。同时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顺应他的引导。一个球,滚的太远,低龄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难以够到,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不去行动。

每个家长会在不断的互动当中,找到最平衡和谐的点。在这个互动的过程,我们就是教孩子,我们是可以信赖的人,安全感自然自然就会产生。

2.把主导权给孩子,让他自主选择游戏。

在地板时间里,玩什么是由孩子来主导的,而非成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创设一个相对完善的环境。

蒙特梭利的家庭活动区

比如说一个软硬度适中的地垫子、一个敞开的两层柜放上若干开放性的玩具(家庭中的电视柜也可以代替两层柜)

如果我们多一点观察、少一点干预,你会发现孩子是天生的大玩家。他会引导我们和他玩什么、怎么玩。

3.根据孩子的发展调整地板时间,为安全感的建构添砖加瓦。

孩子的发展不是停留的,而是不断的向前在走。因此环境以及我们的互动方式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变,才能适应孩子发展的变化,辅助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建立以及人格的全面发展。

在孩子开始拉起物品站立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固的把手扶杆,鼓励孩子运用自己力量抓起站立。一把重的、稳固的实木椅子(孩子推不动的)、沙发的边缘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蒙特梭利的家庭活动区

而在孩子会迈出几步了,我们还可以提供可以推动的物品,让孩子推着走。

在不断的体能发展中,他会感觉到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比如,他可以自由的移动,可以通过声音、动作让父母帮助自己达到目的,“我是一个多么有能力的人!“这种掌控身体的感觉,也会让他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2岁~6岁,增强安全感的五个原则

在大概2岁之后,孩子的心智模式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探索世界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在自由探索世界的同时,许多时候他们还不能判断自己做的事情,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因此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孩子需要具备一种能让自己感到安心的能力。

1.设定行为界限,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心理容器”。

孩子的自由不是无边无际的,没有边际的那不是自由,是放纵。如果孩子的生活当中,可以不受约束的做任何事,这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给孩子设置合理的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设置一定的行为界限,界限会让孩子保持安全的身理和心理状态。比如说,我们会规定孩子不可以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以及破坏环境的事情。

如此,孩子在做事情、与他人互动的时候就会有行为边界,这种行为边界相当于孩子安全感的“心里容器”。他会明白:

a.不要去触碰电源,因为这样会触电。(不伤害自己)

b.不要一上来就去抢其他孩子的玩具,因为这样别人可能会攻击你、排挤你。(不伤害他人)

c.水彩笔要画在纸上,而不是涂在墙上,否则下次就没有水彩笔可以用了。(不破坏生活的环境)

d.人多的时候,不要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冲直撞,要跟紧妈妈,不然可能会走丢。(意识到环境对自我的影响)

这些看似是对孩子的束缚,但是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对孩子安全探索的保障。正是有了这些行为的约束,孩子才会知道自己如何做,可以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孩子安全感的“心理容器”

这个状态就像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心理容器”,它帮助孩子感觉到什么样的行为是舒适合理的,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范围里可以自由的探索、愉快的玩耍。

2.创建一致的作息习惯,外在的稳定秩序会带给孩子内在的安全感。

我们成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我们要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国家,陌生的人、陌生的国度、不同的时差都会让我们有一些不安定的感觉。稳定、熟悉的环境会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对孩子来说这显得格外重要。

孩子们其实非常喜欢秩序,这种秩序体现在规律稳定的一日作息、不会经常有大变动的生活环境、固定的照料人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内在的安定感。

3.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受和情绪。

当孩子因为打雷,吓得哇哇大哭扑向我们。我们拥抱着孩子,当孩子情绪逐渐稳定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刚才的雷声特别响,你感觉到特别害怕,是吗?”如此,孩子就会理解到自己的情绪,并且逐渐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情绪和感受。

害怕打雷的孩子,应该被鼓励说出感受

安全感并不是把感受憋在心里,而是明白可以表达出来,并且永远会有那么一个人,懂我,爱我。在儿童时期,这个人更多的是妈妈,而在成年后,这个人更多的是自己的人生伴侣。

4.运用逻辑思维,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孩子,会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因为面对困难,他们不至于感到害怕、惶恐,而是愿意积极尝试、努力用各种方式方法去解决。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承担适当的自然后果,避免过度的保护。这会很好的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因必有果。做了一件事,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这就是一个自然的、有逻辑的反应。

让孩子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增长他们的知识和有逻辑的经验,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解决问题中,这也会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培养。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拥有掌控力和成就感。

独立体现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孩子爬行、学步、奔跑、自己穿衣、吃饭、上幼儿园...这些都是孩子一个个独立的里程碑,标志着他们离开我们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如果我们在每一个里程碑里,都能给予一定的辅助,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们会发展出更多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去面对人生各个不同的挑战。

等宝宝大了教他学习时,推荐你使用游戏+教学这样的方法。比如陪着宝宝做游戏互动,在生活的过程中教学,还有阅读绘图,不过这东西宝宝容易拿来吃。

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很多宝妈都遇到了是否该让宝宝识字的问题。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应该尊重宝宝的意愿,不能强迫他识字。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游戏和故事来接触文字,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同时与宝宝多互动,呵护孩子的兴趣,让他真正喜欢上识字。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儿的一些经验心得,现在的科技发达,我就尝试用数字产品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后也试用果很多款名为“早期阅读”或“学字”的应用软件,都不是十分满意,要么是到后期课程需要交费,要么就是说是免费,但内置广告频繁,影响学习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荐了 ,【猫小帅识字】应用。让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触汉字,感受汉字,感受汉字阅读带来的乐趣,可培养孩子的初步语感,给孩子带来更多学习兴趣。后来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课程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可以让孩子持续学下去,并且每一个关卡还都有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巩固先前所学内容。我们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的动画片?

《冰雪奇缘》,打破“公主需要等待王子来营救”的传统思想,而拥有强大的内心,能让每个小女孩长大成为自己的女王。有时候大茉莉也会想,为什么Elsa会那么受追捧,十个小女生十个都想穿Elsa同款公主裙。里面可能不仅仅是“御姐范”十足,或许也有无数女生对独立自主人生的追求吧。

幼儿园大班自主进餐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青浦大观园观后感小学生(青浦大观园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相关文章:

屈老师幼儿教案网中班(屈老师教师教案)

小学体育课时安排(小学体育课时安排意见)

幼儿认识梯形课件

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北京幼儿园简介

屈老师幼儿教案网体验一分钟(屈老师幼儿园教案网)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怎样培养孩子自信(怎样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胆量)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