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找不到了怎么办?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找不到了,可以先借一本语文书用。最近几年,语文教材使用统编版教材,变化不大,如果书找不到了,可以先借哥哥姐姐的旧书用一下。
如果书在学校丢失的,书本上一般有名字或其它标记,可以在学校里找一找。如果找不到,可以在网上买一本(新华书店售卖教材一般是依据学生人数来定,多余教材退给出版社,很难买到)。注意选择出版社,买正版最好到人教社官方旗舰店购买。
二、部编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条形码是多少?
小学课本教材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彩色 ,教育部组织编写 。总主编: 温儒敏。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 。2019年12月第1版。
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
以上内容参考:条形码-百度百科
小学课本教材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彩色
教育部组织编写
总主编 温儒敏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
2019年12月第1版
三、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 祖父的园子 的主要内容
7 祖父的园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四、教学案例
片段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片段二:
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师: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是啊,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啊!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追蜻蜓,捉蚂蚱,摘花,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榆树会呼叫,拍一下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在天上闲逛似的,像童话世界似的,这正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
师:是啊,这里是她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我从“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这些词中,能感受到她满心的快乐。我给大家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看看是不是这样!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五、相关链接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红作品:
呼兰河传(节选)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或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掠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福建省福鼎市桐北小学夏爱云)
B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掠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祖父的园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四、教学案例
片段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片段二:
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师: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是啊,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啊!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追蜻蜓,捉蚂蚱,摘花,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榆树会呼叫,拍一下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在天上闲逛似的,像童话世界似的,这正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
师:是啊,这里是她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我从“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这些词中,能感受到她满心的快乐。我给大家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看看是不是这样!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五、相关链接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红作品:
呼兰河传(节选)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7 祖父的园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四、教学案例
片段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片段二:
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师: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是啊,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啊!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追蜻蜓,捉蚂蚱,摘花,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榆树会呼叫,拍一下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在天上闲逛似的,像童话世界似的,这正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
师:是啊,这里是她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我从“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这些词中,能感受到她满心的快乐。我给大家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看看是不是这样!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五、相关链接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红作品:
呼兰河传(节选)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 课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 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 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萧红的资料,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有一位女作家叫萧红,鲁迅称她为“当 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谁能说说自己对她的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老师总结:萧红在她短暂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不朽之作。她在回忆录《呼 兰河传》中用许多的笔墨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尤其描写了自己家中的园子,她 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老师:在这座园子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 园子吧!2、出示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祖父的 园子久久不能忘怀?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围绕祖父的园子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作者对园子里事物的印象; (2)我与祖父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3、思考:在祖父的园子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你认为哪件最有趣? 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只要言之有理,都应该鼓励。)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1)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2)铲地:“狗尾草”事件 (3)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 三、品读体验 1.在祖父的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而作者在文中这样写道:在 祖父的园子里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是一种怎样的自由?(板书:自由)请同学们结 合课文内容,边读边想用笔勾画出能体现这两句话的语句,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此处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 指导学生品读时可随机抓住以下几点: (1)与祖父“劳动”: a.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 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 飞了。 学生从“瞎闹”与“踢飞”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出“我” 的淘气、调皮,感 受“我”与祖父的亲密,体会“我”的自由。 让学生感受后读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 的.” b.“狗尾草”事件: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子。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 着。 引导学生从“伏在”“乱钩”感受我的举止可爱。 引读:“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 没吃完??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学生联系“猴子下山”“小猫钓鱼”等故事感受“我”的“见异思迁”、“我” 的好奇,体会“我” 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再读:“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d.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 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掠 引导学生读出“我”的天真、顽皮。重点指导:“下雨∠掠 钡睦 读。学生要读出“我”快乐、调皮,并从中感受祖父对我的宽容,感受我的自由。 齐读:“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我在园子里是自由的,快乐的,那我眼中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的呢? (2)感受园子: a、祖父的园子的景色怎样呢?学生自由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 这部分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后,师重点指导(出示):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 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吧! b、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院子呢?请学生默读第17 自然段:“花开了,就像 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①师: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分。(自由) ②你是从哪地方感受到自由的? ③师:花开了,鸟飞了,虫叫了,在我的眼里就像??(生:人的动作一 样)多美妙呀!让我们读读试试吧!读出美妙。 ④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看看哪个句式出现得最多?(“愿意??就??”) 你不觉得罗嗦吗? 引读:我就是倭瓜,我愿意 就 。 我就是黄瓜,我愿意 就 。 我就是玉米,我愿意 就 。 ?? (引导学生体会那种彻头彻尾自由的感觉.) 师:多么美的园子,多么自由的一切呀!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师:那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呢?(我的祖父) 看课文第35 页的插图中爷爷的笑容,再找出课文中描写祖父笑得句子,思 考:你从祖父的笑中体会到了什么?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学生可能会回答:勤劳、善良、慈祥、宽容??的爷爷。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宽容的祖父,才有了“我”的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的童年,基于这样的感情,作者才称这个园子为“祖父的园子”。 四、巩固延伸 1.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对祖父院子的印象。 如: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的园子。答案可能是: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充满爱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美丽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 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 2.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祖父的园子写的那么生动、有趣、真实,吸引人?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3.课后作业: (1)找出描写“我”快乐心情的语句摘抄下来,如果能背下来更好了。 (2)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爱 自由
《祖父的园子》中,“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从这几点中可以看出体会: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成谷穗留下,把谷穗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