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透过蚊帐,再晒到身上,觉得热辣辣的。其实我是被太阳晒醒的。
昨天晚上,轮到父亲守夜。父亲都喜欢带着我,和他一起到村里的晒谷坪守夜。父亲早上起床,看我睡得正香,没有叫我,先回去了。我还在想要不要起床时,父亲已做好了家务事,来收东西。见我醒了,就告诉我,今天早上,唐老师一大早去石期市镇,经过晒谷坪,和他说了好久的话。父亲还着意说起,唐老师是故意来和他说我在学校里面的事情的。
我很想知道,唐老师会怎样说我。父亲边收帐子,边跟我说:今天唐老师和我说,你读书成绩蛮好的,就是人太老实了一点。
父亲怕我不明白,又给我解释:唐老师是说你太老实了,在学校老是被同学欺侮。
唐老师的评价,倒并没有让我意外或窘迫。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只是被唐老师这样一说,让我觉得,好象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心里面更清楚了自己的境况。被同学欺侮,反倒不觉得怎样的委屈。
父亲收好床上的东西,我们抬着小木床,从晒谷坪回去吃早饭去了。
唐老师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那年,做我们班主任的。学校的民办老师经常被调走,或者教了一段时间的书,就不愿意再当老师。换班主任老师,在君田家小学也算是常有的事。有的年级一个学期没上完就换了班主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就是这样走的。在君田家小学,读到四年级就要毕业,然后考到大白竹复村的高级小学,去读五年级(大白竹复村本来是初级中学,后来初中学生都搬到乡中学去了,才改成高级小学)。考不上的,就再没有书读了。尹校长要去接管四年级毕业班,安排新请来的唐老师,作我们的班主任。
我的小学班主任,记得的有尹校长,唐老师,另外还有一个从红井村请来的老师和一个不知道是哪里人的女老师,名字也都记不起来了。算来除了尹校长当了我两年的班主任,就数唐老师教的时间长一些,也教了有一年多。其它的老师都是教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都没教完就换了人。四年级的那个学期,临考试了,那个女老师不知为什么,突然就不教我们了,最后还是尹校长兼课,帮我们复习,参加乡中心小学的升级考试的(到我四年级毕业的时候,成绩好的可以考到乡里面的中心小学去读书)。
后来还知道,唐老师和我父亲是比较熟的朋友。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们俩个同在红井村读过两年高小,还有一些同学情结在里面。在村里都算是有文化的人。
自从唐老师教我们班以后,从来都没有上过的音乐,开始编进了我们的课程表。每个礼拜都会有一节音乐课。唐老师会教一些象《泉水叮咚响》、《洪湖水浪打浪》这样的,在当时很流行的歌曲。上音乐课的时候,唐老师先把歌词写在黑板上。也不教歌谱,只对着歌词领着我们唱。平时老师要我们背课本的时候,喊破喉咙也背不出来,可这些歌词,唱着背,一遍两遍就倒背如流,并且还不会忘记。后来我还想过,能不能用背歌词的方法来背课文。
这是一件很新鳟的事情。到了放学时间,都会有其它班的学生,也赶过来,挤在门口看。顽皮一些的学生,还找来砖,垫在窗子下面,把头伸进窗子,趴在窗台上看。背下了歌词,再跟着唐老师唱,开始唱在喉咙里面,唱了两遍以后,不自觉的大声了起来,喊着唱的,逼着喉咙唱的,象读课本一样唱的,也有几个唱得好的女同学,却被淹没在了嘈杂的歌唱声中。唐老师也似乎越加来了精神,忘记了下课,领着一大群各个年级的学生,唱成一片。
可能是唐老师和我父亲读高小的那个学校,有教过音乐这门课,就是我父亲也会捣弄一些乐器,象二胡、笛子。每有空闲时,都会拿出来吹拉一番。唐老师就象我们学校的歌星一样,好些个学生,都等着追着我们班的音乐课。说是每周都有一节,其实在多数时候,一个月也上不了一节。在这以前,根本就没有音乐课,每学期发的一小本音乐课本,我们都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用的。很幸运的是,从唐老师来了以后,我们都知道了还有唱歌这样的一门功课。
在读君田家小学的四年里面,每个学期选班干部时,学习委员的位置都是我的。但我从来也没有弄明白,学习委员究竟能有什么样作用。象当班长的,还可以在上课下课时,叫一声“起立”,然后老师好同学们好的热闹一通。
