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要全面的培养幼儿,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幼儿从入园开始就意味着他们从家庭生活走向了集体生活,幼儿能否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就成了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需要全面的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能力必然就成了教师和家长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但是对于当今的社会,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全面发展这方面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他们对全面培养幼儿能力缺乏意识、方法不当、耐心不够,甚至还有包办代替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幼儿正是由于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够及时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导致了入园后生活不能自理,与身体成长不能同步。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家庭和幼儿园教师的负担。因此,全面培养幼儿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发展一、现阶段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弱的原因(一)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差如今的家庭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除了爸爸妈妈照顾孩子之外,还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国有句俗话叫“隔代亲”,许多爸爸妈妈虽然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高要求指导,但是由于工作的各种原因无法自己照顾孩子,一般都由家中老人来照顾,家中长辈的过度溺爱,习惯性的包办代替,亲力亲为,许多事情孩子们本是可以自己来完成的,可是家中往往以各种借口帮助孩子去完成,家中的这种错误意识导致了孩子由此也产生的错误认识。所以在幼儿园中,许多孩子就会拿着衣服和裤子对着老师说:我不会,你帮我……这类的话。许多家长在送幼儿来幼儿园的时候甚至是抱着孩子进园的,家长们觉着这种行为是理所应当的,认为这是孩子的需要。处处的包办代替导致了这些孩子独立的意愿会逐渐消失,他们容易养成依赖的心理,在幼儿园中也会常常会表现出什么事情都不想自己动手,都需要老师的帮助,表现出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兴趣,严重的将导致幼儿发展的迟缓。更别说有些家长爸爸妈妈也存在过分的溺爱幼儿这一现象,由此可以想象出孩子的依赖意识是多么的强烈。
(二)家长的错误观念,导致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差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孩子会提出这样一些请求,比如说:我想自己吃,我想自己拿,我想自己走……。但是许多家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怀疑“你行吗?” “你会吗?”有些家长更为果断直接回应孩子时候会说:“不行!你还太小了。这个做不好。”家长们的这些想法和话语直接把孩子们的动手意愿抹杀在摇篮中,他们往往认为等到孩子长大了,他们就自然会了。因此,孩子们在家里的时候,一切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动手做的一些简单事情几乎全部都被家长们包办代替了,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孩子的惰性心理和依赖性行为。这样的孩子必定就比同龄的孩子在自我服务能力上明显落后许多。
(三) 家长怕麻烦,导致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差每当在教育指导中要求家长配合指导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的时候,家长们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抱怨。就拿让孩子自己吃饭这件事来说,家长们会抱怨说孩子经常吃得满地都是,满身都是米粒,而且自己家的宝宝又吃的慢,还不如自己喂,孩子既吃得快,有吃得干净,孩子们吃完了,家长就可以忙别的家务了。这样的想法想必是许多家长的想法,除了吃饭这方面,还有许多家长觉得如果让孩子自己走路,孩子肯定会摔跤,身上会弄脏,而且孩子走得慢;还有些家长觉得如果孩子想自己搬椅子,孩子力气小,搬不动,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这些想法肯定是许多家长的感想。其实,家长拒绝了孩子自己动手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时间长了就导致了孩子自立能力不如别的孩子,经常听家长们抱怨说,怎么别的孩子那么棒,自己家的孩子那么大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实,这些孩子们的行为都是家长们造成的,家长们的错误行为除了是孩子适应能力差还导致了孩子们的独立性差。
二、建议与对策为了更好帮助家长和教师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入园生活乃至进入社会生活,建议如下:
(一)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的观念,如果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即使有再好的策略也是无济于事。家长们要明确自己只是幼儿的“拐杖”,绝对不是幼儿的“双腿”和“双手”,要放手让幼儿去做,从小就要让幼儿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去做”这样的良好自理意识,除此之外家长们还要为幼儿创造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比如说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袜子和鞋子,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和感受到自己服务于自己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家长要交给孩子科学的自理能力的方法,注重技能技巧想要孩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除了家长和孩子们有这样的正确概念之外,科学的技能技巧也是同样的重要。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一些具体的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将快乐的融入教育之中,家长可以上网搜寻一些儿歌,歌曲,将穿衣服、裤子、鞋子以及袜子之类的方法融入儿歌和歌曲之中。例如《叠衣服》:两边对对齐,小手抱一抱,帽子藏里面,身体弯弯腰。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儿歌中学习叠衣服的方法。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查找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比如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玩一玩娃娃家的游戏,让孩子帮助娃娃穿衣服这类的行为也是提高孩子们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