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 学生户籍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迁移,新户籍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在原就读学校服务范围、普通高中学生不在原就读学校服务区域(即招生区域)的;
2.学生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实际居住地变更,变更后的居住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在原就读学校服务范围、普通高中学生不在原就读学校服务区域(即招生区域)的;
3.到工读学校就读等其他特殊原因确需转学的。
满足条件当然可以的,如果是从长沙县转往长沙市区的学校要满足一定条件的。
深度:长沙四大名校招生新政背后的家长焦虑和各方难题
具体来说,主要有:
1、长沙市四大名校(长郡、雅礼、附中、一中)各对包括长沙城区以外三县和地市招生100人,名额分配到各地市。
2、7月1日至15日,学生自愿报名,每个学生限报一所,明天就是报名的最后一天;
3、各市州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本地初中毕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排序,择优确定名单,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据此下发长沙四大名校,学校以此为依据录取。四校不得另外组织考试;
4、四校需将录取的学生单独编成实验班,实验班可以退出,但不得补录。
单看上面几条内容,不是当事家长看不出什么蹊跷,看不出这个政策对家长们到底有什么影响,家长们为什么会焦虑、煎熬。
这当中有这么几个问题,导致这个政策让全省几百优秀学生家长感到非常焦虑和巨大困难。
1、2012年7月,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关于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恢复面向全省招生的通知》,两校可以面向地市各招生100人,后来又增加了长郡和雅礼两所中学,这样四校各可以面向省内各地市招生100人。
虽然2012年7月文章中规定:
1、报名。凡招生当年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全“A”或总分进入当地前20名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学校推荐与学生直接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在一中、附中两校中选择一所填报志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背学生志愿招生,不得隐瞒招生信息,不得阻碍学生报名。
2、面试。一中、附中根据报名情况确定面试名单,组织面试。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笔试或学科测试,不得以任何培训班的成绩为录取标准。
3、录取。一中、附中与生源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拟定拟录取学生名单,报省教育厅审核同意后,由一中、附中发录取通知书。
省教育厅2012年7月文件
但最近几年的实际执行中,长沙四大名校均通过自己自己出卷、自己组织或委托机构组织考试,来选拔学生。每年实际报名参加各校选拔考试的地市学生均有几千人,四大名校通过高于中考难度的试卷和本系组织的各种竞赛,以数学、物理为主来选拔学生。
比如长郡组织澄池杯、附中组织攀登杯学科竞赛,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等几个程序,进行多轮筛选,优中选优选拔出主要具有数学、物理学科特长的学生签约。这些年全省约有应届初中毕业生50-60多万,从中选拔出400名优秀孩子,可以说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千里挑一的优秀学生。
在往年,这批签约的学生,最早在初三寒假前,就可以提前进入四大名校学习,或者在四大名校的指导和规划下提前学习高中内容,部分学生开始进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的学习。
在过去几年中,这一批经过层层筛选进入四大名校的各地市学生非常优秀,据网上家长们不完全估计,长沙四大名校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这批学生要占到40-45%。
所以说,对长沙四大名校来说,这批学生是学校优秀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年必须要争取的。对被选拔和签约的家长和孩子来说,这既是证明孩子优秀的一种形式,地市的初中学校中,一年能培养出几个能签约长沙四大名校的学生,是莫大的荣誉。又是学生高考能进入名校而走出的重要一步。
这个签约,是地市一部分优秀孩子初中三年学习的梦想,很多孩子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各自的家长也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财力。
衡阳市衡山县一对双胞胎女孩的妈妈说,她两个女儿自小优秀,小升初就考上了长沙的民办初中,因年幼不舍得,最后还是选择了本地民办学校,答应她们高中考上了长沙四大一定让她们去长沙……
这位妈妈说,作为一个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来说,培养三个孩子压力非常非常大,这三年为了考长沙四大,付出了巨大心血,
县城教育资源有限,为了考四大,去年暑假为了赶初三课程内容,扎扎实实请老师单独上课,物理,化学,数学,英语,整整一个月上午下午晚上,哪怕去年的洪水倒灌还是每天坚持到底,她们也没喊累……
之前又担心一个考上一个考不上,更要两个孩子的成绩扎实且相差不大,因为毕竟考试临场发挥也有不确定性。
最终历经千辛万苦,两个女儿都考上了雅礼中学,这是妈妈的骄傲。
但6月29日教育厅新政出台后,这一切都大变了样!
首先,新政否定了之前这批孩子和四大的签约,那么孩子们所有之前为四大选拔所做的努力,所参加的多轮选拔考试,就全部作废了。而现在在马上要中考的当口,出台新政,要求以各地市中考成绩为选拔依据,重新进行排名。那么这批孩子在过去几年中不仅所学的超出课本难度的内容在选拔中没有用处,而且耽误了课内课程的学习,在选拔中不仅没有任何优势,还有巨大劣势。
家长们都明白,中考难度不高,在上万人里要考进前几名、前十几名,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非常好的运气。
并且诡异在:地市的重点中学招生,在6月底前已经结束了,这些孩子当时因为已经签约了长沙四大名校,自然会放弃本地的重点高中。而现在,这些已经签约长沙四大的孩子,如果来不了长沙,最终连本地的重点中学也进不了,很可能只能凭一个还过得去的中考成绩,进一个本地普通高中。
而新政要求:报考长沙四大的截止日期是明天(7月15日),确定和录取的时间还要延后到7月底和8月初。在7月底、8月初的这个时间,地市的普通高中应该在各地中考成绩出来后的极短时间里立刻招满了。
试想,这种情况下,报名了长沙四大的孩子们,如果最终没有被录取,孩子们去哪里?