小学生的语文课本,每教完一课之后,都要把它背下来。学生们在自习课的时候,就喊破喉咙的拼命喊着读。到能背得出来的时候,就到老师那里,当着老师的面,背出来。背完了,老师在课文题目那里,用红笔打一个大大的“背”字。要是背错了,就得回去继续喊读。有一次,我到唐老师前面去背课文时,唐老师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把那个红红的背字打到了还没有教的课文上面去了。我是学习委员,唐老师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作个表率,背课文要走在同学们的前面。我都没有想好老师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预先背起来。到唐老师教这一课的时候,我已经能背得出来了。最后唐老师只说,是我父母对我要求严格,在家里教育得好。
下课了,唐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小房间里面,告诉我说:你自己能背出来还不够,你是学习委员,要帮助全班的同学都能背才行。从那以后,我这个学习委员,开始有了一件新的事情要做。就是在同学们要背课文的时候,不用再找唐老师,都到我这里来背。背完了,我就拿唐老师的红笔,在同学们的课文上面,象模象样的打一个大大“背”字。
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君田家小学读书的日子里,确实给我争回来不少的自信。至少在班里面,不会再有同学有意或者无意的欺侮我。
唐老师不再给我们上课,是突然就离开了学校。我们都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尹校长给我们代了几天课以后,就换了一个新的班主任,听说是从红井村小学调来的。
新的班主任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到现在都想不起来是高矮胖瘦。在他教了我们一个多学期后,我们又换了一个女的班主任。更没有来得及弄清楚,她是从哪里调来的,反正不是我们白竹村的人。就在我们升级考试前不久,也离开了学校。只记得乡中心小学升级考试的那段时间,还是尹校长帮我们复习的。
我的老师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课堂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黑瓦白墙
屋顶上的黑色瓦片已褪去原有的色泽,唯有一只孤鸟掠过,留下几声哀鸣。那堵白墙隔绝着两个世界空气,而我,只能在墙的另一头沉睡。
外婆说,乌黑的瓦片和纯白的高墙是最好看的,只是你还太小――不会懂。
小时候,脖子里总是系着一串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铃铛太小,以至于后来这小东西何去何从,已成为无解的方程。就像很多琐碎的事,也随着它的消失而一并从脑海中遗落。
在我残留的记忆里,外婆的手跟树的皱皮是一样的,手心有老茧,很粗糙,摸上去时常会被扎痛。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骄阳像个蛮横的孩子,把大地烤得炙热;我和外婆躲在树阴下乘凉,但汗水仍顺着面颊流淌下来。躺在外婆的怀里很好动,她用手帮我抹去汗水,却刮伤了我的脸。我淘气地大叫着痛。外婆心疼地想用手去抚摸我的脸,却怕再一次伤到我;她额头上证明岁月沧桑的痕迹皱成了一团,不知所措地问我还痛不痛。
喊累了,便乖乖得安静下来。操劳的外婆终于得以安宁,而她似乎从不把我的烦扰当作恼事。
外婆说,她像年我这般大的时候,已经开始帮大人烧饭做菜了,每天放学还得去插秧收割;吃的东西也不讲究,一个月不上肉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穿衣服嘛,哪有现在花花绿绿的好看,以前就拿几块布缝缝补补,拼凑着连续穿几年……
我听着外婆动情的故事,居然落下了眼泪。
“外婆,既然过惯了粗茶淡饭的日子,实在厌烦那种生活;又为什么偏偏喜欢黑瓦白墙,而不是桃红柳绿的美好景象呢?”我不解地眨巴着眼睛。
外婆踌躇片刻,笑着说:“你还太小, 说了也不懂。”
我撅起嘴,假装跟她赌气。
孩子就是孩子,没一会儿就把这抛之脑后了。
外婆说,黑瓦白墙的生活已经深深烙在她心里,怕是再也忘却不了了。
去年暑假,正逢我家搬家,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季。
外婆眉开眼笑地拉着我的手进了新家,好奇得像个不懂事孩子,问这问那。
我正暗笑她的迂,外婆又问:“这好好的墙壁怎么涂得五颜六色啊?”
“外婆,这是时尚,现在最流行的壁画!”我得意地抢着接话。
“想想我们以前啊,都是黑瓦白墙的,哪有这么漂亮的东西啊。”外婆小心翼翼地用那双曾划伤我的脸的手去试着触碰它,还没碰到,却又放了下去。
我不知从哪来的灵感,忽而又想起那件陈年旧事,问道:“那外婆为什么还喜欢黑瓦白墙呢?”
