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分享的行为?
我大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只要在她手里的东西,谁要都不给,走到哪都被人说“小气鬼”,甚至回老家的时候,都被亲戚各种嫌弃。
而且,她的东西别人不能碰,不能拿就算了,连我的东西也不准别人碰,真是服了。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里面有讲到儿童物权意识的发展。我想我孩子应该是处于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了,对于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分的很清楚,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谁也不能拿走。这些表现是很正常的。
相反,如果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表现,给孩子贴上小气的标签,那孩子以后可能真的就不懂跟他人分享了。
那么,要怎么样让孩子学会主动分享呢?
1、不要逗孩子。
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亲戚看到孩子手里正在玩玩具或者吃东西,会假装很想要,”给我玩一下,好不好啊?“或者“给我吃一口,好不好?”如果孩子说好,就说”不要了,逗你玩的啦。“如果孩子不肯,就假装嫌弃地说孩子真小气。
这样会混淆孩子的认知,为什么你找我要东西了,又说不要了,为什么我不给你就是小气?经常被这样逗弄,孩子就不懂判断什么情况该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什么情况不该给。
所以每当有这样的亲戚逗我家孩子的时候,我都是很不客气地阻止的。
2、不要逼孩子分享
家里有客人来或者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孩子经常不同意把自己的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一起玩,很多家长会碍于面子,强迫孩子分享,这样其实是很不好的。
让孩子明白,自己东西自己有权利决定,如果自己很宝贝很舍不得的东西,不借给别人不分享给别人是正常的。同时让他也明白,别人有东西不分享给自己也是正常的。
3、大人示范,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前面提到我女儿因为“小气”被人嫌弃后,我就一直想,怎么才能让她学会大方一点呢?我觉得在没有比示范更直接的方式了。
于是,每次给她零食水果,我不再直接给她,而是先自己吃,边吃边说这是我最喜欢吃的的东西了,你喜欢吃吗?要不要也来一点?那我就分你一些吧。
这样慢慢地,她也会学我的样子吃东西分给我了。每次她分给我的时候我都表现的特开心。我们还经常一起说要给爸爸留着,爸爸下班回来吃到我们留的东西也是表现的特别开心。
要去亲戚朋友家,也一起提前准备东西,如果是有小朋友的,也不忘提醒她,你要带什么零食和玩具去跟她一起玩呢?
有客人要来家里的时候,也提前和她说好,要准备什么招待客人,哪些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舍不得跟别人一起玩的,建议她提前收好。
4、通过讲故事,读绘本来引导
现在有很多性格养成的绘本,关于分享主题的也很多,可以经常和宝宝一起阅读,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
怎样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从家过渡到幼儿园的阶段,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老师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大概对孩子们有了初步的了解,提出了目前班上存在这几个问题。
第一:吃饭的问题
有很多宝贝勺子都不太会拿,另外挑食严重,所以部分宝宝我们连喂都喂不进去,喂了就吐出来或者不咽,所以如果有孩子回家说饿也请你们谅解,所以正确的办法是家长要和我们老师要求一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独立进餐习惯,帮助他们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第二:午睡习惯
有部分孩子中午迟迟不肯睡觉,请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放假在家也要跟幼儿园作息保持一致坚持午睡(12点到2点);
第三:部分宝宝会用不适当的方式处理问题
比如:推、打、咬等,请家长们跟孩子多讲一讲当发生抢玩具或其它情况时,要引导宝贝先报告老师,而不是直接发生以上行为,并且帮孩子勤剪指甲;
第四:有大便小便时,引导宝贝一定要跟老师说
特别是大便,如果孩子不说很可能大便会弄在裤子上,老师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教会孩子跟老师主动说要大小便,班上已经有一半的孩子会主动跟老师说了,其他宝宝们也加加油;
第五:跪椅子、跷椅子、爬椅子、站椅子等
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集体活动中势必会影响孩子及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小班一堂课15分钟左右,有时候老师花在提醒孩子正确坐椅子、不下位的时间都有好几分钟,影响了正常集体教学的效率。
在班级老师会每天严格要求孩子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家长在家也严格要求孩子基本的学习习惯,并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要集中,当别人讲话的时候能够仔细听。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一富含哲理的谚语,向我们揭示了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首先,幼儿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
小班是幼儿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更是其形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在这期间,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年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其次,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一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正如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我一生最重要的学习都是在幼儿园完成的,我在幼儿园学会了对人有礼貌,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这些有益于人生的习惯都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
我园在历时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有了粗浅的认识。
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三性”规律1.趋早性。
即习惯培养越早越好。
婴幼儿时期,正是其秩序感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各项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的习惯。
2.渐进性。
即习惯养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3.反复性。
即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影响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的“三元”因素1.观念先导因素。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
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并有正确的习惯培养观念。
2.实践锻炼因素。
幼儿的所有行为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亲身实践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
如果成人仅思想上重视,但不能在生活中耐心培养,孩子没有切身的实践体验,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环境熏陶因素。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
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的文明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
在我园的相关调查中,44%的人认为幼儿不良文明行为习惯的产生源于周围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
66%的人认为家园教育要求的一致是幼儿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可见环境对幼儿文明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三重”方法1.重“家园一致”的培养方式,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密切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家园同步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让家长了解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二让家长知晓幼儿园各项行为规范要求;三让家长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为孩子做示范。
了解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们自然地就转变了以往“重学习轻习惯”的思想;知晓了各项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家长们也就能够在与教师、孩子的交流中形成对孩子目标一致的要求,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的活动参与,更把家长放到了一个表率的位置,使家长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在家在园一个样,家园的密切配合,使我园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生活实践”的体验方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文明习惯。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成自然”。
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日常的生活实践。
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和儿歌,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理解。
同时,我们也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习得文明礼仪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提醒幼儿用文明的言行和同伴交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断强化幼儿的文明行为。
如入园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玩玩具时懂得谦让,上下楼梯靠右走,与他人交往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在这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孩子们逐渐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文明小主人”的家庭生活调查,向幼儿提出了在家文明言行要求:离家会和家人道别、在家帮爸爸妈妈拿拖鞋、要求帮忙会说请、不向爸爸妈妈提出无理要求、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客人来访会主动打招呼、吃饭时不挑食……小班孩子的年龄小,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反复提醒、再三强调,并及时示范。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强调各项活动的规范和言行的要求,逐渐引导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重“率先示范”的榜样作用,鼓励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学习身边的榜样,坚持好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班孩子处于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与家长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了大量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图示,如楼梯上的小脚印标记,用来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盥洗室里的洗手示意图,提醒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午睡室里的安静标记,提醒幼儿保持午睡的安静;开水桶、饮水杯架前的彩色线提醒幼儿排队等候……除此之外,入园教师先向孩子问好,凡事先为孩子做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好的行为,养成文明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凡是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我们都及时用孩子们喜爱的小贴纸或其他物品以示鼓励,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使其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
”家长和教师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及时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予以表扬和鼓励,反复在一日生活中强化各项文明习惯要求,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习惯培养贵在持之以恒,我们在小班幼儿文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中,摸索了一套家园同步、生活实践、示范鼓励的培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班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研究的意义?
