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主要思想?
一:杜威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的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的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三: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学习中学习。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否认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四: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活动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五: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角色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杜威教育思想的口诀?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儿童与课程》等。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的观点:一做两地位三中心四即五步
教学法的观点:从做中学;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新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他对教育的本质看法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方法和“儿童中心论”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应重视儿童的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制作的本能。他还认为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杜威的思想可以概括为?
杜威的教育思想,可主要概括为"教育即生活"的本体论、"学校即社会"的价值论、"从做中学"的认识论等.这些思想,曾经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其时代价值.
杜威教育思想启示我们今日之教育改革,仍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要建立在儿童的经验和认知基础之上;学生要在"做"的过程中,感悟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教育活动,是达成教育目标的良好渠道;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养成健全的人格,从而适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成长的需要,促进其全面发展.
杜威教育思想有哪些?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2、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3、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5、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6、儿童中心论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扩展资料: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强调知行合一,将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
2、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
3、教育是生长和生活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4、教育即经验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
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离问题。
6、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
7、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8、教学专业,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学术性。在其影响下教育专业机构大量设立。
9、杜威具有世界性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有直接影响。
10、杜威的理论中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并引发了自由和纪律、师生关系等诸多矛盾。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杜威思想的评价
精髓所在:
杜威鼓励探究与创新教育思想的形成建立在对社会变革、科学发展和教育冲突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首先,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杜威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分不开的。
在杜威看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不仅改变了政治疆界,扩大了生产的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和爱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革的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其次,这一思想的形成也与杜威对传统认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密切的联系。
一般说来,认识论是关于知识以及认知的理论。
在杜威看来,认识论所关心的不只是知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认知问题。
杜威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spectator theory of knowledge)出现的。
这种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对实在的“静态”把握或关注。
杜威指出,这种认识论在认知上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认知的主体与被认知的对象是分离的,认知者如同“旁观者”或“局外人”一样,以一种“静观”的状态来获取知识;
二是认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对象”呈现给认知者的事件,认知者在认识中是被动的。
杜威指出,“知识的旁观者”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在现代科学面前是站不住脚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知识不是某种孤立的和自我完善的东西,而是在生命的维持与进化中不断发展的东西。
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
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
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
从这个思想出发,杜威认为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般的模式。
这种“探究”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模式,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总之,杜威所主张的以“探究”为基础的认识论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的认识论,突出了探究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为现代教育重新认识知识的作用和学生个体的活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儿童教育思想家?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
他是学前教育学的开山鼻祖。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福禄贝尔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使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40年,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命名为“Kindergarten"(幼儿园)。福禄贝尔也被誉为“学前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实践有:
(1)明确了幼儿园的任务。福禄贝尔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培养学前儿童,让他们参加各种必要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宫,使他们正确认识人和自然并增长知识。
(2)强调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和冲动的表现,是儿童最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应当是儿童游戏的乐园。
(3)创造了“恩物”。“恩物”是福禄贝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游戏或是进行其他活动时使用的教学用具,在家庭和幼儿园都可以使用。“恩物”是上帝赐给儿童的玩具。“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其价值在于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这与儿童天性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在各国广泛流行。
曹辉宁:怎样评价杜威的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
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