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儿童教育问题政策有哪些?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来看看我国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做了什么:
我国坚决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免杂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
残疾人教育,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在对残疾人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身心补偿和职业技术教育;
(二)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入学和在校年龄,可以有适度弹性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观点有哪些?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守恒概念是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分水岭”,掌握守恒概念标志着儿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是认知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守恒概念:是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守恒概念是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第三个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并不是同时获得这些守恒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获得的,先是在7-8岁获得质量守恒概念,之后是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1-12岁).皮亚杰确定质量守恒概念达到时作为儿童具体运算阶段的开始,而将体积守恒达到时作为具体运算阶段的终结或下一个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开始.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近的一些研究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增加问题的情境性,儿童能表现出更强的守恒掌握能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皮亚杰的年龄阶段论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的.
关于儿童培训教育的建议?
培养培训儿童需要足够的关爱,耐心,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艺术兴趣都需要家长付出很多时间、金钱,还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新的好的教育理念。
现代的孩子环境复杂,思想独立性也特别强,压制教育不再可行,需要民主而智慧的父母才能应对,各方面都需要父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才能更好的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关于读书宋代朱熹有什么观点?
会喜欢。
朱熹关于读书名言精选
1.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2.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3.《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6.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7.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
10.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朱熹关于读书名言大全
1.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2.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3.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7.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9.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2.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13.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4.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17.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2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1.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22.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23.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24.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25.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朱熹
26.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27.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2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9.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30.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31.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3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语录
3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5.活到老,学到老
36.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3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41.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42.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4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4.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45.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4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8.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49.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50.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51.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5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3.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54.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55.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56.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什么参考文献?
参考一下《中国教育报》、教育网站等。
文章著作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等等。去书店,网上查一下就OK了!对儿童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一,儿童少看电视,少看手机
二,儿童要多户外运动
三,儿童要多学会独立自主,比如,做家务、洗衣服
关于道德修养孔子有什么观点?
仁者爱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就孔子而言,“仁”就是意味着一种使生物意义上的人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的品质,这种品质是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具备的。
人的字形表明“儒家强调这样一个预设,即一个人不能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存在。”
德者得也德,是修炼仁的过程。以德来修炼,才能有所得。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被认为是道德金律的否定式表达。西方人说“己所欲,施予人”。其实孔子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是一个通权达变的人,他曾经清楚地表述“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一定要怎么去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怎么去做。只要怎样做是合理恰当的,就怎么做。”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见,孔子虽然说的是了无趣味的政治,但他把政治看成是满天星辰,而“德”就是那个居于核心的北斗七星。孔子在感叹自己的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则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道不行,我就泛舟大海游玩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哪些逝去的昼夜,毫不顾及我们痛惜的心情;”
礼者理也
礼是仁的载体。 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行为也可以带有礼仪的性质,而这正是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区别之所在。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果仁是成为一个具有关爱之心的人,那么,学习礼仪就是学习关爱的行为方式。仁是电,礼就是电线。 “恭而无礼则劳(劳倦),慎而无礼则思(懦弱),勇而无礼则乱(闯祸),直而无礼则绞(刻薄)。” 礼,是让我们做到中庸之道的最佳修炼途径。
名者明也 礼的运用是建立在明确身份角色的基础之上的,孔子将“正名”看得特别重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名是由“口”和“夕”组成的,夕是黄昏,天暗了,对方看不清自己,所以用口来介绍自己。这就是名。所以说名者。
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水平0(3~6岁):没分化的观点采择.儿童能认识自己与别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情绪感受,但他们经常将两者混淆. 水平1(4~9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儿童懂得由于人们会接触到不同的社会信息,因此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水平2(7~12岁):自我反思的观点采择.儿童能站在别人的立场 上,从别人的角度上审视自己的思想、情绪感受和行为.儿童也认识到,别人也能这样做. 水平3(10~15岁)第三参与人的观点采择.儿童能超脱两个人相互作用的情景而想象一个不偏不倚的第三者是如何观察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行为的. 水平4(14~成人)社会观点采择.个体认识到第三参与者的观点采择会受一或两种更大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
儿童文学的观点有哪些?
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有什么建议?
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为了迎合某种想象的“儿童心态”,无视儿童独特的逻辑思维,过于倚重浅层表述而放弃对作品思想性的多层次挖掘,使作品走向幼稚化,降低了儿童文学本应具有的精神高。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具有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不仅能帮助儿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内心情感、获取生活智慧,还能培养其感知力、审美力、思考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