“虽然当时的物质条件差,住的是黑瓦白墙的房子,而我的手也是由于当时种地变成这样的,可是换句话说,没有我们这一代的生活,现在又怎么有机会过上这么舒服的好日子呢?说到底,还要谢谢那些黑瓦白墙哩。”外婆说的时候语气很和缓,像是在缅怀着一些东西。
虽是几句简短的话,又是从没有收过文化熏陶的外婆口中说出,我却不由的一怔。心里的那只好奇的兔子凭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颗定心丸,感觉很踏实。
过了几天,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我去了外婆幼时的住所。那的确是一个黑瓦白墙的房子。
觉得自己离那个世界好遥远,似乎凭着那堵白墙,便可以把我拦在另一边。想安慰自己――根本就是两个世界,才明白黑瓦白墙的遥远,只能想像,以至于沉睡了
矛盾的自我
胸口闷闷的,一种好想哭的感觉。呆呆地望着窗外,不觉,泪水如掉链的珍珠,划过脸颊,“啪啪”滴在书本上。
环视四周,全是书,还有做也做不完的作业。向门外走,是等着我开启的大彩电,在那里,有我挚爱的动画片、电视剧,可看到一半,却想起糟糕的成绩单,老师的鼓励,爸妈的期待,我矛盾的关掉了电视。向前走,是等着我玩的电脑,在那里,我怕我会迷失自我,沉浸在虚幻里,放纵了自己。走回去,看到一摞摞码得老高的书,就让我头昏脑涨,更别说去看了。
我为自己定的计划不到两天就要从新换,没办法,谁叫我坚持不下来。每天撕下一篇日历纸就感到莫名的恐慌:我还有那么多的事没做完,还有好多的科目没预习,我还没完成老师给我的交代,还没实现自己的诺言......因此,我的头常常疼。
窗外传来快乐的鸟鸣声。我心一怔,这与我截然相反。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件事虽已过去好久了,却使我难以忘怀,他那瘦小的身影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都加班去了,我在家没事干,就去妈妈工作的店里玩。、
半路上,看见路边有一大堆人挤在一块,形成了厚厚的“人墙”。他们在干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我快步朝“人墙”走去,使劲钻进人缝中,好不容易挤到最前面,一看:原来是小孩子在地上作画,我觉得没劲,正想离开,却突然发现这个孩子的左手是残疾了,于是,我又回头仔细打量起他做的画来。只见他画的惟妙惟肖、色彩艳丽,令围观人赞叹不已。
我仔细听着人们的议论,只见一位叔叔不住的夸奖:“这孩子真不错,这么小就画得如此漂亮,还是残疾人,真难为了他。”一位大嫂接过话说:“就是,我家孩子比他大,还没他画得好呢!”一位老大爷拍着孩子的肩膀说:“小朋友努力画,大爷支持你!”……人们关心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使孩子舒心地笑了。人们纷纷向他买画,我也不甘落后掏出两元钱,买了一幅画。
我把这幅并不十分精美的画贴在书房,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看看这幅画,想想这幅画的主人,便会立刻赶到全身充满干劲,坚持走下去,直至成功。
2母亲的微笑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的人了。 我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中。为了把我抚养好,一个母亲能做到的她都做到了。给我印象最深,使我倍加感激的是母亲那和蔼、真挚的微笑。我有了进步,她微笑着表扬我;我有了过失,她微笑着批评我;我骄傲自满时,她微笑着给我泼点凉水;我颓废失意时,她微笑着给我添点动力……我是在母亲微笑的甘露浇灌下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株小树,我是在母亲微笑的春风拂煦下绽开的一朵小花。 我一天天地在长大,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已不再多见,取而代之地常常是严厉的面孔。每天陪伴我的只有书桌、台灯和数不清的习题。难道母亲不爱我了吗?我一次一次地冒出这个念头,又一次次地将之否认。想起小时候,母亲教我写字,背诗,寒冬里给我洗衣服,在酷暑为我整理房间……我九岁那年的一天,半夜一点钟,外面是瓢泼大雨、电闪雷鸣。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爸爸不在家,母亲看着我,又望望窗外,仔细给我披上雨衣,毅然背起我向医院跑去。我伏在母亲背上,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急促的喘息声。我的心快要碎了,我说:妈妈,我下来自己走吧!母亲毅然答道:那怎么行呢?你发着高烧,怎么能在雨里走?把雨衣披严,千万别淋着了。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雨大路滑,母亲一歪,险些摔倒,站稳后,她急切地问我:没事吧?我说:没事!母亲长舒了口气,如释重负地说:那就好,那就好。就这样,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把我背到了医院。 当一次次考试卷发到手中时,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总会从心底涌到胸口。