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水源地保护措施?
建立了数十座缓冲、拦污闸坝;每年进行封湖禁渔,设立幼鱼保护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
向洱海投放鱼苗鱼种,移植优等水生植物,保护水生植被;
清理打捞水葫芦、水花生和死亡水草,扼制外来物种的侵袭;
营造洱海绿化林带,建设洱海湖滨带;进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防止和减少农业残留氮磷进入洱海;
在洱海汇水区域内禁止含磷洗涤用品,减轻洱海水质氮磷负荷;
保护洱海的资料?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
洱海有两个出水口:1.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宾”。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
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保护洱海资料?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著名的旅游圣地,但是现在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所以大家都纷纷 呼吁保护洱海,清楚蓝澡,净化水质,杜绝污染
洱海几级保护?
云南大理发布通知,明确洱海流域面积为2565.19平方公里,并划定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洱海生态保护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除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依法应予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外,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逐步拆除。(大理发布)
关于保护洱海的资料?
非常丰富因为洱海是大型淡水湖泊,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很多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对洱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保护资料,包括洱海水质、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数据。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规定,例如禁止污染、限制开发等,保障洱海的生态环境。此外,社会各界也都关注和参与着洱海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形成了广泛的保护力量。如果我们要了解和学习保护洱海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从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论著等材料中获取,也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关注相关政策和新闻等形式来了解。
保护洱海的愿景?
保护洱海愿景
一是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下决心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二是彻底转变“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下决心解决岸上、入湖河流沿线、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三是彻底转变“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下决心解决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
四是彻底转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理念和“不给钱就不治理”的被动状态,下决心健全完善投入机制,最终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彻底转变。
保护洱海的宣传内容?
保护洱海,人人有责。1,要注重环境卫生:经常清理范围内的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卫生,不在洱海周边的公共区域乱堆乱倒垃圾、农家肥、畜禽粪便和其他杂物;注意活污水的收集处理,不让生活污水流入洱海。
2、要自觉保护洱海水生动植物,不非法捕捞水产品,不向洱海和入湖河道投放外来水生物种;自觉保护洱海附近的森林,树立森林防火意识,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不擅自砍伐林木、毁林开荒。
3、要遵守法律法规:不侵占滩地、湿地、河道,私搭乱建和违法违规建房;不擅自开采,破坏环境;严格遵守取水许可制度,不擅自打井取水和截流苍山十八溪取水,积极主动保护洱海流域水资源。
保护生物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四条:
(1)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3)建立基因库: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
(4)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空气的措施?
1、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2、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3、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
4、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5、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著,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保护梯田的措施?
而今,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观念的急剧变化,维持古梯田稳定的传统观念和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正在受到严重冲击,古梯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古梯田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不同程度遭到破坏。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适合古梯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古梯田的保护迫在眉睫。
中国南方古梯田开发和保护的对策是:
以国家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以保护为前提,深入研究梯田灌区水源林的水资源涵养量,合理确定和调整林-寨-田的结构和面积;
以保护为目的,通过恢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切实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以保护为手段,统筹规划,发展古梯田生态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