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体检手册,小书包,几件衣服裤子毛巾,以备汗湿,尿湿之用,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一般报名的时候会注明此类费用,若没有就要自备了,零食,玩具看各幼儿园的规定,有的幼儿园是不允许带食品和玩具入园,有的幼儿园可以带食品,因园而议,一般开学的时候老师会说明的,有什么不明白到时具体问老师就好了,呵呵
孩子入园前要做什么准备呢?
主要是心理上的准备。
孩子没有经验,他们无法预知离开家到一个新环境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他们不会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也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但家长不同,经验告诉家长:家中已有的生活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突然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生活在一个不了解的环境中,孩子肯定会受不了。这些顾虑给家长造成不安全感,他们感到焦虑,而这些情绪又会直接传导给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孩子。所以,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主要是家长的心理准备。
孩子的心理准备
孩子的思维模式是视觉型的,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他没有相关的经验以及在经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无法在大脑提前想象将来的情景,并产生特定的情感。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孩子在对幼儿园产生印象之前,不会提前产生离别的恐惧。
成人则不同,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当成人在给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时,常常会将自己曾经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当成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如妈妈小时候与母亲分离的心理体验深深的印在脑海中,虽然痛苦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遗忘,但却隐藏在内心深处成为一种潜意识。当孩子将要与妈妈分别,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时,那种潜意识就会浮上来,使妈妈重新体验到曾经的痛苦。这时,妈妈会把这种感受也当成是孩子的,认为一提上幼儿园,孩子也会和自己一样感到难受和焦虑,于是试图用兴奋夸张的语言安抚孩子。但孩子这时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反而会因为妈妈的暗示出现担心。
我们的家长应该这样去做:
通过语言描述来解决孩子的内心焦虑
家长讲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的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的讲。讲过几遍后,家长就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者宣传册,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语言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到妈妈讲的故事里去,心里对幼儿园有了基本的印象,并对“幼儿园”这个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老师和小朋友不再完全陌生。
带孩子初步体验
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已经分享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妈妈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了。
妈妈可以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在孩子对幼儿园的过家家程序熟识以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在玩耍中,孩子已经切身地体验了幼儿园的程序,并以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老师自居了。这时,孩子已经对幼儿园有了向往,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尽量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参观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
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呀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游乐场一样的场所。结果,孩子在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造成失望情绪。
入园以前,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做好以上准备,相信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