研究幼儿饮食习惯,可以掌握小孩吃饭规律,找出问题对症改进幼儿饭菜质量,合理饮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调查研究属于什么类型研究?
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调查研究属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因为溺爱孩子是社会普遍现象,好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缺乏这方面的正确认识。
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现状?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于刚进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小班幼儿说,难免有些陌生。小班的幼儿在与自己的小伙伴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的行为,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我认为需要找到它的原因。
一、小班幼儿争抢行的分类与状况分析
(一)幼儿自发的争抢行为
幼儿刚刚踏入幼儿园,进入到人生第一个小集体,他们常常会为了一个东西抢得不肯放手,时常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即使这个东西还有同样一份摆在他们的面前,但他们仍然会拼命抢别人手里的,如果自己在争抢过程中失败了就会去找老师打小报告或者小朋友们之间会哭闹,甚至可能大打出手,伤及对方。
(二)幼儿为了表现自己而产生的争抢行为
在幼儿园里,在课堂上,在回答问题时有些幼儿会都抢着回答甚至还没等教师问完问题,以显示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达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在与小朋友们玩玩具时,自己搭好的东西就立马拿去给老师看,不顾其他幼儿,尽可能想表现给教师看。
(三)幼儿模仿其余幼儿的争抢行为
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在争抢别人的玩具,被另一个幼儿看到了,他觉得很有趣便无意识地上前一同争抢,甚至许多幼儿蜂拥而上,以“凑热闹”的心态上前争抢。
小班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国外研究综述怎么来写?
既然是研究,肯定要根据对学生的研究过程,结果等来综述研究现状,不能主观想象,随便编造。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耐心?
我觉得这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通过培养专注力而提高耐心;在培养了耐心以后,才会有可能培养出毅力。
专注力其实挺好培养的,就是给他们一堆玩具,让他自己慢慢玩。不过这个其中是有差别的。
小班年纪的小孩子可能会自娱自乐玩很久,中班可能需要有人陪着一起玩一玩,大班最好是人多一点玩玩。
当小孩子专心的玩着一个玩具的时候,不要打断他——这是现在很多家长的共识。
这是对的。
不要以各种名义去打断小朋友,无论是你觉得他热了冷了渴了饿了。
他们又不蠢,不舒服了自己会说的好吧。
有的家长会很介意小孩子玩玩具的时候把家里弄得一团乱。
他们的理想是希望孩子在某个地方按照成人的想法“好好”玩玩具。然而小孩子不是这样玩的。他们会把各种玩具摊开,按照他们的想法玩。作为家长,不要怕麻烦去收拾。
中班以后的孩子,还可以训练结束玩玩具的时间以后一起收拾。
如果家长你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那么他们才有可能会有耐心。事实上,孩子无时不刻不在向着父母学习各种行为模式。
家长在自己家里只看 一个孩子的时候,是难以有对比的感受,然而在幼儿园里看到很多孩子的时候,这种来自家庭的差异性就十分明显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或者家庭)的作品,从一个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整个家庭的环境情况。
这不是推理悬疑的演绎法。
举例来说: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家庭,要么教养出一个懦弱胆小毫无自信的孩子,要么教养出一个凶狠残暴充满戾气的孩子。
(嗯,如果表面上没有让人感觉到的话,很可能内心已经扭曲变态了,哈哈哈)不过呢,我觉得这个事情,最后还是摆脱不了爹妈的影响。
望天,就是这个道理。
中班幼儿游戏中合作能力的培养研究前言?
培养孩子理解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
幼儿小班生成课程对幼儿的培养?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现对幼儿的培养:
1.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在课程的落实中,孩子会有创新性的思考问题,这是生成课程的决定性因素。
2.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幼儿的生成课程往往利用幼儿的表达才能凸显,比如:认知秋季,孩子会生成创编儿歌。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课程是一个综合概念,需要很多小朋友的参与与互动,才会触发幼儿灵感,产生课程新思路,因此,合作共享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