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提供动力和基础,已成为我们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首先应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怎样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阅读兴趣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1.为幼儿选购合适的读物
专家的择书指南是:零至三岁的儿童喜欢情节简单、图画明确、与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有关的读物,图画的形状和颜色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三至六岁的儿童喜欢和日常生活经验有关的动物故事、幻想故事、诗、儿歌、神话和传说等,也喜欢表演故事。
具有重复句子和段落的故事(如《金鸡冠的公鸡》、《兔子和狐狸》等)对他们特别有利,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而且能提高记忆力,增加词汇量。这就告诉我们引导幼儿读书时,应为幼儿选择与其年龄、兴趣爱好和能力相适应的书。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幼儿,购书时就应注意品种,内容不能过于单一化,涉及面应广一些。
2.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
同时,我们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交流活动。并设置“说说心里话”、“我与字宝宝交朋友”、“我们爱图书”、“图书为什么哭”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中。
二、教会幼儿看书的方法
1.认识书名。
每次更换新书,我首先向幼儿介绍书,并让幼儿反复指字、认读。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对于班里的图书都能说出名字。
2.学会翻书。
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这时候我就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3.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
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从头翻到尾,就说看完了,马上又想去书架上换,让他们讲书里的故事内容,却往往一句也讲不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书中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遍,使幼儿对书中的内容、角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组织幼儿看书。我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凡是老师讲过的书,幼儿都争着看,而且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幼儿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
三、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怎样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呢?怎样唤起幼儿比较低级的阅读感知呢?首先应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们通过“导读引入”和“定向设疑”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
例如:在《会想办法的鱼》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们喜欢鱼吗?为什么?;小鱼看到鱼饵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鱼饵到底能不能吃?;鱼妈妈为何这样说话?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小鱼和他是好朋友。有的说:小鱼游来游去非常可爱……
其次激发兴趣。阅读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听、看、想、说,在发展口语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只有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听、说兴趣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采用如果、假如、逆因性提问(为什么)等。
还以《会想办法的鱼》为例提问:如果小鱼吃了鱼饵会怎样?怎样既可以吃到鱼饵又不被鱼钩钩住?有的说:“请螃蟹来帮忙,把鱼钩上的绳子剪断。”有的说:“请河蚌把鱼饵的肉一块块夹下来分给大家吃。”还有的想到了潜水员、孙悟空、奥特曼等。
多向的提问把普通的故事变为让幼儿有内容想和有话说的故事,这会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激奋状态,使幼儿喜欢表达,敢于表达,这样孩子才乐于参加,才能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在阅读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指导不等于代替,引导不等于灌输。为此,我们在与幼儿一起看图书时,要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如: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狐狸用脚踢皮球,狐狸用头来顶球;狐狸把球拿到店里补起来;狐狸叫别的小动物借给他玩一下……”
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你讲的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鼓励(“你真会动脑筋,讲的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奖励(五角星、苹果娃娃等)。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就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培养幼儿阅读的能力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 摆脱孤立识字的方式,以阅读为主线。
我园在早读课上选用《鹤立阅读丛书》作为教材,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训练时,不是切忌孤立地教孩子识字,而是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文,让孩子在优美的诗歌和故事教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字。
2.先读书后识字。
一般的阅读训练程序是先识字后读书,而我园幼儿阅读训练采用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我们的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当幼儿还不认识文中所出现的文字时,先由教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诗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教师教幼儿以手指字,眼看字,耳朵听老师朗读,老师读一个字,幼儿指一个字,达到手、眼、耳的协调运做,跟随着教师直接进入阅读状态。几遍之后,幼儿手指字,眼看字,随老师一起读,教师怎么读,孩子跟着怎么读,这样就完成了字音和字形的联系。
3 .综合运用手、眼、口、脑。
如上所说,在阅读时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使其同时运转,并在每个字上聚焦。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手指着这个字,眼看着这个字,嘴里念着这个字,脑子记着这个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具体操作可由教师或家长握着幼儿的食指,一边读诗歌或故事,一边带领幼儿指字,反复进行,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节奏,区分文字和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应该语气停顿,但是手不用去指标点符号,应该直接去找下一个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儿换到下一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拐弯请注意”
4.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在对孩子实施早期阅读训练时,必须顺应孩子的天性。比如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玩,所以阅读活动一定要新鲜活泼,不断添加小游戏;活动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赞许,所以应该多多运用鼓励原则。加强家园联系,让幼儿在家表现出阅读学到的内容 ,得到家长的赞许,激发学习的热情。
5.孩子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在阅读活动中必须自始至终让孩子参与。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要引导孩子把学习变成自我实践的过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自己读、自己想。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1.先背后认法。
先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背下来,而且一定要背熟,这有利于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然后再通过以手指字的形式,使字音和字形达到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
2.故事提放法。
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当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地给幼儿提出贯穿故事内容的关键字。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一只羊到溪边喝水,一只狼看到了,应该提问幼儿:“谁看到了?”幼儿回答说“狼”,那么“狼”就是关键字,此时反复提高声调用疑问语气询问:“谁看见了?”同时出示“狼”的字卡,幼儿在反复的回答过程中,口说“狼”,眼看“狼”,手指“狼”。通过对关键字的提放,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其中汉字的认识。
3.跟读训练法。
在开始学习阅读的时候,经常运用跟读训练法。就是教师拿一篇文章和幼儿一起朗读,教师在前面读,幼儿紧随着教师进行跟读,跟读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用手指字。跟读在诗歌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跟读可以采取几种形式:顿读,教师读一字,幼儿跟着读一字; 顺读,教师完整读一句,幼儿完整跟读一句;跳读,教师和幼儿相错阅读,教师读第一个字,幼儿读下一个字,或者教师读上句,幼儿读下句; 倒读,从后往前读。
4.文中识字法。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识字量的基础上,把阅读的内容直接交给幼儿,让幼儿独立阅读,遇到生字时,再由教师帮助幼儿解决。 5.猜测推断法。
这种操作在开始时和文中识字法一样,即让幼儿自己阅读,不同的是,当遇到障碍字时,教师不再帮助幼儿扫除障碍,而是要求他凭借语言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猜测推断,读出字音。教师要有意地训练幼儿独立阅读的胆量,不要怕幼儿读错。这种方法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获得自信。在运用文中识字法和猜测推断法时,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文中生字注意过多,冲淡了阅读内容;另一种是只有泛泛的阅读,而不强调重点,这样,效果可能会不扎实。 在实施上面各种操作方法时,教师还必须注意安排一些相应的教学关键环节作为补充,就是在复习阅读内容时,根据阅读内容和情节设计、运用一些游戏,加深对关键字的认识,比如,在《小黑狗吃ji蛋》故事的复习中,除了让幼儿整体指字阅读外,还要将关键字制成ji蛋形状的字卡,让幼儿都来吃ji蛋,从而来认识那些字;还可以设计“走亲戚”的游戏,让相近字作为亲戚在游戏中出现。每节复习课情节多变,形式不一,这种富于变化的教学形式很受幼儿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