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然而,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感恩的意识,甚至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些孩子怎么教育?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家庭教育:父母的榜样力量
1: 注重家庭教育的规划性和系统性
家庭教育的规划性和系统性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可以制定“感恩任务”,要求孩子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感恩的事情,如把母亲的衣服洗干净、每天帮爷爷奶奶表达感激之情等等。这些感恩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感恩意识,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素质。
2: 借助日常事例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育孩子感恩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事例来体现出来。父母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强调感恩,如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蓝天白云、感谢厨房的餐桌上有美味可口的食品。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感恩之道,并在日后的成长中变得更加自觉。
3: 父母榜样力量不可低估
说得好,做得更好。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自己先树立起感恩意识。从小事做起,如在家里互相帮助、问候他人、认真对待学习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日后感恩意识的基础。
二、学校教育:学校的责任与担当
1: 情感教育
学校的情感教育应该注重感恩心理的培养。学校可以策划一些活动,如“感恩日”、“孝敬大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人文类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感恩文化的精髓,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实践教育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感恩,并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学校可以推行志愿服务,让学生接触到社会工作者、助人为乐等。同时,在社区建立义工队、校内设立课余兴趣小组、打扫学校卫生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感恩实践的契机。
3: 评价教育
学校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要改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学校应该通过专业技能、社会责任、品格修养等方面的评价来综合考查学生的感恩素养。特别是在学生幼小的年纪,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目标。
总之,教育感恩意识和情感,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家庭的培育下,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了解感恩之道;在学校的教育下,孩子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将感恩观念付诸行动。只有权威的教育机构、具有相应资历的教育专家和行业公认的专业伦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们,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更加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