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急求关于2012新课程改革的复习资料,小学语文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句子、诗词部分

一、句子部分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

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答案)

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专项突破】

一、依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

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例 2: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

7、困难没有吓倒他。

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

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

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

11、汹涌的洪水冲毁了古老的大堤。

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6、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7、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9、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三】修改病句

【备考点】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链接考题】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

(答案)

使用权

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 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答案)

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南京长江大桥和秦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答案)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答案)

全班同学除了王娟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答案)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答案)

一进花园, 我就闻到一阵阵清

听到

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附:常用病句修改符号

1、删除符号: 、 。

如: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2、增补符号: 或 、

如:一定要中强安全教育。

3、保留符号: 、

如: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4、对调符号: 。

如:认真总经验结。

5、改换符号: 。

漂亮

如:我有一件美丽的衣服。

【专项突破】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

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

8、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

9、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

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

1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

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15、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

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

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

19、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

2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四)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

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应考点】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链接考题】

1、 妈妈买来了桔子。(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方法: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参考答案)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 歌声打破了沉寂。(扩写句子)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参考答案)

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参考答案)

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4、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

(参考答案)

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专项突破】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周总理听汇报。

周总理( )听汇报。

2、天空中挂着园月。

(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燕子掠过湖面。

燕子( )地掠过湖面。

4、战士们守卫边疆。

( )战士们( )守卫( )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w”。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扩写句子。

1、微风吹拂着柳丝。

2、月亮升起来。

3、雨花石像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长城。

5、屋里走出老人。

6、湖面上漂着雾。

7、时间溜走了。

8、小女孩卖火柴。

9、小鸟唱歌。

四、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1、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2、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五】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共产党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

(答案)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答案)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

(答案)设问、拟人。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个句子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五岭”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扩大、缩小、超前)

(答案)夸张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答案)排比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 )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 )(比喻句)

4、高梁( )脸、稻子( )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

2、春雨贵如油。( )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加粗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 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识字、写字中的目标,调整)(原4条,现5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略

不知道耶

小学生三年级50字的读后感?

急求关于2012新课程改革的复习资料,小学语文的。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教案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ppt?

小学二年级语文作文第五单元我长大了做什么150字?

语文质量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质量分析记录表怎么写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小学一年级语文猜谜底,怎么做?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