我的鼻子酸酸的,但我忍住了,我怕同学们看到。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告诉了我一切。当母亲看到试卷时,久违的微笑又写在脸上,她微笑着对我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句话伴着我走过十几个春秋,它给我力量,促我进步,我由衷地感谢母亲。 在阳光下,我仿佛看到母亲背后升起了一个绚丽的光环,那是古代传说中只有仙人才有的光环,这便是最圣洁、不容亵渎的母性之光!对这光,唯有仰望!一杯水,一块糖。把糖放进水里――似乎糖溶化了,不再存在。然而轻啜一口,却甜在心头。一个人,一个世界。只有把自己融化在这个世界,才能让它充满你的味道。适者生存。大自然已无数次地把这个定律摆在我们眼前,就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存下来的“适者”。适者,是强者。国王之于奴隶,一个常人怎受得住这当中的反差?山珍海味之于一颗苦胆,一个凡人怎尝得出个中滋味?然而正是如此,勾践才注定在天地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忍受了做奴隶的苦难和苦胆的“雪上加霜”,终于在倒下的地方站起!他是一个“适者”,所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适者,是智者。他从一个只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曾经害怕被他人笑为“乡巴佬”而很少和人说话。她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但却很自卑。因为她怕人笑她胖。大学体育考试,她曾经死活不参加跑步那项,还是因为怕人笑她胖。这似乎注定他们俩都将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然而有一天他忽然觉得不能就这样,她也决定不再害怕。他们开始了自己艰苦的羽化。现在,他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谈;而她也成为了央视名人,字字珠玑,笑谈天下。他叫白岩松,她叫张越。――原来是他们。从他们把自己融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人生就翻开了新的一页。每一个把自己融化在世界里的人都有一颗博大的心,他们真正认识自己,也真正认识社会。他们懂得生存与苟活的区别。于是历尽沧桑的百岁老人巴金就永远被人敬仰,他用生命去适应社会,再让这社会因自己的灵魂而纯净。他的生存将永远让那些出卖灵魂的苟活者自惭形秽。适者应该生存,但要存得光明磊落,而不是活得遗臭万年。罗曼・罗兰曾说:“人应该在沉迷时沉迷,执着时执着,清醒时清醒。”只有真正适应了世界,才会真正让世界感到你的存在。你从世界里尝出自己的味道了吗?我的未来不是梦
3我的好朋友叫张薇,她有漂亮的外表,丰富的感情,但脾气却有些躁。
张薇虽然有点黑,但皮肤细腻油亮,我觉得顺眼,她圆脸、小嘴,鼻子有点塌,但一点也不难看。最特别的要数她的眼睛了,左眼角有点向上,右眼角似乎有点向下,看起来很有意思,浓浓的眉毛跟眼睛很协调,呈现出一种参差美。别说我,很多人都喜欢她的样子,这可不是情有独钟。
还记得我们相识时的情景。那是二年级升三年级时,我们分班后都到了三一班。开学那天我和她坐一起,我们通过简短的交流,很快就熟识了。后来我们一起玩,一起讨论作业;感情越来越深,不过,我也发现她的脾气有些与众不同。
有一次下课,我喊她去玩,不知怎么的,她既不理也不动,眨巴眨巴眼望着我。我小声对刘羽菲说:“你看张薇怎么了?不是有什么病吧?”刘羽菲说:“你看她那样,像钉订上似的。”张薇好像听见了我们的谈话,立刻来了脾气,大声嚷嚷说:“你们别老在背后说我坏话,否则我对你们不客气。”我们怕她发脾气,急忙装也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有啊,我们怎么敢说你的坏话呢?”她没有再追问下去,我们才放心。
唉,张薇,怎么说好呢!我们俩能互相理解容易沟通,我能容忍好的躁,她能容忍我的斯斯文文。我喜欢她的躁,喜欢她的大大列列,喜欢她生闷气的样子。总之,我喜欢她的优点和缺点,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
我的父亲
他,并不魁梧,却可以保护我这棵弱小的幼苗;
他,并不温柔,却给予我最贴心的照料;
他,并不博识,却教懂了我最多做人的道理;
他,并不细心,却能在眉宇间透露出对儿女的丝丝爱意。
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对我来说却又是最特别的――爸爸。
从小,我就不太尊重爸爸,总是忽略了爸爸的重要性。或许是因为爸爸的学历不高,所以很多事情都没有和爸爸商量,也从没向爸爸透露过自己心中的感受。只是在电灯泡坏了的时候,东西太重搬不动时候,才会想起爸爸。那时的我总是希望爸爸能随传随到,也不管爸爸的工作忙不忙,而爸爸却总是那样任劳任怨,可那时的我不懂得爸爸眼里那关怀的神情,只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现在的我长大了,终于知道爸爸的工作有多繁忙,不再叫爸爸接送。当我走在烈日下时,我怀念起爸爸车上软绵绵的沙发和凉爽的空调。我这才发现小时候有多幸福,我这才发现我不能再任性.
