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启蒙音乐
婴幼儿启蒙音乐,对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是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大部分的家长也都会根据各种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学习,以下了解婴幼儿启蒙音乐。
婴幼儿启蒙音乐1 儿童在学习和发展自己的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儿童年龄虽轻,但其音乐天赋极高,根据研究显示,5个月大的宝宝就具备了对音乐的基本认知,10个多个月就能够感受到其内部构造和所传递的讯息。
父母和儿童在家里的交流,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唱各种优美的歌曲,或者到大自然里去听鸟的叫声,海浪声,风吹落叶的声响,这些都能让儿童的音乐感觉更加的丰富。
节奏是利用身体感受音乐,表达内心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在0-3岁时,儿童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我们可以用最简便的弹奏和摆动的方式来感受音乐中的各种音乐成分。
跳跃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交互形式,当小孩在母亲的大腿上时,母亲的双脚会随着节奏的舞动,而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跃就会成为母亲与小孩之间的一种音乐交流,让小孩感受到一种节奏的平稳。
儿童的天性就是对音乐的喜爱,所以倾听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父母的哼唱、拍手、跺脚,都能使孩子感到新鲜和好奇。
宝宝从婴儿开始就会有听力,在宝宝出生之后会接触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和集中能力,而听力能力的养成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声音来锻炼他们的听力和注意力。
婴幼儿启蒙音乐2 音乐教育有助增强记忆力
宝宝出生前4个月,听觉系统就已经发育完成,只是他们还不太会运用听觉系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便能够感受到震动;宝宝出生后,开始对声音越来越敏感,他们会很快记住妈妈的声音,明白这个声音就代表着安全感。
在幼儿阶段,宝宝的大脑在快速地发育,从出生到1岁,宝宝的脑重量平均每天以1000毫克的速度在增加,6个月内几乎每分钟增加20万个脑细胞。宝宝的大脑容量在5岁时已经发育了90%。所以想要让宝宝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开发,一定要把握好5岁之前的时光,尤其是0至3岁期间。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在宝宝大脑发育阶段,如同在白纸上填色,父母涂上什么颜色,呈现的就是什么颜色。如果给宝宝听“口水歌”,未来宝宝能欣赏的就是简单的旋律;如果给宝宝听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宝宝就更守规矩。古典音乐中蕴含着和人类生命的节律相同的部分,与大脑的波形和心跳的波形形似。从小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在初中阶段会明显与没有接受音乐训练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
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次实验,研究人员在一年中对4至6岁的宝宝们进行4次测试,其中一组宝宝在幼儿园放学后上音乐课,另一组宝宝不上。结果显示,4个月后,两组宝宝的记忆力出现了区别,额外接受音乐学习的宝宝们,不仅已经了解曲调、节奏、音调等音乐常识,而且对于数字的记忆能力,也明显比另一组宝宝强。可见音乐教育对开发大脑有很大的帮助。
幼师转做早教更有优势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宝宝报早教班,早教班的课程中都会涉及音乐方面的训练。但目前国内专门针对0至3岁宝宝的音乐类早教班还不多,主要原因是国内缺少相关专业的老师。目前从事低龄音乐教学的老师主要来自幼师和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两类老师相比,王丹认为幼师转做音乐早教老师更具优势。
幼师都系统学习过舞蹈、声乐、钢琴,又有实践经验,对于怎样和宝宝们打交道更熟悉。他们只需要进一步接受专业的音乐指导,就可以很快成为专业的婴幼儿音乐启蒙老师。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他们有很强的`演奏能力,但缺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更缺乏对婴幼儿的了解。