正如上面双胞胎女孩妈妈所说的:以往我们县可以填衡阳市高中,今年志愿都不能跨县了,只能通过自主招生,6月9号衡阳八中(衡阳名校)打了几次电话邀请我们孩子去学校读书,给予免学费现金奖励政策,最后我们还是拒绝了。但现在,我们极有可能既去不了雅礼中学,已经连衡阳八中的退路都断了。
那么一大圈……孩子们如果还只能在县城读个普通高中,那我何必折腾那么久,花费大量精力人力财力……目前孩子们都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去长沙,我都不敢说太多,怕影响到中考。
我想,代入想想,咱们都能体会到这位妈妈巨大的焦虑与无助感。
与这位妈妈相似的情况有很多,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家长们,压力巨大。以前别人看待这批孩子,是羡慕的眼神,现在是同情。孩子们嘴上不说,心里却很难受,中考过后,很难保证有些孩子情绪不会爆发。
政策出台后的这些天里,已签约长沙四大的家长们相互鼓劲,相互安慰,向各方了解信息。
但据说,厅里在这件事上,回复家长们的主要意思是:一、有问题和长沙四大学校沟通;二、待到7月底中考成绩出来后再正式答复。
家长们把省厅的回复意见理解为:找四大,四大没有决定权。等待中考成绩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问题还远不止签约家长一方不满意。
据消息,教育当前总体的改革方向是:促进教育公平,小升初推行派位和就近入读,初升高限制跨地区择校。那么6月29日文件中明确长沙四大可以在地市招生100人,这是否符合总体教育改革方向?
长沙四大名校在4月前依据之前教育厅批准的方案,组织招生考试,选拔地市优秀学生,并依据惯例与学生签约。在4月初教育厅政策(各校在中考后允许组织1000报名学生统一测试选拔)出台后,按教育厅政策通知到签约学生,并安排中考后的选拔,好像都没有问题。
但是,突然,6月29日再出新规,既否定了四大名校过去这些年的惯例做法,也否定了自己4月初刚刚出台的政策。既然四大大概率选拔不到想要的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还把一摊已签约学生的后续工作留给了学校。
这种状况下,四大今年的招生何其艰难。
还有,地方教育局说,这样子出台政策挖地市学生,地方教育怎么办?
所以,这是一个多方均感觉困难的新政策!
有人预测,这样的政策下,长沙四大名校的五大学科竞赛每年的获奖人数,会锐减50%以上,以后湖南省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会少几十个。
他的分析是这样的,老文觉得很有道理。
一方面,地市各中学没有缺少学习五大学科竞赛的环境和资源,地市具有理科特长的学生大部分无法通过中考成绩进入四大,分散在各地市中学。地市中学缺少专业竞赛教练和竞赛资源的情况下,学校既不会重视学科竞赛,学生也很难敢于投入过多精力在学科竞赛的学习上,那么在强基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学科竞赛竞争中,很难脱颖而出获得学科竞赛奖项。
另一方面,长沙市学籍的孩子学习学科竞赛的,之前也有相当一部分提前培养的孩子需要通过占用地市100人名额,获得不靠长沙中考6A的通道进入四大名校,现在这个通道没有了,则长沙市的初中学生,也得优先保中考6A才能进入名校学习学科竞赛。
这样,事实上学习竞赛的孩子起步就会比别人晚,在全国竞争中较难获得竞争优势,自然这些孩子中就有一部分不会全力学习竞赛。
还有,因为竞赛生源减少,自然降低了各校竞赛学习的整体生源质量,剩下的竞赛学习的孩子们,相对来说,就没有了更好的竞赛学习氛围,孤掌难鸣,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既然新政已经出台,那么自然会落实执行,面对当前的困难,老文有几点建议:
对于已有四大签约的学生们,安慰的话老文就不多说,老文觉得:
1、积极和各种渠道保持沟通,寻求妥善合适的解决方案是合适的,必要的,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2、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与四大名校保持联系,既要充分理解四大名校的立场、他们的难处,又要诚恳探讨既符合政策,又能独辟蹊径的解决办法,四大名校毕竟是多年名校,学校能想到家长们想不到的角度、方案。
3、和孩子们多沟通,保持最好的亲子关系,共同度过最煎熬的、最易引起心理落差的时期。
对于低年级,并有意报考长沙四大名校的地市学籍孩子,以及长沙学籍有意在初中阶段提前学习竞赛的孩子,老文觉得:
教育的风向,通过6月29日新政这件事,看得出,真的变了。
明年、后年,为有学科竞赛特长的孩子准备的特殊升学渠道的口子,越来越窄了,窄到基本难以企及了。
低年级,优先确保全科优秀,特别是语文、英语等文科课程的优秀,变得极为重要。不顾一切地仅在数学、物理学科上领先的路线,越来越艰难了。