小时候,在我摔倒的时候,爸爸从来都不会伸出手扶我起来,而是站在远处,手里拿着我最喜欢的棒棒糖,大声地对我说:“宝贝,只要你自己站起来,走到爸爸这里,就可以吃到棒棒糖喽!”我不知道是因为棒棒糖的吸引力还是因为爸爸眼中企盼的目光,让我有勇气站起来,让我有动力向前走去。当我终于走到爸爸身边的那一刻,爸爸兴奋地将我抱起,我看到了爸爸脸上那欣慰的笑容。我终于知道,原来我想要的并不是棒棒糖,而是爸爸的笑容。
每当爸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的时候,在朦胧间,我感觉到爸爸摸了摸我的头发,帮我盖上了被子。一种温暖的感觉油然升起。原来爸爸一直在保护着我和妈妈。
爸爸是一个坚持自己爱好而且不屈服的人。他坚持每天都洗冷水澡,他坚持每天都去游泳。一年四季,不管天气有多冷,总是这样坚持着,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从来没有听到爸爸喊到一声“痛”或“累”,他总是挂着这张坚强的脸,一切不顺心、不如意都以微笑带过。他曾经告诉过我:“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此,我不再害怕风,不再害怕雨,学会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
这几天,爸爸又出差去了。在这些日子里,让我学会了怀念。
把笑进行到底
鸿雁外语六年级 宋卉
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无论何时,我都会笑口 常开,什么爽朗的笑、开心的笑、莫名其妙的笑……都与我紧紧相随。
我对于一切可笑之事,都会开怀大笑,而这一笑,常常会将我身边的同学一起拉下水,惹来老师的批评之后,又招来大家怪我诱惑他们的责怪。
有一次上英语课,老师教了两个单词:bus和 must,然后让每个同学去读。我同桌发音不准,结果由于语气生硬,我一听就成了“爸死”和“妈死”,于是忍不住大笑起来。全班同学在我的“率领”之下也哄堂大笑。老师屡禁却不止,到了一发不可收的地步,以致无法讲课,所以最后全班挨骂挨罚。老师特殊“照顾”我进了办公室,而我却仍然沉浸在刚才的事情里,神思恍然。老师在那里一直说,我却还想着“爸死妈也死”,结果“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英语老师差点没疯掉。
回到班级,大家又来责备我这个罪魁祸首。我自然是当仁不让,理直气壮地反驳:“我就爱笑,嘴长在我身上,想笑就笑呗。再者说了,我让你们笑了吗?管不住自己凭什么怪我?”这下,同学们哑口无言了,我又大笑起来,算为自己刚才的一番话庆贺吧。
仔细想一想,我之所以嗜笑如命,原因有二:一是父母的遗传。爸爸妈妈都是爱笑之人,从我记事到现在,从没见过他们皱眉头、不开心,他们的脸上永远都是阳光灿烂,好像天底下的好事都让他们遇上了,所以才会生下我这个正宗传人。二就是家庭的温馨与和睦。父母从不吵架,对我关爱有加,三个人的笑容构建了一个幸福又温暖的家,欢声笑语时时环绕,我没有理由不高兴啊!
