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五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观摩李力加《为了什么》

我们该怎样上欣赏课

――李力加教授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教学

李力加

李力加: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基础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美术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教师教育美术专业课程与教学,儿童美术教育,艺术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民间美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一个多月了。新版《标准》修改最大的地方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按照要求,本领域三维目标

第一条为: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第二条为: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第三条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3月28、29日两天,在杭州余杭实验小学听取了“京杭两地美术欣赏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这次研讨活动的内容是以不同形式,8位教师共同演绎《富春山居图》。

执教美术教师来自杭州余杭实验小学滕晓芳;杭州萧山银河小学 赵小燕;杭州富阳实验小学陆华军;杭州临安於潜镇堰口小学孙琼;杭州萧山光明小学费幼文;杭州萧山宁围二小翟春波;北京海淀实验小学汪秀华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小王书丹。本次美术欣赏教学涉及到二、四、五、六年级4个年段,其中二年级1节,四年级2节,五年级2节,六年级3节。

教育部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侯令先生主持本次活动。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华、朱敬东、章献明现场点评,杭州市美术教研员李芳策划并组织美术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一个多月前,侯令先生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组织北京4名美术教师同课异构《富春山居图》这一课时,我正好在教育部封闭开会。当时晚间,曾经用专用座机给北京上课的美术教师指导,会议重要,因此没有到现场听课。

据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北京已经进行的4节,本次在余杭实验小学8节课,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并非很理想。这样的现实,已经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提出以下问题:

为什么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难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有规律可循吗?

美术欣赏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达成的关键因素是谁?

如何推进全国范围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我的观点1:

美术课堂上小学生审美情感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美术教师要从单一的语言“传递”方式,变化为师生共同与美术作品(教学课题)“交谈”(对话)的互动状态;

第二,学生的眼睛在看美术作品或教学主体物的时候,此刻的思维要从“观察”状态进入到“欣赏”的眼光;

第三,师生们整体的学习状态要从“审察”某课题内容的外显性,发展到心理内化的“审美”态度的转换和转移。

这三点由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角度来讲的,这是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审美发生的精髓。达不到这三点,谈审美都是空的。

我的观点2:

第一,美术课堂上,学生审美发生的核心为――体验。而学生审美体验的发生,需要达到“融为一体”和“抱成一团”的切身感受。这里有两个层次的水平:

首先,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知觉与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信息、美术要素融为一体。

其次,当课堂上学生们的心境真正与美术作品的内涵抱成一团时,必然是自己感情被触动,必然是当下的亲身体验,必然是心灵的附着。此刻,真正的审美感受才发生。

第二,美术课堂上审美的本质就是,美术教师能够将所谓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这两者之间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真正的审美过程。

结论:

根据朱敬东特级教师提供的8节课的教学设计文本。今天在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里,给75名本科学生分别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思路等主要角度分析,本次教学的8节美术课堂,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均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因为,所有的执教美术教师没有从改变学生视觉思维的高度引导欣赏,因此,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虽然活动非常成功,但是,学生是被教师笼罩在某个层面的说教控制着,当美术欣赏学习中,孩子们没有感动,没有心灵的附着,一切都是无效的。

建议:面对这样的现实,学习周绍斌院长在浙江省美术教师培训和“国培计划”美术教师培训中的讲座文本:

“欣赏的概念特征:欣赏具有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同时也是人的个性思想、独立精神与自我情感的体验本能和自然灵性。”

目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最大问题在于,小学生们面对美术作品,缺乏自己“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这样的问题根源是: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并没有与作品形成“融为一体”和“抱成一团”的状态.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问题

一、习惯性知识点错误

本次“京杭两地美术欣赏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某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出现习惯性知识点错误:

知识技能:了解长卷的绘画形式,结合古诗、题跋和黄公望人生经历等对画作进行赏析,理解山水画造景手法(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等),感悟画家寄情山水的意境美。

知识点错误为:“散点透视”。透视学,是西方绘画应用最广泛的解决空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美术教师以所谓“散点透视”来讲中国山水画,是非常荒谬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对世界的“看”法(眼睛与内心世界),均是以全方位的视角对待生活世界,绝对不是西方人美术绘画活动里三度空间定点看世界的所谓科学,中国文人是以哲学观引领自己生存的,比西方人高明多了。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画家全方位体现在具有时间流动性的概念,形成了四维的观看方式。这是中国哲学观决定的。

这个错误的根源来自,美术教师自身出道之前的中外美术教育史课程没有学习好。美术教师并不明白当年透视学传入我国,被某些人自己编写的所谓“散点透视”观点所误导,然后,在个人的课堂上又将继续误导小学生。这是美术教师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既然美术教师都知道讲中国山水画要陈述“天人合一”的理念,那么,就绝对不能又错误的将“散点透视”当学科知识点。中国文人看世界的直接方式为“游动”,是“心在前、画在后”。

以下另一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错误:

初步掌握由诗及画,由整体到局部的中国画欣赏方法。

中国山水画(中国画)的欣赏方法究竟是什么?如何欣赏?用什么方法?作为长卷的打开方式,究竟如何欣赏?美术教师需要研究、思考,课堂上不允许再有失误,但希望发生争议性地探究问题。

二、教学、学习方式需要改变

小学生审美情感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之一是:

第一,美术教师要从单一的语言“传递”方式,变化为师生共同与美术作品(教学课题)“交谈”(对话)的互动状态;

美术教师教学行为要由单一传递,也就是习惯的讲授法转变为引导性探究行为。为什么?

课堂上学生有体验,才能发生审美,有基本体验,才是主动欣赏。因此,这一学习领域学生的学习特征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灌输的、单一传递的教学方法与行为,这样,学生课堂体验才能发生。课堂上学生们不能集体发生主动探究的体验感受,你教师再高喊着审美,也是假的、表面的文章。

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能够激发体验性内化心理产生,内化的课堂才是欣赏的状态。因此,学生欣赏课学习行为要由原来等着教师“灌输”某美术学科知识,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富春山居图》所蕴涵的文化、哲学、美术学科知识,这样,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有提升。目前,8个教学文本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写的非常空泛,学生凭着什么形成下列目标呢?

了解和欣赏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灌输的讲授法教学,连基本的美术学科知识的基本目标也达不成。因为,《富春山居图》为现成的“已有知识”。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如何让小学生对“已有知识”发生兴趣,愿意学习,必须形成体验课堂,必须主动探究,必须达成

“欣赏的概念特征:欣赏具有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

三、教学观改变

40分钟的课,需要讲述《富春山居图》这样宏大的文化、哲学的主题,内容究竟讲多少?

能否以单元教学形式设计教学,将宏大的文化、哲学叙事,转变为具体的学科问题探究叙事,由小见大。例如某教师设计了探究:

尝试披麻皴技法,欣赏长卷美和体会名画的笔墨趣味。

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好,但实际教学还需要研究。

另外,这8节教学中,其中有一课是不少美术教师认为当时教学现场效果相对最好的一节,

小学三年级的英语单词有哪些?

五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观摩李力加《为了什么》

沭阳实验中学怎么样?

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英语口语

幼儿园师徒结对反馈表师傅亮点怎么写

科学区域活动观摩交流评析表怎么写

小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主要途径?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

ppt课件制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什么好处?

那里有小学至初中的免费学习网?

如何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