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较早入托的孩子,家长要选择环境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好的保育院,最好是开设有“婴儿班”的保育院。一般来说,入托形式以日托为好。3岁以前是孩子依恋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孩子社会性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要靠母子父子间的交流,全托势必减少了孩子与父母间亲情交流的时间,对孩子的将来情感发展不利。另外,如果打算把孩子送进婴儿班,要注意孩子身体素质要好一些,家庭生活要有规律。
-入托前的准备工作
在孩子入托以前,家长要了解保育院的保育和教育情况、作息时间、生活常规,家长要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和孩子的物质准备。对于很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带一件孩子平时非常喜欢的玩具,这样在孩子情绪有波动时,玩具可以起到安抚的作用。也可以给孩子继续使用在家里用的奶瓶,这样孩子会比较习惯。
1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情绪,所以,在孩子正式入托以前,家长要与老师进行多次充分的沟通,把孩子的生活习惯介绍全。比如孩子的一些习惯动作和表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孩子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在吃的方面,孩子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在孩子入托以前,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街上走走,玩玩。有意识地与陌生人交流,让孩子不“认生”,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和保育院的老师提前认识,或者是在开始的时候进行半日托,让孩子有一个过渡的时间。
-孩子入托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对孩子来说从家庭到保育院,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孩子不习惯新的环境。不少孩子第一天就大哭不止;特别是睡觉时爱哭闹。这些都不奇怪,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托,不要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有的家长常常是把孩子送到班里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发现以后会大哭大闹。所以,不要采用这种方式,家长要把孩子安抚好,陪着孩子和老师玩一会儿也行,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因为舍不得而掉眼泪,要用愉快的话语来安慰孩子。
孩子在入托以后,有的因为生活的改变和情绪的波动,造成身体上的不适,比如进食量减少,体重减轻,有的孩子还可能发烧。这也都是正常的现象,家长要和老师及时地介绍这些情况,对出现这些症状的孩子,家长可以要求老师在生活中给与更多的照顾。在每天接孩子的时候,不要接了就走,因为孩子还不能自己说清楚一天的生活情况,要多向老师来了解孩子的多方面情况。小年龄的孩子成长很迅速,家长还要了解一下新的一天孩子是不是长了“本事”,到家以后可以进行强化。家长最好还能和孩子在保育院里再玩儿一会儿,这样对于增强孩子对保育院的好感也有好处。
-不要放弃自己的责任
很多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了保育院就行了,其实,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需要家长的参与。特别是白天在保育院生活的孩子,更需要建立很好的亲子关系。母爱和父爱是婴儿依恋的主要源泉,家长要利用晚上有限的时间来和孩子保持这种依恋的关系。和孩子多说话,多游戏,多给孩子抚摸,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智力和语言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还可以使孩子心情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安全感。孩子也能更好地去适应保育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