我走到哪儿,笑声就如影随形跟到哪儿,常是未见我人,先闻我笑。大家也喜欢笑吗?那就让我们把笑进行到底吧,因为:笑一笑,十年少;心情好,烦恼跑。
我的老师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课堂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黑瓦白墙
屋顶上的黑色瓦片已褪去原有的色泽,唯有一只孤鸟掠过,留下几声哀鸣。那堵白墙隔绝着两个世界空气,而我,只能在墙的另一头沉睡。
外婆说,乌黑的瓦片和纯白的高墙是最好看的,只是你还太小――不会懂。
小时候,脖子里总是系着一串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铃铛太小,以至于后来这小东西何去何从,已成为无解的方程。就像很多琐碎的事,也随着它的消失而一并从脑海中遗落。
在我残留的记忆里,外婆的手跟树的皱皮是一样的,手心有老茧,很粗糙,摸上去时常会被扎痛。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骄阳像个蛮横的孩子,把大地烤得炙热;我和外婆躲在树阴下乘凉,但汗水仍顺着面颊流淌下来。躺在外婆的怀里很好动,她用手帮我抹去汗水,却刮伤了我的脸。我淘气地大叫着痛。外婆心疼地想用手去抚摸我的脸,却怕再一次伤到我;她额头上证明岁月沧桑的痕迹皱成了一团,不知所措地问我还痛不痛。
喊累了,便乖乖得安静下来。操劳的外婆终于得以安宁,而她似乎从不把我的烦扰当作恼事。
外婆说,她像年我这般大的时候,已经开始帮大人烧饭做菜了,每天放学还得去插秧收割;吃的东西也不讲究,一个月不上肉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穿衣服嘛,哪有现在花花绿绿的好看,以前就拿几块布缝缝补补,拼凑着连续穿几年……
我听着外婆动情的故事,居然落下了眼泪。
“外婆,既然过惯了粗茶淡饭的日子,实在厌烦那种生活;又为什么偏偏喜欢黑瓦白墙,而不是桃红柳绿的美好景象呢?”我不解地眨巴着眼睛。
外婆踌躇片刻,笑着说:“你还太小, 说了也不懂。”
我撅起嘴,假装跟她赌气。
孩子就是孩子,没一会儿就把这抛之脑后了。
外婆说,黑瓦白墙的生活已经深深烙在她心里,怕是再也忘却不了了。
去年暑假,正逢我家搬家,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季。
外婆眉开眼笑地拉着我的手进了新家,好奇得像个不懂事孩子,问这问那。
我正暗笑她的迂,外婆又问:“这好好的墙壁怎么涂得五颜六色啊?”
“外婆,这是时尚,现在最流行的壁画!”我得意地抢着接话。
“想想我们以前啊,都是黑瓦白墙的,哪有这么漂亮的东西啊。”外婆小心翼翼地用那双曾划伤我的脸的手去试着触碰它,还没碰到,却又放了下去。
我不知从哪来的灵感,忽而又想起那件陈年旧事,问道:“那外婆为什么还喜欢黑瓦白墙呢?”
“虽然当时的物质条件差,住的是黑瓦白墙的房子,而我的手也是由于当时种地变成这样的,可是换句话说,没有我们这一代的生活,现在又怎么有机会过上这么舒服的好日子呢?说到底,还要谢谢那些黑瓦白墙哩。”外婆说的时候语气很和缓,像是在缅怀着一些东西。
虽是几句简短的话,又是从没有收过文化熏陶的外婆口中说出,我却不由的一怔。心里的那只好奇的兔子凭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颗定心丸,感觉很踏实。
过了几天,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我去了外婆幼时的住所。那的确是一个黑瓦白墙的房子。
觉得自己离那个世界好遥远,似乎凭着那堵白墙,便可以把我拦在另一边。想安慰自己――根本就是两个世界,才明白黑瓦白墙的遥远,只能想像,以至于沉睡了
矛盾的自我
胸口闷闷的,一种好想哭的感觉。呆呆地望着窗外,不觉,泪水如掉链的珍珠,划过脸颊,“啪啪”滴在书本上。
环视四周,全是书,还有做也做不完的作业。向门外走,是等着我开启的大彩电,在那里,有我挚爱的动画片、电视剧,可看到一半,却想起糟糕的成绩单,老师的鼓励,爸妈的期待,我矛盾的关掉了电视。向前走,是等着我玩的电脑,在那里,我怕我会迷失自我,沉浸在虚幻里,放纵了自己。走回去,看到一摞摞码得老高的书,就让我头昏脑涨,更别说去看了。
我为自己定的计划不到两天就要从新换,没办法,谁叫我坚持不下来。每天撕下一篇日历纸就感到莫名的恐慌:我还有那么多的事没做完,还有好多的科目没预习,我还没完成老师给我的交代,还没实现自己的诺言......因此,我的头常常疼。
窗外传来快乐的鸟鸣声。我心一怔,这与我截然相反。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件事虽已过去好久了,却使我难以忘怀,他那瘦小的身影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都加班去了,我在家没事干,就去妈妈工作的店里玩。、