例如,什么样的语言婴幼儿能够理解,如果老师问“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小朋友一定答不出来,但如果老师问:“刚刚,大家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呀?”小朋们就能模仿得出来。
作为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王丹致力于儿童发展与音乐教育研究近二十年,是教育部“十三五”课题“美誉联合培养机制”子课题负责人,曾出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等书籍。近些年,王丹看到一个好的现象:现在国内的很多幼儿园非常重视音乐教育。据她所知,疫情期间广州的一家幼儿园就专门开设了针对家长的实践课,由老师亲自指导家长怎样在疫情期间对宝宝进行音乐教育。
亲子教育要遵循生长规律
家长在早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王丹说,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宝宝被家长抱在怀里有韵律地摇摆,就是宝宝最早接触的节奏。摇摆会刺激耳朵内部的内耳前庭平衡系统,当头与身体晃动的同时,会与大脑产生连接,加上家长的呼吸与唱出的摇篮曲发出的共鸣,都能给宝宝带来乐趣。有研究发现,不到6个月的宝宝就能跟着音乐唱出简单的旋律。所以家长要多哼唱旋律给宝宝听,引导宝宝跟着家长一起唱。
初期,旋律的数量不用多,可以是单一的、不断重复的旋律,帮助宝宝加深印象。
2岁的宝宝开始不安分、好动。这个时期家长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乐器玩具,通过宝宝自己用手敲打发出声音,用新鲜感带领他们探索音乐。这时,可以注重节奏感的训练。跳跃是宝宝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家长和老师可以借由跳跃,带领宝宝感受节奏。王丹介绍,宝宝们最能接受的就是四四拍和四二拍两种节奏型,简单明了,容易抓到重音。
优美的四三拍,宝宝还不能理解,很容易一头雾水。通过节奏模仿,培养宝宝的节奏记忆、重复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宝宝创编能力。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进行“指挥家”游戏,通过敲打盘子、碗,锻炼宝宝对节奏的感知,进而由单声部逐渐增加到多声部。
如今,许多家长让孩子从三四岁开始学习乐器,王丹认为5岁以下的孩子身体方面的神经肌肉还没有发育成熟,无法很好地驾驭乐器。5岁之前,还是应该通过听各种音乐,享受身体韵律地摆动,制造声响,完成简单的节奏敲击,先累计乐感。5岁之后,再开始尝试学习乐器。
婴幼儿启蒙音乐3 适合幼儿音乐启蒙的世界名曲
两到六岁是宝宝音乐启蒙阶段,宝宝对音乐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家长可以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两岁的宝宝不仅能注重倾听音乐,也能感受简单的音乐作品。家长可以给宝宝听下面这些作品,如:
1、中外儿童艺术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哈巴狗》、《蚂蚁搬豆》、《小猫眯》、《粉刷匠》、《小星星》、《铃儿响叮当》等。
2、形象的儿童器乐曲:如:《钢琴》,这是顾嘉林的钢琴小曲,旋律美丽,表现了幼儿滑滑梯自下而上及快速下行的生动情景。《小鸟的歌》、《小鸭的舞》表现小鸟和小鸭的形象特征。
3、欣赏中外(古典、现代的)各种性质各种风格的舞曲、进行曲、摇篮曲。
三岁儿童有更大的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音乐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快乐活泼的音乐使儿童心情愉快,安静的音乐使儿童心情平静。但是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情性质不易理解,他们听音乐时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现主题的特征性因素。如摸拟性的前奏、尾声、形象的伴奏音型等。但是听进行曲、摇蓝曲或欢乐的舞曲时能随音乐走步、抱娃娃、兴奋得手舞足蹈等。
三岁儿童己经能辨认音乐作品中的速度变化,他们的动作能随音乐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岁儿童感知力度和音区的变化还有困难,如音乐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及低音区进行时,必须在成人指导下知道小鸟飞得轻快,小鸟唱歌声音高,而大象粗笨声音低沉厚重。三岁儿童记忆力是逐步形成的,他们能记住歌曲,主要靠与曲调紧密结合的歌词,最轻易记住的是象声词如:“轰隆隆”、“喵喵”、“咩咩”,其次是形象具体的歌词。
器乐曲有相应的标题,音乐形象鲜明,也能帮助儿童记忆。如:《小鼓乐队》模拟打鼓吹号声……四、五岁儿童己经能够欣赏内容广泛、性质风格多样的作品,能区别音乐中有明显力度和速度变化,尤其鲜明对比的音乐。但是还不能感知力度和速度的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