半路上,看见路边有一大堆人挤在一块,形成了厚厚的“人墙”。他们在干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我快步朝“人墙”走去,使劲钻进人缝中,好不容易挤到最前面,一看:原来是小孩子在地上作画,我觉得没劲,正想离开,却突然发现这个孩子的左手是残疾了,于是,我又回头仔细打量起他做的画来。只见他画的惟妙惟肖、色彩艳丽,令围观人赞叹不已。
我仔细听着人们的议论,只见一位叔叔不住的夸奖:“这孩子真不错,这么小就画得如此漂亮,还是残疾人,真难为了他。”一位大嫂接过话说:“就是,我家孩子比他大,还没他画得好呢!”一位老大爷拍着孩子的肩膀说:“小朋友努力画,大爷支持你!”……人们关心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使孩子舒心地笑了。人们纷纷向他买画,我也不甘落后掏出两元钱,买了一幅画。
我把这幅并不十分精美的画贴在书房,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看看这幅画,想想这幅画的主人,便会立刻赶到全身充满干劲,坚持走下去,直至成功。
2母亲的微笑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的人了。 我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中。为了把我抚养好,一个母亲能做到的她都做到了。给我印象最深,使我倍加感激的是母亲那和蔼、真挚的微笑。我有了进步,她微笑着表扬我;我有了过失,她微笑着批评我;我骄傲自满时,她微笑着给我泼点凉水;我颓废失意时,她微笑着给我添点动力……我是在母亲微笑的甘露浇灌下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株小树,我是在母亲微笑的春风拂煦下绽开的一朵小花。 我一天天地在长大,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已不再多见,取而代之地常常是严厉的面孔。每天陪伴我的只有书桌、台灯和数不清的习题。难道母亲不爱我了吗?我一次一次地冒出这个念头,又一次次地将之否认。想起小时候,母亲教我写字,背诗,寒冬里给我洗衣服,在酷暑为我整理房间……我九岁那年的一天,半夜一点钟,外面是瓢泼大雨、电闪雷鸣。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爸爸不在家,母亲看着我,又望望窗外,仔细给我披上雨衣,毅然背起我向医院跑去。我伏在母亲背上,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急促的喘息声。我的心快要碎了,我说:妈妈,我下来自己走吧!母亲毅然答道:那怎么行呢?你发着高烧,怎么能在雨里走?把雨衣披严,千万别淋着了。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雨大路滑,母亲一歪,险些摔倒,站稳后,她急切地问我:没事吧?我说:没事!母亲长舒了口气,如释重负地说:那就好,那就好。就这样,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把我背到了医院。 当一次次考试卷发到手中时,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总会从心底涌到胸口。我的鼻子酸酸的,但我忍住了,我怕同学们看到。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告诉了我一切。当母亲看到试卷时,久违的微笑又写在脸上,她微笑着对我说: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句话伴着我走过十几个春秋,它给我力量,促我进步,我由衷地感谢母亲。 在阳光下,我仿佛看到母亲背后升起了一个绚丽的光环,那是古代传说中只有仙人才有的光环,这便是最圣洁、不容亵渎的母性之光!对这光,唯有仰望!一杯水,一块糖。把糖放进水里――似乎糖溶化了,不再存在。然而轻啜一口,却甜在心头。一个人,一个世界。只有把自己融化在这个世界,才能让它充满你的味道。适者生存。大自然已无数次地把这个定律摆在我们眼前,就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存下来的“适者”。适者,是强者。国王之于奴隶,一个常人怎受得住这当中的反差?山珍海味之于一颗苦胆,一个凡人怎尝得出个中滋味?然而正是如此,勾践才注定在天地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忍受了做奴隶的苦难和苦胆的“雪上加霜”,终于在倒下的地方站起!他是一个“适者”,所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适者,是智者。他从一个只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曾经害怕被他人笑为“乡巴佬”而很少和人说话。她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但却很自卑。因为她怕人笑她胖。大学体育考试,她曾经死活不参加跑步那项,还是因为怕人笑她胖。这似乎注定他们俩都将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然而有一天他忽然觉得不能就这样,她也决定不再害怕。他们开始了自己艰苦的羽化。现在,他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谈;而她也成为了央视名人,字字珠玑,笑谈天下。他叫白岩松,她叫张越。――原来是他们。从他们把自己融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人生就翻开了新的一页。每一个把自己融化在世界里的人都有一颗博大的心,他们真正认识自己,也真正认识社会。他们懂得生存与苟活的区别。于是历尽沧桑的百岁老人巴金就永远被人敬仰,他用生命去适应社会,再让这社会因自己的灵魂而纯净。他的生存将永远让那些出卖灵魂的苟活者自惭形秽。适者应该生存,但要存得光明磊落,而不是活得遗臭万年。罗曼・罗兰曾说:“人应该在沉迷时沉迷,执着时执着,清醒时清醒。”只有真正适应了世界,才会真正让世界感到你的存在。你从世界里尝出自己的味道了吗?我的未来不是梦
3我的好朋友叫张薇,她有漂亮的外表,丰富的感情,但脾气却有些躁。
张薇虽然有点黑,但皮肤细腻油亮,我觉得顺眼,她圆脸、小嘴,鼻子有点塌,但一点也不难看。最特别的要数她的眼睛了,左眼角有点向上,右眼角似乎有点向下,看起来很有意思,浓浓的眉毛跟眼睛很协调,呈现出一种参差美。别说我,很多人都喜欢她的样子,这可不是情有独钟。
还记得我们相识时的情景。那是二年级升三年级时,我们分班后都到了三一班。开学那天我和她坐一起,我们通过简短的交流,很快就熟识了。后来我们一起玩,一起讨论作业;感情越来越深,不过,我也发现她的脾气有些与众不同。
有一次下课,我喊她去玩,不知怎么的,她既不理也不动,眨巴眨巴眼望着我。我小声对刘羽菲说:“你看张薇怎么了?不是有什么病吧?”刘羽菲说:“你看她那样,像钉订上似的。”张薇好像听见了我们的谈话,立刻来了脾气,大声嚷嚷说:“你们别老在背后说我坏话,否则我对你们不客气。”我们怕她发脾气,急忙装也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有啊,我们怎么敢说你的坏话呢?”她没有再追问下去,我们才放心。
唉,张薇,怎么说好呢!我们俩能互相理解容易沟通,我能容忍好的躁,她能容忍我的斯斯文文。我喜欢她的躁,喜欢她的大大列列,喜欢她生闷气的样子。总之,我喜欢她的优点和缺点,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
女孩有个最大的特点――嘴特馋。今年夏天,天气炎热,一次姥姥家买了很多雪糕。这对于弟弟来说,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见他右手吃着,左手拿着,一会儿,六根雪糕都进了他的肚子,可他的舌头还不住地舔着嘴唇,好像是在回味那雪糕的滋味。他又蹦蹦跳跳地回到家打开冰箱,又准备拿雪糕。这次可被正在做饭的姥姥制止了:
“唉,你都吃了六根了,还要吃呀。”姥姥关切地劝告,“再吃你的肚子就会吃坏的。”
“没事,我的肚子是冰肚子!”女孩边说边拍了拍肚.
“不行,这一根我说什么也不允许你吃了。”
“好姥姥,就让我吃嘛。”“不行!”
女孩见姥姥“意志坚如铁”,无可奈何地坐到沙发上,左手撑着下巴,皱紧眉头,冥思苦想着什么。一会儿只见他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蹦了起来,来到姥姥身旁:“姥姥,我忘记告诉您了,刚刚你在外面做饭时,姥爷打电话说他十点从沈阳回来,让您去接他,瞧,现在都十点十分了,您快去呀!”
经女孩这么一说,姥姥忽然想起来,前天姥爷临走时,是说过他今天回来。于是,她解下围裙向车站走去。弟弟见“阴谋”得逞,咧开小嘴笑了,又拿了两根雪糕出去玩了。
这还不算,弟弟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姥姥的六十大寿,三层大蛋糕摆在餐桌上,那诱人的香味不时散发出来,早已引得弟弟垂涎三尺了。但大家都没上桌,作为小辈,女孩不敢轻举妄动。他看了看蛋糕又看了看姥姥,又有了新主意。他凑近姥姥说:“姥姥,你想这蛋糕好吃吗?”
“我想一定很好吃。”姥姥笑着答道。
“那您想吃吗?”弟弟又发问。
“想!”姥姥边说边摸了摸女孩的头。
“那好!”女孩就用手挖了一大块奶油。他的举动恰巧被小姨发现了,小姨训斥道:“你这孩子真没礼貌……”没等小姨说完,弟弟扑闪着他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大声说道:
“不是我想吃,是姥姥想吃!”边说边把奶油往姥姥嘴里塞。姥姥只舔了一丁点儿说:“剩下的你吃吧。”这正合了弟弟的意,他迅速地将奶油舔得一干二净,眼睛又盯着那桌子上的蛋糕了。大家都说:“你呀,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听了这话弟弟红着脸笑了。
弟弟特别馋,于是我们就赐给他一个“美称”――“小馋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